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企業家在湘潭 昔日投資1900萬今朝借款告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1日 18:11 南方周末 | ||||||||||||
湖南湘潭的農民企業家陳昌友,曾是一個投入高達1900萬元的湘蓮大市場的老板,卻因為不肯順應當地某種勢力的“潛規則”,被周圍人評價為“吝嗇”,并進而陷入困境——600萬元的專項貸款被挪用,市場被洗劫一空,個人財產被查封……在湖南省進一步完善投資環境、保護私營企業家利益的大背景下,圍繞陳昌友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湖南省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聯合調查組到湘潭開展工作,要求他們限期拿出處理意見。長達5年的迷茫,終于出現了一個讓陳昌友期待的轉機。
□本報駐滬記者 曹筠武 9月末的一天,本來說好要陪同記者一起去湘潭,但是當我們來到湘潭市汽車站,51歲的陳昌友死活不肯再移動一步,他突然轉身,背朝著湘潭縣老城區的方向。 “我不去縣城,”陳昌友連連搖著頭,“我去了傷心。”陳昌友是湖南湘潭縣人,如今居住在省城長沙,他已經大半年沒有回過湘潭縣了。 陳昌友昔日的生意伙伴鄒覺明說,老陳不肯回縣里,除了傷心,還有害怕。 那個令陳昌友傷心和害怕的噩夢,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湘潭縣湘蓮大市場。 剛剛建起,就被毀掉 在湘潭縣易俗河經濟開發區的黃金路段,白石廣場的對面,聳立著一棟爛尾樓一般的7層建筑。長年在此載客的出租車司機老馬,也只是記得這里“前幾年好像是在賣蓮子”。在湘潭縣,曾經紅火的湘蓮大市場,已經是一個屬于記憶的名詞了。 如今的湘蓮大市場,底層大廳被改成了一個修車場,混合著油污的臟水從修車臺一直流到街邊。余下的幾個一樓門市房,被人用砌起的紅磚封住了出口。 3樓往上一直到7樓,在原本的規劃中,都是湘蓮大市場賓館的客房,現在,很多房間朝街的一面墻壁都被打掉,從外面看,就像是一個張開嘴巴的人,不知被誰打落了滿嘴的牙齒。 站在湘蓮大市場滿是垃圾的頂樓,鄒覺明說,對這個市場,他也投了十多萬塊錢,“我看著都傷心,更不用說投入幾百萬的老陳了”。 直到1999年1月,剛剛建成不久開始試運營的湘蓮大市場一切還算順暢,那時的老板陳昌友,在湘潭縣人稱陳總。 1月30日,和往常一樣,湘蓮大市場里生意不錯。“我們那時候試運營3個月,交易額上百萬。”陳昌友回憶說。 突然,一輛東風大卡車停在了市場大廳正門處,車上跳下來十多個人,領頭的叫唐水平。陳昌友那天正好有事在外。唐水平對市場里的員工簡單講了幾句,大意是你們老板欠了錢不還,今天我來搬東西抵債。 唐水平帶來的人開始把市場里他們認為值錢的東西往大卡車上搬,包括客房里的電視,廚房里的冰箱,會議室里的空調,甚至大廳里的桌椅板凳。由于東西太多,又大多比較沉重,唐水平指揮手下用電梯一層層地裝東西,裝完了堆在大廳,再統一搬上車。 陳昌友第一次見到唐水平是在幾個月前,當時唐水平突然找到他,說承包湘蓮大市場建筑工程的包工頭唐敬凡欠他哥哥兩萬塊錢,如今唐敬凡找不到了,欠款要陳昌友來給。 陳昌友覺得很奇怪,他先前根本不認識唐水平,更無從得知唐所說的這筆欠款。唐敬凡是承包了工程,但是市場已經建成,工程款也全部付清,哪來的義務還這兩萬塊錢?陳昌友在隨后的幾個月里多次拒絕了唐水平的“還款”要求。 “他們人多,我們不敢攔。他們搬了幾個小時,一點都不慌。”原湘蓮大市場的一名租戶回憶。 唐水平他們搬東西的過程中,市場里的一名員工想起了報警,他悄悄撥通了易俗河派出所的電話,20分鐘后,當地派出所所長來到現場。 這位所長對市場的員工們說的第一句話是,這是你們之間的經濟糾紛,我管不了。隨后,他站到了圍觀人群中,看了一會兒唐水平他們的“搬運”,轉身走了。 唐水平等人足足搬了四五個小時,裝滿一卡車后,十多個人揚長而去。等陳昌友聞訊趕回,看到的只是員工們的錯愕神情以及市場里的一片狼藉。 “這個事情對市場影響太大了,哪個還敢在遭搶的市場里面做生意?”陳昌友尤其無法接受的是,這是他的市場的試運營期,市場里開業時擺放的花籃彩帶都還在。 陳昌友開始四處告狀,他希望有關部門能懲罰唐水平。“其實他們搬走的東西再多,也就是幾萬塊錢,關鍵要懲治他們,我的生意才做得下去。”陳昌友說。 湖南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出具的一份材料表明,在陳昌友寫了一份名為“請救救湘蓮大市場”的報案材料并送交湘潭縣有關部門后,“沒有任何處理動靜”。 官司纏身 1999年3月23日,陳昌友告狀差不多兩個月的時候,湘潭縣公安局找到了陳昌友。“當時我以為他們是來了解案情。”陳昌友回憶說。但事實恰好相反,公安局的工作人員向陳昌友宣布,經湘潭地稅局查明,陳昌友的湘蓮大市場偷稅9萬多元,對他立即進行刑拘。 陳昌友稀里糊涂地進了看守所,在那里呆了21天,直到被取保候審,陳昌友也沒想明白自己哪里偷了稅。 按照湘潭縣招商引資政策的規定,湘蓮大市場在1999年10月之前都屬于試營業期,免繳稅費。湖南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律師援助中心曾根據湖南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辦公室的委托,經論證提交一份法律意見,他們認為陳昌友的行為不屬偷稅行為,不構成偷稅罪,湘潭縣公安局的追究是錯誤的,湘潭縣稅務局的行政處罰也是錯誤的。 但援助中心的研究意見救不了陳昌友。從看守所出來后,陳昌友直接去了湘蓮大市場,迎接他的是大門口的封條。湘潭縣地稅局以偷稅為由已經將市場“依法查封”,隨后湘潭縣人民法院又以經濟糾紛為由查封市場,5月5日,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度查封市場。湘蓮大市場的門窗上,一度張貼著3個不同單位的封條。陳昌友手頭僅剩的9.2萬元現金,也被法院“扣押”。 “那個時候,我全部的家當就是身上穿的衣服了。”而就在不久前,他還是湘潭的“陳總”,身家幾百萬。 陳昌友開始意識到,在湘潭,解決自己的問題難度會比較大。他去了省城長沙,在歷經數月的四處投遞材料之后,湖南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辦公室終于同意,為湘蓮大市場的問題召集湘潭縣有關部門負責人,召開一次協調會。 會議于1999年7月召開。令陳昌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身在長沙“優化辦”的會議室中時,又一個劫難逼近了湘蓮大市場。 在陳昌友奔走于長沙時,湘蓮大市場的一名租戶向湘潭縣法院起訴,認為在租賃合同里,陳昌友答應幫招租戶落實水電,如果沒有落實,則租戶自己落實水電管線的費用由陳負擔。現在招租戶自己落實了水電,陳昌友卻沒有付錢。 法院判決陳昌友付給招租戶水電管線費用,并承擔訴訟費1200元。隨后法院將判決轉至執行庭,宣布對陳昌友進行強制執行。 陳昌友此時還在長沙城里期待著“優化辦”的調解。“沒有執行通知送到我手上啊,法院連個電話也沒打給我,就執行了。”陳昌友說。 事后縣法院工作人員的解釋是,把執行的布告貼在市場門口了,但這樣的通知方式顯然是不符合程序的。后來法院又聲稱把執行通知送到陳昌友的哥哥手里了。 “我跟我哥分家多少年了,在法律上,送給他不起作用。”經歷了太多的事情,陳昌友如今也喜歡引用法律條文。湘潭法院至今沒有對此給陳昌友一個解釋。 法院強制執行的速度非常快,執行人員來到湘蓮大市場,揭掉他們自己貼上去的封條,割斷了手指粗細的鐵門欄,砸開兩扇窗戶,翻進了市場。如今的湘蓮大市場,一樓有兩扇窗戶至今用紅磚壘砌堵住,“法院的人就是從這里翻進去的。”鄒覺明指著紅磚說。 法院執行人員將市場里價值20余萬元的蓮子加工設備搬出拉走,用來執行1200元的訴訟費。湖南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律師援助中心的法律專家認為,湘潭縣法院這次強制執行,既沒有公告、沒有將執行通知書送達當事人本人或其家人,更沒有邀請當地政府機關的人員參加,嚴重違反《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是一次典型的非法執行。 執行完畢,法院的人走了,卻留下砸開的大門和洞開的窗戶。據目擊者回憶,當天夜里,便有無數的身影沿著法院執行人員開辟的路徑進入市場,他們空著手或是扛著麻袋進去,個個滿載而歸。 隨后幾天,湘蓮大市場成了劫掠者的樂園,“湘潭縣的乞丐、地痞、無業游民,趁機占便宜的人差不多都集中到市場里了。”鄒覺明說。市場里沒有任何一樣能換兩個錢的東西逃得過劫掠者的眼睛。 在如今的一片廢墟中,還能看見廚房里水泥壘砌的灶臺被砸塌,客房里瓷磚鑲嵌的浴缸被搗破,就連房間墻壁中埋設的電線,也被人全部扯了出來,墻壁上處處可見一條條齜牙咧嘴的裂縫。 直到法院執行后第3天,陳昌友才知道了市場的慘狀。市場對面的一位租戶實在看不過去了,撥通了陳昌友的電話。此前,一直沒有人敢通知陳昌友,也沒人敢去湘潭鄉下告訴他的家人。 陳昌友惟一能做的是請縣公證機關對損失進行了公證。經估價,法院的此次執行,帶給陳昌友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0萬元。 “陳總厲害” 在湘潭很多人眼里,陳昌友是個敢闖的人。 陳昌友是湘潭縣新河街村人,只有小學文化,早年務農,擔任過生產隊長。1980年開始,陳昌友承包了縣里的小煤礦,之后又拉起工程隊承包建筑工程。到1995年,洗腳上岸的農民陳昌友已經積累了超過600萬的資產。 “我這個人文化不行,但是做生意還是有頭腦。”陳昌友說。手里有了錢的陳昌友發現了湘潭最大的農業資源——蓮子。 湘潭特產湘蓮,已有3000多年的種植歷史,歷朝歷代,湘蓮都被作為貢品。如今湘潭擁有8萬畝湘蓮種植面積,在外省市還有超過10萬畝的指導種植面積。1995年,湘潭被國家授予“中國湘蓮之鄉”的稱號。 每到蓮子收獲季節,便有無數的商販奔走于湘潭鄉下,成噸的蓮子被販運出去,經加工后銷售到全國各地,乃至出口東南亞和歐美。 陳昌友發現,盡管湘潭以產蓮出名,但基本上處于低價出售原料階段,高附加值加工品的利潤被外地廠商賺去了。由于收購主體是小商販,以次充好、摻雜弄假的情況也層出不窮。“我們為什么不能自己來賺這個錢?我還能賺得更多,讓湘蓮更有名。”陳昌友說。 陳昌友向湘潭市、湘潭縣有關部門遞交了他的湘蓮加工交易項目的策劃書,并立即得到批準。 湘潭市原主管農業的副縣長李羅云回憶說,當時湘潭很看重這個項目,認為是湘潭農業發展的一個大好方向。1995年,湘潭縣成立了湘蓮辦公室和湘蓮集團總公司,決定讓陳昌友成立湘潭圣潔湘蓮發展有限公司,掛靠湘蓮集團總公司,籌辦湘蓮大市場。 湘潭市、縣兩級的重視,再加上陳昌友在省城長沙動用的“社會關系”,湘蓮大市場被列為中央財政支持的湖南省農業產業化示范項目。根據湘潭縣農業發展銀行于1997年作出的項目評估論證報告,湘蓮大市場獲得了農發行的國家農業產業化專項貸款,共計1000萬元。農發行將分批逐額下發貸款。 形勢一片大好。陳昌友毫不吝惜地將自己手頭的600萬資產全部投入。在湘潭縣當時的發展計劃中,湘蓮大市場位于易俗河開發區黃金地段,占地20.5畝,建筑面積25000平方米,總投資2500萬。其中,陳昌友投資600萬,吸收社會資金900萬,農業產業化專項貸款1000萬。 1997年,農發行的第一筆貸款200萬按時到達。湘蓮市場的建設開始加速。“看起來錢來了,但是修市場到處都需要錢,幾百萬來了就像扔進水里,瞬間就沒了。”陳昌友說,“所以資金還是很緊張。” 那段時間,陳昌友每天精打細算,“很累,但是晚上一想,還是很高興”。 陳昌友在湘潭縣的名氣也達到了頂峰,全縣幾乎人人知道,陳總厲害,一下子搞到1000萬貸款!“這么大數額的貸款,在湘潭縣,幾乎是沒有的。”湘潭市政協原副主席劉聲躍回憶說。 有些人的“臉色”變了 但陳昌友慢慢發現,隨著市場的房子一層層蓋起來,隨著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他要開始應付越來越多的預料之外的事情。 湘潭縣的個別基層干部,只要其工作能和建設大市場沾得上邊的,都開始不斷地往陳昌友的辦公室跑。來了也沒什么事情,往往兩句寒暄之后,就會從兜里掏出幾張發票,或是手機費,或是交通票,要求報銷。 “其實也是些小錢,幾百塊的,”陳昌友說,“但是我資金緊張啊,你今天幾百,他明天幾百,湊起來數目就大了。”陳昌友對這些要求“報銷”的干部統統拒絕,一個都沒報。“張三李四王五麻子,我打發一個就要打發一群。”這是陳昌友反復說的一句話。 陳昌友說,有的人走的時候臉色很難看,很多從此跟他招呼都不打了。但陳昌友覺得無所謂,“我這是省里都關心的項目,我抓項目要緊”。 劉聲躍從湘蓮大市場開工伊始和陳昌友有了接觸,也了解陳昌友遇到的這些麻煩。劉聲躍說,陳昌友除了過年的時候請縣里有關干部吃一頓飯,再每個人送點禮物表達心意,一年中再無其他“勾兌行為”(當地土語,意為打理、疏通社會關系)。 現在回憶起來,劉聲躍還是不免感嘆:陳昌友這個人,吝嗇是有一些的。劉聲躍說,后來他都感覺出縣里很多方面對陳昌友不滿,預感到可能對市場建設不利,幾次想勸陳昌友對這些事通融一些,但話到嘴邊又說不出來,“我怎么去勸?我一個退伍軍人,機關干部,去勸他搞勾兌?唉,沒法勸。” 在陳昌友自己看來,他其實不是吝嗇,他愿意回報幫助過他的人。他反復表示,等到市場建好了,掙錢了,資金不緊張了,出個通訊費交通費什么的,他絕對不含糊。“我跟他們都這么說啊,他們不理解我。”陳昌友至今不明白干部們的“猴急”,他為此還學了一句成語,叫“涸澤而漁”。 一位熟悉陳昌友的機關干部說,做生意的見多了,真沒見過陳昌友這么認死理不認行情的人。 1997年底,湘潭縣某單位找到了陳昌友,告訴他外地有個考察團要到湘潭來,湘蓮大市場要負責接待一下,希望準備8000塊錢的土特產禮品,再請考察團吃頓飯。在陳昌友看來,請吃飯,送禮品,一年里他只做一次。而且,外來的考察團是縣里請來的,憑什么要他接待? 陳昌友照例拒絕了這個接待任務。 1998年,某位縣領導和建設局局長一起找到陳昌友,開口直接要錢,第一次要10萬,第二次再加5萬。他們的理由是,給陳昌友建市場的包工頭唐敬凡欠了建設局的錢,讓陳昌友在建筑款里把這筆錢直接撥給他們。 陳昌友并不了解建設局與唐敬凡之間的糾紛。雖然唐敬凡確實在完成了他承包的工程后就消失了,但工程款是一分沒少拿,哪有道理再撥15萬給建設局?陳昌友自然一分錢沒給。 為了這15萬,在后來一段時間里,建設局專門派了兩個人天天跟著陳昌友討要,陳昌友視而不見。“他們打擾了我的工作。再說,就是唐敬凡這個包工頭,也是縣里介紹給我做工程的,沒想到后來給我惹這么多麻煩!” 陳昌友的1000萬貸款的確誘人。在第二筆100萬下發后,第三筆300萬的下發出現了麻煩。300萬貸款到了陳昌友手里,竟只有100萬。 剩余的200萬中,有20萬被法院判給了湘潭超霸飼料公司。貸款發放前,縣委書記何坤布要求陳昌友借20萬貸款給縣上的愛蓮公司,被陳昌友拒絕。何坤布轉而讓湘潭超霸飼料公司借給愛蓮公司20萬,但要陳昌友擔保,陳昌友只得答應。后來愛蓮公司無力還款,陳昌友就只能自認倒霉。 還有50萬,陳昌友說他反復追問去向,只是聽說撥給愛蓮公司了。剩下的130萬,陳昌友也不知所終。 何坤布如今擔任湘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招商局局長。在電話中,何坤布拒絕接受采訪,“我已經不在那個位置上了,你不該找我。” 更為糟糕的是,自從第三筆貸款拿到100萬以后,整個貸款剩余的資金就再也沒有下撥過。 湘潭縣農業發展銀行原會計馬光義是湘蓮項目貸款的經手人,他承認,第三筆的300萬是“戴著帽子”下來的。在湘潭,“戴著帽子”就是專項貸款的意思。馬光義說,他也記不清那筆貸款的具體流向了,但他反復強調,“我只是個經手會計,每一筆錢發給誰,怎么用,都是縣里領導簽字指示了的。” 市農發行的一位工作人員回憶說,市行一直覺得這是個好項目,還是愿意給貸款的,“但到了縣上就下不去了”。 計劃投資的2500萬,最后到位約1900萬。到了1998年,精打細算的陳昌友總算把市場基本建起來了。 易俗河湘蓮大市場被封后,湘潭縣政府在花石地區另外修建了一個湘蓮市場。湘潭市工商聯原書記朱萬根認為,建設花石市場征用20畝耕地,投入大筆資金,但經營條件和加工能力卻完全無法和易俗河湘蓮大市場相比,“簡直是浪費”。 如今,不出當初縣里眾多反對者所料,花石市場幾乎已被廢棄。 五年之后的轉機 陳昌友財物被扣押,市場被查封洗劫,他現在變得一文不名,只能靠借債度日。 陳昌友開始往北京跑。5年時間里面,他一共去過6次北京。新華社的記者聞訊而來,湘潭縣的有關負責人當著記者的面承諾解決問題,但記者一走就沒了下文。 為了告狀,陳昌友把親戚朋友的錢都快借光了。他的大侄兒和小侄兒把住房抵押了,借了他幾萬塊。如今他們生活都難以為繼。 陳昌友的妻子也向他提出離婚,“我實在對不起她,實在沒辦法。”陳昌友在離婚協議上簽了字。 1999年10月,陳昌友為告狀已經花掉了借款十多萬,事情仍然看不到一點轉機。他的母親在這時病發身亡,臨終前對陳昌友說:“都給他們,我們不爭了。我們回鄉下種地去。” 陳昌友也想到過種地,“那畢竟是我的老本行,我在老家還有地,能養活自己”。但陳昌友覺得,就是回了鄉下,也不見得能有安心日子過,“人家更容易卡你”。陳昌友堅持繼續告狀。 2002年,陳昌友最后一次去北京上訪。他這次找到了一位中紀委領導,這位領導將他的材料轉到了全國人大信訪局。湖南省委的一名官員說,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批示之后,最后轉到了湘潭,此后還是再無音訊。 在北京最困難的時候,陳昌友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錢。在餓了幾天肚子之后,他碰巧在西單碰見了一個以前湘潭生意上的伙伴。那個人現在北京開了一家小月餅廠,陳昌友跟隨他去了廠里,打打零工,和廠里的工人們一起在大灶上混口飯吃。 陳昌友回憶,他曾經一天卸完了一車27噸蓮蓉,“連續三天腰都直不起來”。打了兩個月工,陳昌友找以前的生意伙伴借錢買了火車票,回到了長沙。 “回來之后我真的徹底絕望了。”陳昌友說。他開始整天整天地蹲在他的廉租屋里,一連好幾周不下樓。他開始胡思亂想,甚至想到采取暴力“復仇”,“碰掉一個算一個!” 好在他最終沒有作出這樣的選擇。 陳昌友始終相信,他的情況應該也完全能夠通過正常途徑解決。 近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對于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完善投資環境非常重視,同時著力優化政務環境、法制環境、市場環境和人文環境等,提出要打造一個“誠信湖南”。 在2004首屆泛珠三角區域經貿合作洽談會上,湖南省派出陣容強大的經貿代表團參會,他們再次向外界表明了湖南省優化投資環境的決心和信心。副省長于幼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湖南省正逐步加大力度,規范政府行政行為,整治市場秩序,營造一個誠信的市場環境,現在,該省的投資環境已明顯改善,“那么高的履約率就是證明”。 今年2月,湖南省成立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律師援助中心。據了解,這也是全國第一家省級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律師援助中心,其主要職能就是幫助投資商、企業家解決投資和發展遇到的環境障礙,協助政府機關、司法機關對妨礙投資和發展的部門及其人員依法追究法律或行政責任。它的成立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省委、省政府把湖南建立成一個“誠信市場”的決心。而在陳昌友的申訴過程中,正是湖南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律師援助中心給了他極大的支持和幫助。 湖南省有關領導獲悉陳昌友的遭遇后,對此給予了高度重視。2003年,陳昌友把材料遞到了湖南省紀委。紀委專門就此發了一份材料,幾個書記都作了批示。 根據省委領導的批示,省紀委決定責成湘潭市各有關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對陳昌友的事情進行調查,并由省紀委專門督辦。 “省里決定督辦,就表示對以前湘潭方面的工作不滿意,不放心。”湘潭市一名干部分析說。 陳昌友最近心情好多了。他說,晚上睡覺不會經常驚醒,一直流淚的眼睛也好了一些。現在出門,他還會特意收拾一下自己的頭發,搞得平順一些。 “我很期待省紀委的調查結果。”陳昌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