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中國 一個村莊的55年(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03日 17:09 《中國經濟周刊》雜志 | |
打工進行時 與鏡壩圩一成不變不一樣,農村勞動人口的流動卻給這個平靜村子帶來了富足。 廖為平說,“鏡壩村現在年人均收入在2100元左右,而10年前,這個村人均收入剛到現在的一半。增加的這些數可以說都是外出務工人員創造的。”據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江西大批的務工人員前往廣東沿海各地,而鏡壩村的年輕人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大規模離開家鄉,一直持續到現在。 “我父親就是在1992年在老鄉的帶領下來到廣州的,站住腳后,又從家里接了一批人過來。”小黃說,“近幾年有變化了,政策開始變得更寬松了,現在村里的年輕人只要剛離開校門,就敢一個人出來闖世界,打工范圍也從原來的廣東向全國各地流動,哪里有活哪里走。” “事情就是這樣的,像現在村里每家每戶都有在外打工的人,全村3400多人,有近1000人在外打工,老百姓的收益幾乎都是靠打工賺來啊。” 鄔坤山感嘆,“村里除了農業也不知道能發展什么,加上人均只有不到6分水田,勞動力也的確很富足,流動是自然的。不過這兩年也開始有變化了,有些務工人員在學到技術后開始回鄉創業。” 廖為平介紹說,“現在回鄉創業也成為趨勢,就拿鏡壩鎮工業貢獻最大的家具行業來說,全鎮有86家家具廠,而鏡壩村的由回鄉務工人員創辦的家具廠就有15家,不但帶動了當地經濟還解決了一些就業。”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