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均GDP的合理區間(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2日 15:44 《新財經》 | |
真實比價法 價格是價值的反映,但是價格并不時時刻刻與價值保持一致,而是經常偏離于價值,即價格有時高于價值,有時低于價值;從長遠來看,價格是圍繞價值這個中心軸上下波動的。對價格進行無數次平均,其均值就接近價值。匯率就是不通貨幣之間的買賣價格,匯率與真實比價的關系,恰恰如同價格與價值的關系一樣,即匯率與真實比價經常不一致。同樣,對匯率進行無數次平均,其均值就接近真實比價。 不同的是,上述“價格”是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影響后的可比價格。這就要求用國民生產總值(GNP)、國內生產總值(GDP)、或國民收入(NI)減縮(或緊縮)價格指數來校正匯率。在趙海生的研究中,通過將研究的年份盡量拉長來排除匯率的無謂波動對GDP的影響。他認為,當研究區間為1年時,他的方法就是一般的匯率理論;當研究區間為3年時,就是世界銀行采取的名義匯率法;而當研究區間為無窮時,計算結果就是“絕對真實比價”。當然,無窮大的研究區間是做不到的,但只要我們能采集到自有準確數據統計以來的最大樣本,我們就能得到一個接近于絕對真值的“準真實比價”。 沿著這條思路,他采用了1869~1938年,1949~2000年共122年的數據對中美兩國的貨幣的真實比價作了分析,并以兩國間的真實比價為基準,對中美兩國的GDP總量進行了比較。最后得出結論:以2000年當年價格國際元計算,中國GDP總量約為美國GDP的41.5%;中國的人均GDP為3230國際元,約合2000多美元。這樣,按照他的方法,2003年中國的人均GDP也在3000美元以上。 2000年世界銀行和《世界統計年鑒》公布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計算的中國人均GDP為3823美元,其中部分排名比中國靠后的國家的相關指標進行了比較,發現了中國在幾項與人均GDP高度正相關指標(人均工業能源產量、城市化水平、人均用電量)上還較對照國家落后,這說明它對中國的GDP有所高估。見圖6-8(數據來源:世界銀行,《世界統計年鑒》) 綜合上述三種研究結果,可得到2003年中國人均GDP合理區間約為3000~3600美元,而世界銀行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出的人均GDP為4900美元。這說明世界銀行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計算出的中國人均GDP有一定程度高估。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