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加息腳步聲緊 百姓如何理財 > 正文
 

加息之辯升溫 統計局專家稱年內加息不太可能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0日 10:37 經濟參考報

  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從6月起已經連續3個月超過5%的警戒線,有經濟專家認為,物價上漲已逼近加息底線;但國家統計局的專家們認為,加息既不會對平抑物價產生很大作用,也不符合國家宏觀調控“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意圖,還可能會造成金融投機,增加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所以加息與否還應保持謹慎。

  國家統計局不久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繼6月份上漲5%、7月份上漲5.3%后,8月份我國居
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漲5.3%。至此,我國的消費物價已經連續3個月漲幅在5%以上。1至8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共比去年同期上漲4.0%。其中城市物價上漲4.8%,農村上漲6.1%。

  物價上漲給人民的日常生活增加了很大成本,尤其是對低收入人群。居住在北京前門附近的王利芬同丈夫都是街道的低保戶,全家月收入不過千余元,還有一個上高中的孩子。由于家中不寬裕,錙銖必計的她應付糧肉漲價和水費上調的回旋余地并不大。“沒有辦法呀,現在吃飯就比以前每月多花100多塊,水費也要多交七八塊。”

  國家統計局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最低10%收入戶家庭人均消費中,食品支出703元,占總支出的51%。其中,食品漲價直接導致人均消費比去年同期多支出61元,占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增加額的半數以上。而從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第二季度全國50個城市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城鎮居民物價滿意指數已經到了從1999年開展這項調查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

  但是,即使是這樣,統計局的專家表示,加息仍須謹慎。

  首先要分析當前物價上漲的原因。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司長鄭京平認為,本輪物價上漲為結構性上漲,它主要是由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帶動的,不能完全歸因為貨幣因素。在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價格的權重約為33.6%。依此計算,8月份食品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13.9%,應拉動物價上漲約4.7%,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貢獻達到88%。從公布的數據看,也確實如此。8月份,非食品價格僅上漲1.0%。又由于食品價格是從去年11月份開始上漲的,所以基于物價指數的計算方法,當前的物價上漲中有很大部分是由于翹尾因素帶來的。鄭京平認為,6月份CPI上漲的5%中,翹尾因素就占到3.9個百分點;7月份更是占了5.3%中的4.5個百分點。從8月份開始,翹尾因素有望逐步減弱,當月約占CPI上漲5.3%中的3.7個百分點,9月份就只有2.6個百分點,10月份為1.6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如果即將公布的9月份物價水平開始下降,那么當前的物價問題就有望自動得到緩解。另據記者對上半年物價的計算,如果剔除短期因素的影響,即不考慮因食品、服務和原油價格的上漲而拉動的物價上漲3.91個百分點,只用核心價格指數來衡量物價變動,那么由于今年上半年CPI漲幅為3.6%,剔除3.91個百分點不主要受貨幣影響因素外,我國上半年實際的消費物價水平還在負增長。

  國家統計局景氣中心研究室副主任張海旺認為,由于受利息因素影響的核心價格指數為負,所以加息對物價的平抑將不會帶來實質影響。而即使能起到部分作用,鑒于利息浮動產生的影響對各行各業一視同仁,提升利息具有“一刀切”的性質,不符合國家在當前宏觀調控中提出的“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政策,所以利率提升與否還須謹慎考慮。按國家提出的“冷熱兼治”的方針,我國今年進行的宏觀調控是要在控制投資增長幅度的同時,加大對農業領域的投入,保證糧食生產的順利進行。目前,受控制信貸資金的影響,農民小額信貸和糧食收購企業購糧資金已經趨緊。如果提高利息,農民在生活、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就將進一步加大。

  此外,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綜合處處長施發啟還提出,調高利率將增大本外幣利差,套利空間會進一步加大,從而導致國外熱錢大量流入,不僅會增加人民幣的基礎貨幣投放量,還會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因此,為了避免全方面受到影響,專家認為“在今年年內加息不太可能。” (本報記者:方燁)


郵件訂閱:
  訂閱《新浪股市特快專遞》,您將免費獲得經過精心挑選,把握市場脈動的投資信息。請在下面填寫您的E-mail地址。
Email: 訂閱 退訂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加息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超俱樂部醞釀大變革
阿里漢下課幾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聽證報告
考研大講堂 報考指南
2004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京城劣質樓盤備忘錄
調查:南方周末創富榜
安妮寶貝筆記連載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