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遇到新問題 千億黑市資金替代銀行資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4日 13:4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何華峰 陶冬估計,7-8月份1000億-14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流向非正規的資金渠道。 固定資產投資還保持在較旺盛的水平,而信貸等貨幣指標卻出現較大的下滑。兩者的缺口就是由體外循環的資金提供的。我認為,這是影響目前宏觀調控的最大的因素。
9月,陶冬再度來到江浙,調研宏觀調控的實施效果,他有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而這些發現令他不安。 4個月前,宏觀調控剛實施時,這位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已經去江浙走過一圈,看到無論民企還是國企,都出現資金斷流現象,認為宏觀調控對經濟影響非常大。陶冬當時預言,幾個月后,可能會出現一批企業倒閉,甚至可能出現較大的三角債。 但這次,他發現當時的這個判斷是錯誤的。他看到的是:現在企業好像都不缺錢了,雖然不是完全不缺錢;國有企業的大量基建項目重新上馬,民企多少也拿到了資金。 企業手里已經有了錢!但錢從哪里來?銀行發放的貸款的數量已經明顯下降,光從信貸規?矗髽I似乎不應該有這么多錢。如果這中間真是有一個缺口,缺口有多大,錢又是從何而來? 陶冬看到另外一個經濟現象,印證他的擔心不無道理:過去一個月中,中國的原材料的需求急漲,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價格指數經過一個月的急漲,現已回到4月1日的最高峰,背后是沒有意想到的突然增長的中國需求和相對較低的金屬庫存。陶冬認為,中國經濟重新出現了加速現象,9月和10月的投資可能會出現一個上跳現象。 陶冬認為,這輪宏觀調控中,經濟本身已經產生了一定的抗藥性,影響了4月下旬開始的第一輪信貸緊縮的效果。而這個抗藥性的根源,應該是資金在銀行體系外循環:企業從銀行體系貸不到錢,轉而向民間求助,而老百姓因為負利率,愿意借給企業,不愿存到銀行。 陶冬說,到底有多少錢進入黑市沒有人知道,但是從七八月份的金融數字看,估計大概有1000億-14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流向非正規的資金渠道。 針對這一問題,陶冬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詳述了原因和應對思路。 資金進入體外循環 《21世紀》:怎么發現資金體外循環現象?陶冬:宏觀調控期間,銀行對民企較緊,但民企現在多少也拿到了資金。這主要來自民間的融資,包括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融通、企業向民間的集資、地方政府居中撮合資金余缺雙方。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即由于信貸緊縮,出現了一個“去銀行”現象(DE-BANKING),用國內的話講,是資金的體外循環。 固定資產投資還保持在較旺盛的水平,而信貸等貨幣指標卻出現較大的下滑。兩者的缺口就是由體外循環的資金提供的。我認為,這是影響目前宏觀調控的最大的因素:即信貸緊縮壓下來的項目,卻被體外資金保住了。 《21世紀》:為什么要重視這一現象,它隱含的風險有多大? 陶冬:體外循環不僅打破宏觀調控的部署,將經濟和投資重新推向高漲期,同時其中隱含的金融風險也很大。到底有多少錢進入黑市沒有人知道,但是從7-8月份的金融數字看,估計大概有1000億-1400億的資金流向非正規的資金渠道。 這個情況很危險,因為這個市場沒有監測和監管,到底有多少錢以什么樣的形式流進去了,監管者并不了解。如果這筆錢最后出現呆壞賬,還不了,可能帶來的社會不安定因素和金融風險是很大的。這種去銀行現象比之前銀行過度借貸更危險,因為它完全在政府控制之外。這部分錢的規模可能遠遠超過1990年代上中期的水平,中間隱含的金融風險值得引起決策層注意。 《21世紀》: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 陶冬:出現這一現象是合理的,因為今天的儲蓄利率是1%,而通貨膨脹是5%。盡管政府不加利率,但老百姓可以腳投票,錢就不存銀行,而民間集資基本上有7%-9%的利息,這是一個經濟規律。 這反映了目前的貨幣政策跟不上經濟環境。今天的利率水平還維持在三四年前抗通縮時的水平,但通脹已急速上升,實際存款利率為負,老百姓也許不懂經濟學,但他們的直覺是最敏銳的,他們最終會以用腳投票的方式離開銀行體系,進入一個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反映目前經濟回報的現狀的市場。但很遺憾的是,民間信用市場的風險極大。 我們很多決策人認為,加不加息是一個政策考慮,是自變量,但實際這是整個金融環境的一部分,利率升降并不完全取決于決策者的判斷。利率可以一時不加,但所帶來的資源錯配和潛在金融風險,會隨著資金價格的扭曲而加大,最終會有一個市場因素作出調整,現在看到的去銀行現象,是其中的一個反應。 建議加息 《21世紀》:中央可以采取什么對策?陶冬:如果我們判斷正確,經濟會出現一個新的加速,過度投資出現“死灰復燃”,相信還會有第二輪、第三輪的調整,因為資源錯配的問題沒有解決。所以宏觀調控應從數量調控向價格調控轉移,這就需要加息,加息幅度還應是相當大的,至少2-3個百分點;匯率的調整也未嘗不可,對實際經濟的影響和副作用會相對少一些。 《21世紀》:你建議加息,但是隨著下半年糧食豐收,糧價下調,通脹似乎見頂了,為什么還要加息? 陶冬:我認為通貨膨脹沒有到頂,糧食價格在下半年的上漲幅度會趨緩,但不會下降,今天夏糧豐收,扭轉了連續五年糧食減產,但即使在豐收的基礎上,今年糧食的供給與需求還是有2000萬噸的缺口,同時中國糧食的庫存量已經是199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所以我認為,糧食價格上漲的幅度會小一些,下降不可能,基本上是穩升的。 與此同時,新一輪成本拉動型通脹已形成,石油、原材料、電、水、運輸成本、勞動力價格的上漲,通脹已從糧食價格驅動向成本驅動轉移。 《21世紀》:房地產泡沫對這輪經濟影響有多大? 陶冬:房地產泡沫是這輪經濟過熱的始作俑者。為什么大家都去搞重化工業,搞材料,主要是與建材相關的所有材料的價格急漲,民企受市場影響,就往這方面投資,因此房地產過熱對這輪經濟過熱負有直接的責任。 房地產泡沫的關鍵不是需求不足,而是價格過高。前兩年,政府房改,給買房者大量補貼,但以后不會有了,因此,前兩年的購買力不能持續下去;同時,中國買樓的梯級消費,即換樓,還不存在。過去,國內炒房者和海外流入的炒房資金大量增加,但在今后,這些資金會減少,到時會真正考驗本土的消費能力。維持目前的價位我想有一定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