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行業專題--房地產業 > 正文
 

深圳個案凸現土地使用權與房產權的時差困局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09日 09:39 21世紀經濟報道

  土地到期“空中樓閣”告急

  見習記者 陳善哲 深圳報道

  “這么快?我原本以為至少要十幾年后才會出現這個問題。”

  既然如此,深圳劃撥土地的使用年限,又是從何而來?

  老蘇雙眉緊蹙,一邊翻檢桌上的一摞房產證,一邊搖頭,說:“6月份,我去了一次羅湖國土分局,他們告訴我,如果要續期,就要再交一筆錢。”

  老蘇是上海一家公司駐深圳辦事處的負責人,辦公室在深圳國際商業大廈的8樓。一直以來,老蘇每年照例去國土局交900多元的土地使用費,但在2002年,國土局的工作人員告訴他,“以后不用交了,因為土地到期了。”

  這讓老蘇大吃一驚,“那房子怎么辦?”

  房子一共換過三次房產證,老蘇一一翻給記者看。最新一本是在1999年發的,和1984年發的最早的一本不同,多了有關土地的內容,上面赫然寫著使用年限“從1982年1月1日到2001年12月31日”。

  “當初買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還有土地到期的說法。”老蘇現在一籌莫展,土地不續期,房子就不能按蔡先生的意愿賣掉;如果要續期,又實在不想再掏一筆據說要“好幾萬”的錢。

  到期的土地

  和蔡先生一樣,國商大廈還有許多業主,也面臨著房地產到期的難題。20層的國商大廈,坐落在人民南一帶深圳最早的一塊商業旺地,于1983年竣工,是深圳特區第一幢高層建筑。管理處一位老員工告訴記者,國商大廈是由深圳市的國有企業深房集團和外商合作興建,當時的買主主要來自海外。有業主介紹說,這些已經到期的房產,出租和出售都有難度。

  “目前到期的土地,在羅湖區比較普遍,”深圳市國土局的一位官員說,“主要是1987年之前行政劃撥的土地和歷史用地,在房地產發證的時候規定的使用年限到期了。”

  當記者就此向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請教時,他驚愕不已:“這么快?我原本以為至少要十幾年后才會出現這個問題。”

  但是,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有關官員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沒有聽說各地方有出現到期土地的,并說行政劃撥的土地一般沒有使用時間的限制。上海社科院法學所副研究員王叔良也說:“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行政劃撥土地通常是無償、無期限的。”

  既然如此,深圳劃撥土地的使用年限,又是從何而來?

  上個世紀80年代,深圳特區初創,百業待興,而中央政府“只給政策,不給資金”,對資金如饑似渴的深圳,在國內首創了國有土地有償、有期的使用制度。1982年頒布的《深圳經濟特區土地管理暫行規定》,規定了各類劃撥用地的使用年限及土地使用費的標準。其中,工業用地最長年限為30年;商業用地20年;商品住宅用地50年;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用地50年。

  “這個《規定》主要針對的是客商用地,一般來說是指外商,對國內的企業單位是否適用,還有爭議。”深圳國土官員說。尤其是在1987年之后,深圳率先實行了土地出讓,取得土地的使用人,不但要交納一筆巨額的出讓金,更是有使用年限的約束,而此前取得劃撥土地的單位,卻可以無償、無期地使用國有土地。

  兩相比照,不公之處顯而易見,將劃撥土地納入期限管理,就成為應有之義。

  然而,這并非易事。1990年,深圳市國土局頒發了《關于房地產登記發證計算土地使用年限的通知》,著手開展這項工作。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整個中國的城市土地制度處于劇烈變動中,深圳作為探索者,亦無成法可循,不管是土地用途的確認,還是使用年限的起算,都造成了很多混亂,譬如國商大廈,居然同時存在20年、30年、40年、50年的使用期限。

  “盡管存在爭議,但對于國家而言,將出讓土地和歷史形成的劃撥土地,納入一個軌道中流動,也是理所當然。”深圳國土官員說。

  續期還是收回?

  “土地是政府的,房子是我們的,現在土地到期了,如果政府要收回去,我們的房子怎么辦?”老蘇一臉茫然。

  “這是個大問題。”王叔良說,目前的法律,并沒有一個可操作的規定。

  深圳在1987年之前共劃撥了73平方公里的土地,自2000年后,陸續有土地的年限到期,但是去政府辦理延期手續的,卻“寥寥無幾”。有國土局的人士認為,主要是政府沒有出臺可行的政策,續期所需補交的高昂地價,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后續政策卻有點姍姍來遲。2004年6月份,深圳市政府公布了《深圳市到期房地產續期若干規定》。根據《規定》,可續展的期限是在國家法定的最高使用年限減去已使用年限的范圍內確定。比如,現在國家規定的商業用地最高年限是40年,而國商大廈已使用20年,那么業主可申請續期的期限不能超過40-20=20年。

  如果續期,業主必須支付地價。有兩種支付方式可供業主選擇:一是,一次性支付,補交地價數額為相應用途公告基準地價的35%并按約定年期修正;二是,采取年地租的方式,業主每年交付租金,標準由國土部門定期發布。

  《規定》同時聲明,到期房地產不辦理續期手續或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原有劃撥土地使用權消滅,其土地使用權無償收回,而地上建筑物、構筑物按建造成本折舊補償。

  據深圳國土官員介紹,迄今已辦理續期手續的用地者,大多還是選擇了一次性支付的方式。

  土地使用權怎么來的?

  根據我國現行的法律,我們住宅的使用權不超過70年。“為什么是70年,而不是更多;70年后土地到期,房子怎么處理?”這是很多國人的疑問,但求解之前,我們必須厘清中國土地批租制度的起源和流變。

  “中國的土地批租制度,源自深圳,仿自香港。”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的汪利娜說。

  1982年之后,深圳率先對劃撥土地進行了有償、有期使用的改革。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華南研究中心主任譚剛說,當時,深圳房地產開發的大致模式是,政府將“七通一平”后的土地,無償劃給國有房地產公司,再由這些企業與外商合作開發。地租收益,大量沉淀在房地產公司,而政府卻一無所獲。此時的政府,被譏誚為捧著“金飯碗”討飯吃。

  于是,特區政府決定改變“貧窮”的處境,而隔壁“坐地生財”的香港鄰居,則給了深圳靈光一閃。

  1987年的下半年,深圳借鑒香港的土地批租制度,分別將三塊土地先后以協議、招標和拍賣的方式出讓,共得地價款2000余萬元。

  作為這次改革成果的標志,《深圳特區土地管理條例》于1988年1月3日正式實施。條例確定了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的制度,使用權不但可以出讓,而且可以轉讓,抵押,出租。同年4月,《憲法》進行了修改,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對深圳改革的合法性進行了追認。1990年后,土地批租制度逐漸開始風靡全國,成為地方政府的一大財源。

  就在這個《條例》中,規定了土地出讓的最高年限不得超過50年。明白其中的原因,對于我們理解現行的“70年”,至為重要。

  有知情人士說,當時決策者的一個考慮是,當時深圳的經濟遠不及香港,批租出去的土地,日后勢必增值,因此,出讓的時間越長,對政府越不利。何況,人一生干事業的時間,不到50年。在咨詢香港的專家后,最終確定年限為50年。

  不過,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則分析說,意識形態或許是主要原因,“土地是國有的,誰也不敢批得太長。”

  土地使用權70年之困

  土地使用年限不超過70年的規定,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購房者的頭頂。

  “90年代房改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意識到土地使用權的期限是一個隱患,只是近幾年買房的人多了,全社會也都在關注這個問題。”王叔良說。

  由于“70年”僅僅是上限,而法律并沒有規定下限,為了能從批租中攫取政府利益的最大化,某些地方政府甚至對“70年”也動了手腳。

  根據《三湘都市報》今年6月份的報道,湖南省邵陽市的一些業主,2002年買的房子,土地竟然到2014年就到期了。因為土地是發展商1994年獲得的,而當時邵陽市規定的住宅使用權是20年。據該報記者采訪得知,邵陽市政府在2001年又將住宅土地的年限僅延長至40年。

  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國臻說,根據房地產管理法第21條的規定,土地到期了,使用者可以申請續期,但是,如果政府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仍舊可以收回。

  王叔良認為,上述規定操作性很差。“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如果續期,怎么辦理手續?是不是要補交地價?地價的計算標準又是什么?該如何支付地價?法律都沒規定,以后難免會發生爭執。”

  而在1990年國務院頒布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中,甚至規定“土地使用權期滿,土地使用權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由國家無償取得”。

  “這怎么可能呢,人家的孫子還在里面住著,你能收得回去?”周天勇措辭激烈,“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廣東仁人律師事務所的蘭天律師認為,土地之上的房產屬于公民的財產權,根據憲法,這種財產權應該得到優先保護,從而派生出對土地優先利用的權利。“國家可以通過收取土地使用稅或者年地租的方式,進行象征性的收費。”

  曹建海則主張,應該重新審視土地批租制度。他說,深圳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嘗試土地批租,使得土地流動起來,促成了房地產市場的發育,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是,香港畢竟是個小地方,當時還是殖民地,我們那么大的國家,推廣這種制度,是否符合我們的國情?”曹介紹說,土地批租主要盛行于英國的殖民地。以香港為例,九龍和新界當時都是向清政府租借的,港英當局不享有土地所有權,當然只有批租一途。

  “地價最終的承受者是私人和企業,民眾好不容易攢起來的錢,買房子的時候,又統統交給政府了。”曹說,“人家是把地租放到政府的綜合稅負當中考慮的,香港政府每年通過批地,獲得很多財政收入,但相應的,它是一個自由港,其他稅負很輕。而我們如果把地價看作稅負的一種,我們的社會負擔太重了!”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土地使用權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國青闖入亞青賽決賽
2004諾貝爾獎
雅爾北京音樂會
最新汽車降價信息
2004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中國高官參加七國會議
海軍音樂劇《赤道雨》
你最喜愛大學校徽評選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