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謀求進口石油的多元化,中國的石油公司正通過邊緣突破謀求進入海外核心石油資源。在被西方主導著的世界石油格局下,商業利益和國家利益相互糾纏。只有堅持才是取得市場話語權的惟一支點
海外石油:邊緣突破
10月18日,中國和印度在西非油田主導權的爭奪戰中,中國在最后一分鐘與安哥拉政府達成協議,奪得巨額石油合約項目。印度媒體和政府官員也都承認,印度沒有足夠的資源與中國爭取非洲的石油資源——在這個項目上,中國付出了比印度高10倍的代價。
有人士透露說,“中國答應安哥拉政府大約總值20億美元的各種援助項目,才奪得這個項目。而印度政府卻只承諾給安哥拉2億美元的發展鐵道的援助。”
作為遲到者,這就是中國謀求海外石油資源突破所付出的代價。即使如此,在世界石油項目爭奪戰中,中國仍然頻遭失敗;偶有斬獲,也大多屬于石油產量下降的區域,或者規模偏小。西非油田是近年難得的收獲之一。
“中國支付得起大量石油進口,但實際控制石油資源則十分艱難且成本過高。世界政策研究所(World Policy Insitute)研究員瑙特博士認為,如果中國想作一個負責任的世界貿易國,實際控制石油資源也沒有必要。中海油首席財務官邱子磊在接受采訪時對此表示一定程度的贊成。他對于中國沒有獲得更大規模的油田毫不意外,因為一些油田價格太高,海外生產還存在很大的風險。“中國應該保守一點,盡量買進石油。”
不過,中國的石油公司們并沒有緊縮投資,而是恰恰相反。德意志銀行稱,中石油2004年計劃在新項目上投資104億美元,這一投資超過了除英國石油公司(BP)、殼牌石油公司(Shell)、法國的道達爾(Total)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 Mobil)的其他石油大亨。而三年前中石油的投資還不到75億美元。在被西方主導的世界石油格局下,商業利益和國家利益相互糾纏。雖然困難很多,但惟有堅持不懈地尋求突破,才是取得市場話語權的惟一支點和未來國家石油安全的基點。
相關專題:
國際油價上漲與中國對策
《全球財經觀察》封面秀
《全球財經觀察》雜志最新封面系列文章:
社論:全球市場不能離開中國
[石油突圍·引論]
中國石油突圍
世界經濟體系內的石油供給
[石油突圍·戰略篇]
遲到的戰略蘇醒 中國石油突圍戰略急起直追
大國石油戰略
大國石油戰略之美國:控制全球的帝國戰略
大國石油戰略之法、德等歐盟國家
大國石油戰略之俄羅斯:玩轉石油籌碼
大國石油戰略之日本:政府主導石油戰略
大國石油戰略之印度
大國石油戰略之中國:國家石油儲備計劃破殼而出
[石油突圍·機會篇]
面對石油資源瓜分殆盡現實 中國公司突圍的機會
中油國際哈里波頓之夢
石油突圍戰略中民間資本機會遠未到來
中國以石油金融節省成本
深發展試水石油金融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