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飆升考驗中國能源戰略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30日 09:44 解放日報 |
當地時間9月27日,紐約交易所11月原油期價,跨過了每桶50美元的心理大關,再創新紀錄。 僅僅一個月前,諸多分析師仍認為高油價不過是暫時現象,如今的市場預測,漲聲一片。 果真,世界能源市場已經脆弱到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了? 作為世界能源消費大國,我們又該怎樣積極應對“一騎絕塵”的原油價格? 多種因素炒高油價 “原油期貨價格的攀高并不能反映真實的供求關系。”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態度鮮明。 華民認為,石油本身是供需剛性的商品,其供求關系不可能在短時期里被根本逆轉,因此認為供求緊張導致油價急劇走高是站不住腳的。走高的原因是炒作。漲的是原油期貨而非現貨,期貨價極易受未來不確定信息的影響,國際炒手們正是利用近期主要產油區的不確定因素,人為炒高了油價。之所以近期油價特別高,一是不確定因素特別集中,比如伊拉克的動亂不止,墨西哥灣伊萬颶風對油田的破壞,俄羅斯轉型經濟造成的石油歸屬懸念等等;二是國際投機資本特別集中,由于今年其它資本市場波動厲害難賺錢,石油期貨是唯一有利可圖的市場,吸引了諸多投機性資金進場炒作。 油價走高依賴加大 盡管短期急高含有人為炒作因素,誰也無法否認全球石油需求量的走高趨勢,更無法忽視中國經濟對石油依賴度的日益加大。 從世界范圍看,“剩余原油生產能力短缺3%”的說法盛行,原油期貨價動輒狂飆;由于市場對高油價的預期,美、日、韓等石油消費大國竭盡所能搶占石油資源,增加石油儲備。在國內,今年前8個月,石油進口量7600萬噸,對外依存度上升到40%,以每天進口300萬桶計,等于每桶漲1美元,每天就多支出300萬美元。統計顯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用能源消費翻一番支撐了GDP翻兩番,到2020年,要再實現GDP翻兩番,即便按能源再翻一番考慮,保障供給也有很大難度———大量進口存在的市場和價格風險、運輸能力的制約及進口安全保障等問題難以回避。 未雨綢繆早作應對 中國僅靠目前宏觀調控油價,由國家和企業消化高油價成本以保護消費者利益,肯定無法長久應對,調整制訂更為積極的能源戰略已是當務之急。 專家建言:盡快在國內建立石油期貨市場,讓企業鎖定油價上漲帶來的損失,規避油價高風險;開展區域間戰略合作,尤其是中、日、韓三大石油消費國,與其兩敗俱傷地在全球爭奪石油資源,不如攜起手來增加與供應商的談判籌碼;積極參與國際油田的開發合作,以控股或參股方式掌握對原油生產的控制權,直接在供應環節上參與能源競爭;考慮到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尋找替代能源,使經濟增長對石油的依賴程度逐步降低更是根本之策。
本報記者 陳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