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精密貪婪成性 觸目驚心的醫藥吸血管(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1日 12:02 《經濟》雜志 | |||||||||
藥廠:締造利益空間 “要當縣長,先辦藥廠;要發財,做藥材”,但事實上,在97%為仿制藥品的行業環境中,藥廠過得并不開心。 按照有關規定,藥廠不能直接面對醫院銷售,其用戶市場受制于人,為了贏得生存空間,它不得不在銷售的中間環節付出更多的代價。 這又分兩種情況。一是藥廠辦事處的業務員及醫藥代表,他們是藥廠的編外人員,往往以批發價的“50扣”(即五折)拿到藥品,而營銷過程中的“開發費”、“推廣費”及醫生的處方費等,均由藥廠按月銷售額的5%-10%報銷,這些營銷人員除了數百元的底薪外,收入也與銷售業績掛鉤,但市場的風險主要還是在藥廠一邊。 另一種是代理商,他們以現金買斷某一類藥品之后在某一地區自行銷售,在藥廠同代理藥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之后,藥廠就不再操心銷售的費用和風險,因此藥商的扣率相當低,一般為批發價的7%左右。 羅易去年代理的針劑,零售價是每支70元,批發價為55元,他到手的價格則為4元,他一次性將藥款付給廠家,當然是批量進藥,即便如此,“藥廠肯定還有錢賺”。 一個在業內秘而不宣的事實就是,每一種藥品的成本價都低得驚人,但到底價值幾許,“只有藥廠的老板們知道”。 比如羅易所代理的藥,其原材料實質上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廣泛使用的土霉素相差無幾,在改換了商品名和包裝之后,銷售價格也由幾毛錢一路躍升至幾十元,藥廠的理由是,生產及銷售成本在持續上漲。 這實際上是藥廠應對市場變化的一個技巧而已。據透露,如今一個藥品在市場上最多暢銷三五年,之后市場飽和了,錢也掙回來了,而生產同類藥品的廠家也在“舊貌換新顏”,“土霉素們”只得逐漸“退隱”了。 藥品的出廠價是通過市場談判形成的,但批發價則需要由物價部門核定,按照有關政策,醫院在批發價的基礎之上浮動15%,便成了零售價。因此,只要搞定物價部門,在藥品的出廠價與零售價之間,就可以形成一個極大的利益空間,“回扣”、“紅包”、“推廣費”等也便有了“正當”的出處。 據了解,一種新藥在上市之前,藥廠需向所在省份的物價局申請核準藥價(批發價),批發價往往要高于藥品成本的數倍、數十倍。原因是必須要把營銷人員費用、推廣費、開發費以及進入醫院后各科室的費用都要算到成本里面去。如果核準的批發價沒有足夠高的話,就意味著你的藥品只能呆在倉庫里睡大覺了。 福建省一家省屬藥廠的總經理向《經濟》雜志透露,藥廠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遞交的是一套企業贏利的材料,而向物價局報批藥價時則是一套虧損的材料,其實物價局有關負責人也明白藥品經過的這些環節,因而一般以藥廠上報的價格為準,況且藥廠與物價審批人員大都關系不錯。 如果藥品到外省銷售,則還需擬進入省份的物價部門核準,頒發一個允許在該省內銷售的價格許可證,但價格不會做任何調整,“只是收取1000元的手續費而已”,“居高臨下”的批發價便可以暢行無阻。 湖北省物價局一位工作人員向《經濟》雜志抱怨說,如今藥價虛高,很多人將源頭歸結為物價部門,但事實上藥廠、醫藥公司以及醫院的效益均由藥品來實現,政府定價當然要高于成本價,而營銷環節的混亂則是行業監管的事。 據了解,10月上旬,湖北省將召開首次醫療價格聽證會,并出臺《湖北省規范調整省管醫療服務價格》文件,其目標是“四降一升”,即降低藥品價格、醫院藥品批零差價率、大型設備檢查治療費、高值醫用消耗材料費用,提高診療費。 但常駐武漢的一家合資藥廠的醫藥代表認為,此舉并不會打破多年來形成的游戲規則,該誰賺的錢依舊會一分不少,“大家也不必過多責怪藥廠,我們其實也希望直接面對消費者,從而讓利于民。”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