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好產品拓市場 中國電池企業在美國勝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2日 15:45 人民網-人民日報 | |||||||||
本報駐美國記者 李文云 10月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正式宣布了對中國無汞堿性電池“337調查”一案的終裁認定,申述方美國勁量控股集團擁有的無汞堿性電池專利屬無效專利,中國內地和香港的9家應訴電池企業不構成對其專利侵權。這是中國企業近年來首次成功應訴美國“337調查”案件。雖然敗訴的美國勁量集團已向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上訴,而終裁最后也要美國總
日前,記者在洛杉磯專訪了為中國企業打贏官司的美國霍金—豪森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楊衛寧女士和托馬森先生。楊衛寧說,這次能打贏官司首先在于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中國商務部、中國機電商會和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共同主持了電池企業的應訴。他們果斷決策、集體應訴,并精心選擇律師事務所來代理應訴。 “337調查”源于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該條款稱,任何進口行為如存在侵犯美國專利權、商標權或技術機密等不公平行為,受到損害的美國企業就可以向ITC起訴。ITC可在30天內進行調查、立案,若確認違反“337條款”,ITC有權簽發禁令。禁令分兩種,一種是特殊禁令,即針對被列名侵權企業的具體產品;另一種是全面禁令,要求對某一行業產品實行全面禁運,從而使涉案企業及其所屬國家或地區的相關產品全部無法進入美國市場。 去年4月28日,美國勁量控股集團及其下屬電池公司向ITC提出申訴,稱中國內地和香港、日本、印尼等國家和地區的24家企業侵害其無汞堿性電池專利權,要求對這些涉案企業進行“337調查”,并禁止這些企業生產的無汞堿性電池進入美國市場。同年5月27日,立案調查開始。 為了應訴,中國的“豹王”、“南孚”等9家電池企業聯合重金聘請美國有百年歷史名望和強大雙語律師隊伍的霍金—豪森律師事務所律師作代理,于去年6月向美方提交了應訴材料。 今年6月2日,美國ITC初裁認定,中國9家電池企業生產的無汞堿性電池已構成對美國勁量集團的專利侵權。6月9日,9家中國電池企業聯合上訴,要求ITC對初裁結果進行全面復審。經過艱苦的對簿公堂,10月4日,ITC正式宣布美勁量集團擁有的無汞堿性電池專利屬無效專利,中國9家應訴電池企業贏得了終裁。 另一位辦案律師托馬森對本報記者說,首先,中國電池占全球電池產量的1/3,能夠在美國成功應訴專利官司意義非同尋常;其次,這有利于今后全球電池市場的公平競爭,消費者可以有更多選擇,并買到質優價廉的電池;第三,勝訴證明了中國企業有能力在美國打贏官司,并能夠在美國的法律體系中爭取公平對待。托馬森表示,美國勁量控股此次輸在他們對專利技術的權限說明寫得不清楚、不明確,概念太廣泛、太含糊。為了打贏官司,他們又任意擴展專利權限概念以圖證明中國企業侵權。按他們的說法,如果這樣的專利仍然有效,就等于是說全世界的電池企業都在侵犯他們的專利權。 畢業于北京大學生物系、新近獲得美國法律雜志“法律新星”提名的楊衛寧律師表示,電池專利案勝訴,對中國來說意義重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很多傳統貿易壁壘不再成為障礙。但是,影響范圍更廣的知識產權問題會越來越突出。她說,涉及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案件增加迅速,這充分說明了美國方面在加大針對中國企業和產品限制的力度。由于ITC是政府機構,力量強大且訴訟費用十分昂貴,在一些案件中,很多中國企業都放棄了應訴,結果ITC就只聽起訴方的一面之詞。長此以往,這種狀況對中國企業十分不利。中國企業只有積極應訴,才有希望爭取到公平對待。 (本報洛杉磯電) 《人民日報》 (2004年10月12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