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田硯君
采訪當中難忘的事應該說還是有很多的,或者因為重大新聞發生帶來的興奮、或者因為采訪過程的艱難而印象深刻,但這些情緒就像會即刻過時的新聞一樣,過去了也就散了。惟有一次采訪云南省通海縣30年前的大地震,成為了我記者生涯中全然不同的一次經歷。
2000年的臘月二十八、二十九,我在距昆明100多公里的通海縣采訪。1970年的冬天,這里發生過一場大地震,死亡人數達15000多人。這是解放后震級、死亡人數僅次于唐山大地震的一場大災難。當時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官方封鎖了消息。直到30年之后的2000年,地方政府才對外公布了這場災難的相關情況。
記得當時是何力給我打的電話,希望要進行深入的采訪。并按照報社的安排,春節前得完稿。在萬家團圓的日子前夕,要去揭開一場大災難的蓋子,對于采訪對象來說,是一件極其殘忍的事。后來我發現,對于我來說,這也是一個殘忍的開始。
在很多當事人的回憶中,那個天搖地動的夜晚在我心中一點點再現。藍光閃過的天空、被倒塌的墻壁壓倒的小孩、小河邊擺滿尸體的道路,地上巨大的裂縫……,敘述的人依然為當年的一幕觸目驚心,仿佛30年并不遙遠。通海,這個初次見到的依山傍湖的清秀之地在我眼中逐漸凸顯為了一個悲情城市。
那次采訪,讓我對地震的知識來了一次全面了解。采訪中很多細節在記憶中很是深刻。后來回到昆明,每每一到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的夜晚我就會簌簌發抖,不停地擔心是不是地震要來了。大概是因為了解而害怕吧。難怪說無知者無畏的。
云南處在地震帶上,從此,成為了我最恐懼的一件事。
我是個膽子比較小的人,從小在長江邊長大,可硬是沒有學會游泳。平日里,怕看人打架,怕看到流血,怕看到車和車撞到一起,總之,對暴力和摧毀性的力量都不太愿意接近。但,這些都是生活中細小的刺,并不構成心里太大的壓力。可是,地震,當我采訪了通海地震后,我就認定了這是一種令人絕望的災難。
1996年的麗江地震,就很為世人所知了。麗江古城也因此從“養在深山人未識"成了一顆高原明珠了。說起云南地震帶來的惟一的正面效益,大概也僅于此了。
除了通海、麗江這樣的大地震,云南的小震幾乎就沒斷過。就在8月,昭通地區的魯甸地震了。死了幾個人,傷了幾百人。這樣的震級,在我印象中,好像在云南每年都有的。有時余震會波及昆明,坐在房間里看到屋頂上的燈晃來晃去。
7月18日,玉溪都來了一場5.6級的震動。很多人都從房子里跑到空曠的地方去了。幾天后,每到黃昏的時候,天會突然暗下來,閃電奮力劈開天空,像是老天爺怒發沖冠了似的。有一天,實在是天地暗作一團,很像地震時那樣,我當時正在玉溪出差,在電話中聲音都發抖了。老公急急地說,不要怕,他馬上過來。那一刻很有點相依為命的感覺。
我真的很想用坦然的態度對待地震,“富貴在天,生死由命”,我奈何?況且,概率還是很小的。可是,這種恐懼感一到雷雨交加的夜晚,就會像怪獸一樣撲過來。
地震,其實已經成為我的一個心理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