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石油資源瓜分殆盡現實 中國公司突圍的機會(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2日 11:04 《全球財經觀察》雜志 | |
受制于人 2003年5月,中海油與中石化先后發表聲明:放棄收購BG北里海合作開采協議中的相關股份。這是繼2002年中石油收購俄羅斯斯拉夫石油失敗后中國石油公司海外擴張再次受挫。 此前,根據與英國BG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如果BG原有股東放棄行使優先認購權,中石化將在3月11日后以6.15億美元收購BG子公司“BG國際”持有的北里海油田項目16.67%股權的一半。中海油將在兩個月后以同樣價格買進此股權的另一半。協議簽署后60天的有效期內,兩家公司的高層人士和國家商務部官員奔波在各項目伙伴公司和北里海油田所在國,盡最大努力排除協議中的所附條件。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地理和政治都極具戰略意義的油田。 按規定,此次交易實行“一票否決制”,即BG的6個合作伙伴不能有一方提出行使優先認股權,否則交易將被否決。交易被否決后,海外媒體和業內人士猜想背后有更深刻的政治和經濟因素——英荷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是最有可能行使這一優先認購權的股東。相關人士強調,不能排除殼牌和埃克森美孚利用行使優先認購北里海項目股權的機會向中國政府施壓的可能性:殼牌、埃克森美孚與中石化在中國江蘇、廣東和福建分別建設500座及1100座合資加油站的協議,等待中國政府的最后批準也已多時。北里海收購之變,顯示了殼牌、埃克森美孚的耐心已盡。 2002年底中石油從俄羅斯斯拉夫石油公司股權轉讓投標中“主動”退出,更讓中國石油公司的海外突破備受打擊。斯拉夫是俄羅斯第8大石油公司。斯拉夫石油公司起拍價為17億美元。在中石油宣布參加競拍前,有13家公司向俄羅斯反壟斷部申請參與拍賣,而中石油的參與可能將出價提到起拍價的一倍。 中石油的退出,與俄羅斯國會突然修改的一項法律有關。中石油專門研究俄羅斯投資環境的高級經濟師許小杰說,俄羅斯修改私有化條例后,中石油顯然已不符合競買資格。 俄羅斯政治家、杜馬議員尼米佐夫表示,中國政府擁有的中石油希望獲得俄羅斯石油公司的控股權,將使中國擁有對俄羅斯施加政治和經濟壓力的杠桿;如果俄羅斯允許其參加競標,等于犯下了一個嚴重的地緣政治錯誤。俄羅斯的媒體甚至說,俄羅斯有關當局已做好準備,如果中國人執意參加拍賣儀式,拍賣行動將被取消。中石油的“主動”退出,對于雙方來說都是體面撤離。國際石油競爭往往在大石油公司中展開,但背后都是各自政府和利益集團。石油作為全球戰略能源,牽涉到的已不僅是公司利益。 外交政策的分析家們太過強調地緣政治成分,但并不真正理解世界石油市場是怎么運作的。如果中國在世界石油市場出價買油,還是能得到石油。然而,美國智庫加圖研究所(Cato Insitute)研究員彼得凡蘭多 Peter VanDoren)認為,人們夸大了地緣政治的作用,那已經隨著冷戰時代的結束成為過去。 “中國應該學習來自市場的教訓。當兩方都急需某個東西時,出錢多的自然就勝出。”俄羅斯當然會跟出錢更多的一方走。五角大樓顧問、美國著名智庫海軍戰爭學院(Naval War College)的教授托馬斯巴奈特( Thomas Barnett)博士同樣認為,“地緣政治說”并不可信。包括安納線和安大線之爭,這一些都說明過去幾十年來一直由種種意識形態和敵意主導的中俄日關系應該全面由金錢來主導。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