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幫的尷尬:誰人超越歷史?(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09日 14:43 《浙商》雜志 | |
商業精神上有所“衰退”? 自19世紀60年代后,隨著上海的迅速崛起,本土商人大量移居上海,致使寧波本地經濟和本土商幫出現了“空殼化”現象。而今天,寧波本土商幫的強勁崛起,是十分可喜的現象。 早在1916年,孫中山在寧波考察時尖銳地指出:“寧波人實業非不發達,然其發達者多在外部,鄙見發展實業,內地應為優先。試觀外人,其商業發展于外地者,莫不謀母地之發展,蓋根本固而后枝葉自茂也……若能細心研究,努力經營,加以擴充,則母地實業即日臻發達,而甬人之經營于外者,自無不隨母地之發展而益形發展矣! 有位專家分析道:“新生代寧波幫要想超越歷史,在外地是難上加難的,唯一的突破點,就是發展孫中山先生提出的‘母地實業’。” 確實,新時期重新崛起的寧波本土商幫可謂群星璀璨,一大批歷經市場經濟洗禮的本土民營企業家脫穎而出,盡管他們的家庭、文化背景不同,發展道路各異,但都有一部曲折坎坷的創業史,許多人的經歷不乏傳奇色彩。多年來,他們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為寧波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據今年2月份的調查顯示,寧波市已有得力文具、新海塑殼打火機等95家企業的114種工業產品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一。全市有億元企業7家,進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有16家,年銷售收入超百億的2家。 但是,作為一個商人群體,本土商幫的影響力總體上還僅僅局限在寧波本地。相比周邊的臺州商人、紹興商人、溫州商人、義烏商人,寧波商人并沒有更加出色的表現。進入新時期以來,溫州商人為中國推進市場經濟建設,貢獻了赫赫有名的“溫州模式”,致使有人稱“溫州是中國市場經濟的刀刃”;臺州商人為中國提供了“股份合作制”,其影響力極為深廣;義烏商人把有形市場建到全國各地,深刻地改變了國人的市場意識觀念。相比他們,寧波本土商人的影響力就大大不如了。 可是,有意思的是,寧波本地人士倒并這么認為。他們覺得,20多年來,寧波經濟是在沒有模式前提下的最好發展模式:不出頭,不冒風險,只做不說,不聲張,不爭論,靜悄悄地進行著制度改革和創新,獲得經濟的巨大發展。也許,近5年來的快速發展,佐證了寧波的“沒有模式”的成功。 然而,一位區域經濟專家指出,寧波在經濟發展上不敢冒險,只是跟風,只做不說,看起來是務實,實際上無助于激發寧波人的創新意識;而沒有全民性的至少是商人群體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氛圍,對一個區域的發展必將十分不利。他進一步指出,老一代寧波幫最為可貴的地方,就是敢于和勇于冒險,敢于和勇于不斷創新。說句寧波人不愛聽的話,今天的寧波人,在商業精神上,是大不如過去的寧波幫了,有所衰退。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浙商》雜志系列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