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忠稱投資利潤將向消費領域尤流通環節轉移(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4日 17:04 《新財富》 | |||||||||
奢華的社會商標 在中國,對奢侈品的需求看來與國民收入不成比例。中國的GDP占全球的4%,但某些奢侈品的銷售額占比卻較此高了1-2倍。它反映了廣泛的收入不平等及對社會地位加以廣告的強烈愿望。 雖然中國對奢侈品征收高額的進口關稅,絕大多數的歐洲奢侈品企業仍在中國迅速擴張,成為征服中國消費者的最佳選手。隨著歐洲游的放開,歐洲奢侈品的銷售額可能有更快增長。臺灣企業也在婚禮服及飾品領域取得了成功。即使在一些二線城市,臺灣企業的婚紗表演都是一個共同的看點。香港企業的成功則體現在鉆石零售方面。 國內企業的攻堅戰 本人相信,在中國,絕大多數價值創造的故事將與消費領域聯系起來。該領域對國內企業也最富于挑戰性。中國消費者通常期望從本地企業而不是它們的外國競爭者那里獲得折扣,這使國內企業面臨巨大的競爭劣勢。此外,外國企業還有更寬松的廣告預算、更響亮的品牌、更豐富的管理經驗。國內企業要在消費領域取得成功,將面臨一場攻堅戰。 在需要規模經濟和龐大后勤網絡管理的行業,西方公司可能占主導地位。確實,在中國表現最出色的或許是全球性消費品公司,但本土公司可以在較小的市場范圍內取得成功。食品生產就是一個例子。西方公司也許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國市場,也不能足夠迅速地創新,本土公司則可以憑借對本土客戶需求的深厚認識,通過頻繁地供應新品贏得這場戰役。臺灣公司在這一領域也有優勢。 正如中國的器具制造商通過有競爭力的價格成功主導市場一樣,中國企業的成功故事絕大多數發生在生產領域。流通領域看來是本地企業的軟肋。但消費領域的絕大多數利潤在流通環節,而不是生產環節。西方公司明白這一點,因而猛攻這一領域。外國公司主導中國流通體系的趨勢,在今后幾年可能愈發明顯。國內企業也可以通過擁有物流網絡達致成功,事實上,許多歐洲奢侈品企業便選擇與國內企業合資,以改善其流通環境。■ [上一頁]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