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世界第二經濟大國(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2日 15:44 《新財經》 | |
中國崩潰論 再來看關于中國GDP被嚴重高估說中國即將崩潰的論調。持此論調者說中國的數據是假的,中國嚴重高估了GDP,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羅斯基。針對兩種論調,國內的學者們旁征博引,紛紛撰文發表評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國內的GDP研究專家任若恩、許憲春等人的觀點。 先說認為中國GDP高估的羅斯基。羅斯基2001年在“中國的GDP統計發生了什么”和“如果相信中國的GDP統計,風險可要自己承擔”兩篇內容大致相同的文章稱,在1997年到2000年之間,中國經濟累計增長了24.7%,可是能源消耗下降了12.8%,國內航線的旅客里程數僅增加了2.2%。用這些數據他得出一個結論,中國高估了GDP。他認為中國1998年的GDP增長大概只有2%,甚至有可能是負的。后來任若恩教授(2002)發表文章“中國GDP統計水分有多大”以1971~1999年間日本、德國、英國、韓國、美國在不同時期都出現過能源消費與GDP增長不同步為論據反駁了羅斯基的觀點,指出羅斯基的研究由于方法的片面性,其結果是不負責任的。之后羅斯基又在2002年發表“近年來中國GDP增長核算:目前的狀態”一文,文中引經據典,表示任若恩的研究是脫離實際的,依然維持其關于中國GDP高估的觀點。 那一時期關于中國GDP是否高估的爭論熱鬧非常,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亞洲金融危機以后,中國周邊國家乃至世界經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停滯和衰退,何以中國能夠獨善其身,這引起了大家的“眼紅”。這從羅斯基的文章中認為1998年中國公布數據的尤其可疑中可見一斑,因為國內學者也普遍懷疑1998年為了“保八”而公布的統計數據的真實性。二是羅斯基的文章一直在能源問題上緊咬不放,原因在于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有統計表明中國在1996~2000年間的能源消耗系數是下降的。如果接受羅斯基關于能源消費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的觀點成立,如果中國經濟取得了較大的增長,就等于說中國的能源消耗系數沒有下降,即中國排放的二氧化碳沒有減少,中國就要負起承擔全球環境惡化的責任。 總之,國際上關于中國GDP的論調,不論是GDP的高估還是低估,都有一定的言外之意。 其實,通過對中國經濟進行不同角度的深入考察研究,就能找出高估或低估的原因,對中國GDP準確的分布區間進行較準確的定位。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