中國以石油金融節省成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2日 11:04 《全球財經觀察》雜志 | |
預計到2020年,即便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提高到55%以上,只要中國擁有了同石油需求量等比的發言權,中國的石油使用成本將大大降低 國際油價再次觸動了中國經濟的神經。10月15日、18日,美國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兩次沖高至55美元/桶以上。隨即股市、匯市、黃金、物價與油價產生了系列的聯動,這再次印證了曾經作為硬通貨的石油的影響力。 國際油價的高企,一方面增加了國內宏觀調控的難度;而生產成本的增加,又將觸動各相關產業鏈的敏感神經。作為第二大石油需求國,中國必然要牽扯到國際石油金融的沖擊中。 恰逢其時,近期推出的燃料油期貨彌補、增加了中國在國際石油定價權中的聲音。處在國際石油定價體系之外的中國,正設法尋求突圍,減弱高油價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突破定價體系 據標準普爾分析,中國對國際石油價格的影響不到0.1%。其中,燃料油是對國際油價產生影響的一種產品。8月25日,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燃料油期貨。為爭取在國際石油定價體系中擁有一席之地,中國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自1980年里根政府放松金融管制,開放貨幣、期貨及衍生工具市場后,石油期貨交易逐漸成為國際石油的定價手段,油價的定價權也開始由歐佩克逐漸向紐約商品交易所等三大期貨交易所轉移。 近兩年,隨著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的興起,期貨市場價格在國際石油定價中已完全扮演了主角。按地域劃分,所有在北美生產或銷往北美的原油都以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為作價基準;從原蘇聯、非洲以及中東銷往歐洲的原油則以布倫特原油為作價基準;中東產油國生產或從中東銷往亞洲的原油以前多以阿聯酋迪拜原油為作價基準油;遠東市場參照的油品主要是馬來西亞塔皮斯輕質原油(TAPIS)和印度尼西亞的米納斯原油(MINAS)。 從1998年開始,中國原油價格與國際接軌。目前,絕大部分原油的作價與印尼的部分原油聯動,少部分原油與馬來西亞的Tapis聯動,由發改委按照國際同品質原油前一階段的離岸均價來對國內原油價格進行相應調整。成品油在2000年開始以紐約、鹿特丹、新加坡三地市場的加權平均價作為定價依據。 中國石油等國內四家巨頭特許參與的國際石油期貨交易只是被動地跟蹤國外基準價,并未真正參與到國際油市的定價形成中。推出燃料油期貨,正是國家實施石油發展戰略的一步重要“棋子”:既能爭取國際石油的定價權,又能幫助石化企業避險,同時也為將來推出成品油、原油等成熟期貨產品開好先鋒。 標準普爾分析顯示,擁有石油定價的發言權,至少能讓中國企業節約1-3美元/桶的石油進口成本——相對美國的定價。預計到2020年,即便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提高到55%以上,只要中國擁有了同石油需求量等比的發言權,中國的石油使用成本將大大降低。這將使包括中國石油巨頭在內的上下游企業一體受惠——各大石油公司也在支持中國爭取更多發言權,盡管期貨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市場的更多發言權會對國內大石油公司的壟斷地位造成沖擊。在9月末舉辦的《中國國際石油石化企業高峰論壇》上,中石化副總裁韓根生就表示,希望在國內開設石油期貨交易市場,改革國內成品油價格構成。 外交部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研究員夏義善接受采訪時說,中國買得起石油,關鍵是購買的價格。據介紹,2000年中國購買原油所用的外匯僅占進口總額的5%。在今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會略高于石油進口量的增長,因而完全有能力承受石油進口量增加所需的外匯支出。 相關專題: 《全球財經觀察》雜志最新封面系列文章: [石油突圍·引論] [石油突圍·戰略篇] [石油突圍·機會篇]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