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調查:50美元高油價給中國帶來何等壓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30日 18:32 中國青年報 | |||||||||
記者 劉世昕 實習生 呂天玲 本報北京9月29日 有車一族又得惴惴不安了。紐約商品交易所9月27日又傳來消息,期油價格終于突破每桶50美元大關。
為什么50美元被業內認為是價格關口?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的潘繼平博士說,業界認為,如果原油每桶賣到50美元,就有可能爆發石油危機。能源基金會楊富強博士說,50美元只是業界主觀的一個判斷。 還有消息認為,隨著此次油價沖頂50美元,業界的心理防線將會升至60美元。 投機炒作加劇了油價上漲 “預測油價走勢要比預報天氣復雜得多。”潘繼平博士說,業內人士最多也只能分析有哪些因素能影響世界油價。 颶風伊萬橫掃墨西哥灣,中斷了該地區的原油生產和精煉;中東及尼日利亞局勢不穩,以及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前景不明朗被認為是此次油價飚升的直接動因。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趙文智認為,全球經濟復蘇、投機炒作等因素影響近一段時期的世界油價。 趙文智給出的數據是,1994年到2003年,世界石油需求量年均遞增2%,而專家預測,2004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將上漲3.2%。從供給來看,目前全球原油生產能力僅超過需求量2%左右,而業界認為,生產能力要超過需求量的4%才被被認為是安全的。 由于生產能力的增長跟不上需求增長的節奏,國際油價在恐怖襲擊、投機炒作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變得日益脆弱,任何一點過去看來無足輕重的事件都會直接影響油價波動。比如,最近墨西哥灣的臺風使9月14日的10月期貨價格上漲0.58美元/桶,升至44.45美元/桶。 潘繼平博士說,有研究認為,恐怖襲擊帶來的不安和顧慮給國際油價造成了6~10美元/桶的“恐怖溢價”。 潘繼平認為,投機炒作扭曲了石油供求關系,加劇了油價上漲。近期,由于大量的投機基金轉向了國際能源期貨市場,導致石油期貨的非商業性交易異常活躍,市場炒作頻繁,扭曲了真正的石油供求關系,加劇了供不應求的矛盾,直接拉動了國際原油價格的攀升。 據估計,僅4月份最后一周的原油期貨合約總額就達到26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0億美元增加了117%。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投入如此巨額資金搶購期貨原油,引起了市場恐慌,明顯哄抬了油價。另外,今年以來國際石油期貨市場上20%~30%的交易屬于套利交易。有分析認為,今年以來國際油價上漲中有5~7美元/桶是由投資基金的肆意炒作而致。 趙文智說,他本人上個月在給國務院有關部委講課時也專門提到投機炒作對國際油價的影響。投機商還看好未來市場,今后一段時期,亞太地區原油自給率將逐年下降,但需求量會持續上升,這一特點被投資商和金融市場看好,比如,摩根斯坦利最近就購買了一家石油公司未來4年全部的產量。 潘繼平博士說,美元貶值也是國際原油價格相對攀升的一個原因。近年來美元不斷貶值,而歐元及英鎊一直堅挺,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原油價格明顯虛高。 2000年以來,美元兌歐元已經貶值了49%,若以歐元計價,今年上半年的國際油價漲幅不足10%,而以美元計價則上漲20%~30%。 全球石油資源潛力降低,供求矛盾將日趨突出,石油價格將持續攀升,廉價石油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的思潮和觀點給國際油價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油價還要在高位徘徊多久 對于“世界已經進入高油價時代”的說法,楊富強博士表示反對。他說,從目前世界石油資源的儲量和技術的發展來看,石油資源還能支撐需求,油價應該回落到35美元左右。 “50美元的高油價只是市場的短期行為。”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科研處處長姜克雋說,近幾個月來的油價持續居高主要是一些原油囤積商在囤貨,他們期待更高的石油價格。如果未來人們對市場預期增高,囤積商就有可能繼續囤貨,油價將還會上升。但是一旦他們看不到這種期望,就會拋出手中的存貨,油價就會下跌。 姜克雋說,高油價也是石油供應國不希望看到的現象。居高不下的油價必然會刺激替代品的產生,節能技術的出現,這對石油輸出國是非常不利的。 在談到國內油價是否也會上漲時,姜克雋說,國內的定價體系需要考慮很多因素,不僅僅是國際油價,最主要的還是要考慮國內油價的成本及其他諸多相關因素。因此國內油價會不會上漲,仍然不能確定。 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諸多利好消息,9月26日,中國最大的原油碼頭———大連港30萬噸級原油碼頭已經正式啟用。這項建筑大大減少了運往東北地區石油的運輸成本。 9月28日,中哈輸油管線(哈薩克斯坦阿塔蘇-中國新疆阿拉山口輸油管線)開始鋪設,管線全長1000公里。專家稱,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設必將使新疆成為中國油庫。 國內尚可承受這樣的高油價 2003年中國的石油日消耗量達546萬桶,日本則為每日543萬桶。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對石油的需求激增,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專家們最關注的是高油價對經濟的影響。潘繼平認為,長期的高油價對中國、印度等正處于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比較嚴重,不僅明顯加大經濟運行成本,而且增加了外匯支付負擔,導致巨額貿易逆差。 據估計,持續上漲的油價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GDP增長帶來1%~2%的負面影響,遠高于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 楊富強博士建議,中國不應該回避油價高位運行影響GDP的話題,應該借機提高國家的應對能力。 專家的建議包括,盡快建立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完善石油價格定價機制,使石油價格真正成為反映市場供需情況的實時信號;加快國內石油期貨市場及現貨市場建設。 楊富強博士認為,石油儲備等措施其實應對的是短期石油波動,而真正做到長期抗拒石油風險,就得在節油、替代、提高油耗效率等方面下功夫。 姜克雋說:“國內仍然可以承受這樣的高油價。”中國雖然屬于對能源需求增長較快的發展中國家,但是50美元的油價并不會給中國造成壓力。 我們只有1億噸原油是進口的,大約占國內40%左右,1.6億噸或1.7億噸的原油屬于國內生產,這部分油并不會隨著國際油價的上升有所變動。進口油對我們的市場沖擊并不是很厲害。 近幾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尤其是汽車工業增長更為迅速。私人小轎車、機動車數量的迅猛增加,油價的上漲會不會影響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姜克雋說:“中國進口的原油有70%用在交通運輸上,但是目前交通部門承擔高油價能力仍然很強。”國際油價的上漲可能會影響國內的貨運、客運價格,但是估計漲價額度不會很大。 30%的進口原油用于工業發電,但是這也不會造成多大影響。電力已經度過了夏季的用電高峰,緊缺狀況得到緩解,發電廠商會更多地選擇用煤發電。 此前,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首席經濟師陶冬也表示過,高油價對中國經濟并不是危機,中國2004年下半年的出口也不會大幅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