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戰略蘇醒 中國石油突圍戰略急起直追(5)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2日 11:04 《全球財經觀察》雜志 | |
必須拓展新的石油來源 據中國外交部發布的最新消息,中日雙方將于10月25日在北京磋商“東海劃界”問題。 “東海劃界”問題的導火索就是“春曉氣田”——東海大陸架位于中、日、韓三國之間,據《世界海洋公約》,該大陸架是中國大陸領土的自然延伸,屬于中國領海。近年來,我國勘探人員先后在中國東海大陸架上發現了7個油氣田,春曉氣田是其中之一。但日本以所謂“中間線”為依據要求中國停止勘探開采。 東海問題不過是中國與周邊地區國家之間能源爭奪最新的例子而已。這樣的例子還包括南中國海。而國際范圍內則包括幾乎所有的產油區——中東、西非、中亞和遠東地區等。 中國國家石油戰略剛剛蘇醒就要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的挑戰。中國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會否導致它和周邊國家的關系緊張呢? 與托馬斯巴奈特的觀點接近,世界政策研究所(world Policy Insitute)高級研究員詹姆士·瑙特(James Nolt)認為,中國與日本和俄國就能源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很小,除非對一些近岸的區域發生爭執。實際上,中國已和幾個東盟國家就南中國海的資源控制發生過爭執,甚至小規模的沖突。但是,這類沖突并不是武力能解決的——各方都對外國,尤其是對海洋鉆油有豐富經驗的美國和英國的石油公司非常依賴,而這些私營公司是不會把自己的大批資金投到有爭議的地區去的。它們會要求在大規模開采之前,和平解決爭端。 這似乎比較接近日本的想法。據英國《金融時報》10月19日報道,日本經濟產業省的一位官員周一表示:“我們不希望此事破壞中日關系,但如果這類活動繼續下去,就是一個問題。除非這得到妥善處理,否則就有情況惡化的危險。但由于有這么多活動在進行,我們無法坐視不管。” 但是,中國在原則問題上也毫不示弱。據新華社報道,新任駐日大使王毅強調東海劃界只能通過談判解決。中方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但也不乏靈活性。觀察人士稱,這正是中國在處理周邊能源摩擦中的表現。 相反,在世界石油資源的爭奪中,面對以美國主導的世界石油資源分配和格局,中國則要靈活得多。 “我們必須拓展新的石油來源”,這是國家石油戰略的一部分。作為十六大報告的起草人之一、石油戰略規劃的主要參與者,王夢奎同樣清楚我們在世界石油資源的拓展中的困境——即使付出高昂的代價,我們已經很難獲得世界石油的核心資源了。 據信,中石油正考慮從其國有母公司收購多達5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中石油母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石油、天然氣公司;而中石油則是同時在香港和紐約上市的公眾公司。中石油此次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資產的收購,包括蘇丹、哈薩克斯坦、委內瑞拉和秘魯的油田,2003年這些海外資產為中石油集團貢獻了2.8億桶石油。該收購將使中石油轉變成一家主要的國際石油集團。 據投行人士分析,該交易可能標志著中國在探索能源形式的轉變——以國外為跳板進行海外擴張,并尋求新的能源基地。盡管這一方式受到國際投資者的質疑,但中國公司已學會利用國際資本市場和國際準則進行海外拓展。 遺憾的是,海外開發的石油受進口配額的限制,不能銷往國內。三大石油公司通過走出去把在海外市場上獲得的份額油運回國內,才能從實質上保護國內的石油資源,減少國家未來石油短缺的壓力。中海油戰略規劃部總經理王中安指出,我國需要進一步改革石油進出口管理體制,為進口海外石油提供便利條件;也需要國家強有力支持,簡化行政審批程序,使中國的石油公司能夠按國際通行的并購方法與跨國石油巨頭進行競爭,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海外油氣資源。 “中國支付得起大量石油進口的費用,但實際控制石油資源則十分艱難且成本過高。”詹姆士·瑙特博士提醒中國需要更靈活的融入世界。“如果中國想做一個負責任的世界貿易國,實際控制石油資源也沒有必要。”
相關專題: 《全球財經觀察》雜志最新封面系列文章: [石油突圍·引論] [石油突圍·戰略篇] [石油突圍·機會篇]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