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石油戰略之日本:政府主導石油戰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2日 11:04 《全球財經觀察》雜志 | |
戰略要點:1、石油進口和實現手段多元化;2、石油戰略儲備制度官民一體化;3、政府主導下的石油戰略全民化 對于石油戰略的體會,沒有人能比日本更深刻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之一,日本僅在日本海沿岸擁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油田,產量是全國石油需求量的0.2%。資源、市場“兩在外”使日本很清楚自己的石油處境。 日本石油戰略中很突出的一個特點是石油進口渠道和實現手段的多元化。世界石油最重要的產地中東一直是日本最大的石油進口地,目前在日本的石油進口中占有88%份額。但由于中東地區的局勢動蕩以及美國對中東石油的壟斷,日本從未忽視過其他地區。 冷戰后,日本隨即加強對非洲、中南美洲的官方援助,大力發展和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與中國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石油資源的爭奪,正是最新的例子。1997 年,日本提出“歐亞大陸外交”的新戰略,目的即在于搶奪中亞和高加索地區能源開發的主導權。 為了保障石油進口的多元化,日本大力推行“日元外交”,注重對石油生產國實施經濟援助和技術合作。這些年來,日本已不再只是消極被動地等待石油進口,而是積極主動地利用資金技術優勢走出國門,與石油生產國合作開發石油甚至爭奪石油的優先開采權。 日本充分利用自身石油儲備優勢,在亞洲各國石油消費激增的情況下,提出亞洲各國應在各自加強石油儲備的基礎上建立相互調劑余缺的“亞洲石油儲備體制”,并表示愿意將本國尚空閑的儲油設施轉用于亞洲的石油共同儲備。 日本自身的石油儲備可用169天,居世界第一,而民間石油儲備幾乎占到一半。在1960年代,日本民間就開始建立石油儲備。1973 年石油危機后,日本全面完成國家石油儲備。經過30多年發展,日本已經形成官民一體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 這一系列石油戰略的最終形成,緣于1973年爆發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爆漲4倍,相關影響使日本的國生產總值下降了7%。日本政府敏銳覺察到了潛在的危險,很快將石油戰略定為一項國策,并于1979年完成官民并舉的國家石油儲備計劃。 在世界看來,日本值得學習之處,就在于對本土資源的捉襟見肘認識得很清楚,他們早早完成了海外市場多元化的目標。 日本政府是本國石油戰略最重要的推動力量。政府很注意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從1960年代開始海外能源調查以來,到2000年已基本完成海外能源的合理穩定供應。 40年來,日本歷屆政府一直堅持貫徹相關政策:一方面遵循國際制度和規則,另一方面使國內石油進口、運輸、消費和儲備等環節進入“制度化”,就石油的消費和儲備及開發替代能源進行立法,如《新能源特別措施法》、《關于能源使用合理化的法律》、《石油儲備法》等,以確保石油戰略的順利實施。 “石油工團”是日本海外市場爭奪資源最重要的一支生力軍。它雖然屬民間組織,但具有深厚的官方背景,政府出資設立,具體承擔國家戰略石油儲備任務和支援民間企業的石油儲備業務。 日本企業界已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企業聯合成一個買家進行交易”,大大增加了日本企業在海外資源開發中的競爭實力。 日本還推行海外礦產勘查補貼計劃和貸款支持計劃,還通過一些半官方組織,如金屬礦業事業團、海外經濟合作基金會、日本海外經濟合作基金會等機構,對國內企業從事海外資源開發提供資助或貸款擔保支持。 日本石油戰略的全民化是它值得稱道的一個特點。 1970年代初日本內閣針對危機即制定了石油緊急對策的綱要,減少對企業供應,要求國民自動節省石油和電力,全國范圍內進行節能運動。整個1970年代,日本產業政策的重點由“資源能源多消耗型”轉向了“省資源能源型”。 民間對政府的石油戰略可謂投入了激動人心的熱情。在厲行節能上,日本一直領先國際社會——節能技術先進、國民意識強、政府推動力度大。企業界對政府節能政策積極響應,經濟團體聯合會在1997 年6月制定“經團聯環境自主行動計劃”。不少大企業像東芝、松下甚至把節能作為他們提高競爭力的戰略之一。 相關專題: 《全球財經觀察》雜志最新封面系列文章: [石油突圍·引論] [石油突圍·戰略篇] [石油突圍·機會篇]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