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關注“民工荒” > 正文
 

工業經濟聯合會副會長:民工荒背后是什么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7日 10:58 深圳商報

  林凌:珠三角“民工荒”的產生主要有六大原因:

  ●沿海經濟,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對勞動力提出了新的需求。

  ●沿海地區產業升級后大量需要高等級的勞工,高素質、高技能的工人比較短缺。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三農的政策,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增加。

  ●由于內地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不斷發展,很多農民選擇了當地就業,不再外出打工。

  ●長三角地區出臺了一系列提高農民工收入,保障農民工權益的政策。

  ●政府對農民工的政策扶持推動了農民工對自身權益的抗爭。

  長期“過剩”今日“短缺”

  最初聽到“民工荒”這個說法,是今年我在陜西寶雞參加一個西部工作會議期間,一位來自惠州的政府工作人員告訴我的。他說廣東惠州現在出現了民工短缺的問題,還有東莞等一些地區,有些地方還比較嚴重。這一問題是我沒有想到過的。

  為什么沒有想到呢?

  第一,農民工是我國主要的勞動力構成,不應該是短缺,而是過剩的問題,到現在都還有3億農村勞動力。因此,長期以來我們都認為農村勞動力的供給是一種無限的供給。這個事實不僅過去是,現在是,將來若干年仍然會是,這個事實是不會變的。

  第二,我國的勞動力市場已經形成,農民出來打工不再像以前那樣有戶口、口糧之類的限制,內地的勞動力輸出大省比如四川河南安徽都是政府鼓勵農民出來打工。勞動力市場形成的結果使得工人的工資,也就是勞動力價格,也同樣是由市場形成的。供給大,價格就低;供給少,價格就高。由于是無限供給,沿海地區近十年時間里工人工資幾乎沒有怎么增長。這也是競爭格局導致的結果。

  第三,由于新一輪國際產業的轉移,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我國沿海地區,中國逐漸成為“世界工廠”,最主要原因當然就是因為我國的勞動力價格便宜。產業轉移后生產成本降低,產品價格比在日本、美國生產低的多。由于這些情況,我認為總體上看勞動力的供給在若干年內應該不會有什么大的變化,所以農民工短缺這一問題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自身矛盾:產業發展改變勞動力市場結構

  廣東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這的確讓人深思: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當然現在對勞動力是不是短缺這個問題仍然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關于具體的數字也有爭議。就我的分析來看,可能主要有六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沿海經濟,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對勞動力提出了新的需求。

  第二,沿海地區產業升級后大量需要高等級的勞工,高素質、高技能的工人比較短缺。

  第三,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三農的政策,特別是今年糧食價格上漲,農民種糧的收入增加,同時全國范圍內都加強了對農業的扶持,不少地區降低或者取消了農業稅,導致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增加。

  第四,由于內地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不斷發展,很多農民選擇了當地就業,不再外出打工。

  第五,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比較來看,長三角地區出臺了一系列提高農民工收入,保障農民工權益的政策,尤其是工傷保險、最低工資保障、醫療保險,上海還有養老保險。工資收入的增加加上福利待遇的提高,而廣東這方面卻沒有明顯的改變,顯然長三角的吸引力超過了珠三角。

  第六,政府對農民工的政策扶持推動了農民工對自身權益的抗爭。從溫家寶總理為農民工追討拖欠的工資一事可見中央政府對農民工的權益保障更加重視,一些政策也相應出臺。在這些政策扶持下,農民工也更能夠與企業爭奪自身的權益,如果一個企業不能提供他們應得的權益,他們當然會進行別的選擇。所以現在可以說是“民工荒”實際上造成了“企業慌”。

  外在壓力:新國際標準帶來新挑戰

  另外,現在國際上已經開始推行ISA8000這一企業的社會責任認證標準,也就是企業必須實現工人的勞動保障等一系列條款。雖然這一標準還不如ISO9000的標準普遍,但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推行。

  我國的一些出口企業現在正面臨著這方面的考驗,因為國外進口商也開始以ISA8000這一標準來考量我國的這些企業是否達到要求,比如工人的勞動時間多長,是否用了童工,是否組建了工會等等一系列標準,這對于我們國內企業未嘗不是一種壓力。

  造成農民工短缺的問題應該說以上各方面原因都有,但是如果將珠三角和長三角進行比較,我認為總體上珠三角的勞動環境條件不如長三角和北京

  隨著各地的發展,工人享受的待遇也逐步的提高,特別是和長三角、北京比,珠三角的優勢大大下降。這些地區由于政策的扶持也造成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從長期看,這當然是個必然現象。

  所以,我們可以從ISA8000看到兩方面問題:一方面這個標準確實為工人帶來了福利,是工人的福音;但另一方面也是國外企業對中國企業的挑戰,我們甚至可以理解為這是我國出口面臨的一種壓制,因為我國企業原本就是擁有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而要達到這一標準的話,顯然勞動力成本就要大大上升,國際競爭力也相應大大減弱。

  “企業慌”應對之策:加強勞動者培訓

  在以上這些情況下,一系列矛盾突顯出來。工人和企業之間有矛盾,企業為壓低成本,不愿提高工資,不愿改善工人勞動條件;政府也處在矛盾中,既要改善工人福利條件,又要考慮企業成本提高后在國際市場的比較優勢下降。那么這些矛盾又如何來化解呢?

  與民工荒同時出現的一些現象我認為值得思考。去年開始,四川幾乎各個縣都在辦農民工職業技術培訓班,今年這種培訓更加普遍,有些地方是政府專門撥款,成立了中等、高等的技術學校。這些培訓中,有些就是來自于沿海企業的“訂單”:需要什么樣的技術工人,就培養什么樣的來滿足企業的需求。勞務輸出在四川、安徽等省份本身就已經成為了一大產業,“接訂單”就是一種不錯的方式。這些內地的政府一方面鼓勵農民工外出,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沿海地區在不斷進行產業升級,所以越來越重視農民工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對我國來說,即使再過二十年、五十年也不可能完全實現農村人口的城市化。所以,勞務輸出是我們應該考慮的一大產業,不能僅僅局限于國內,還應該向國際輸出。當國內市場無法容納過多的勞動力,無法實現所有的人城市化,我們就應該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勞動力,既實現我國國內市場需要的滿足,又能從國外勞動力市場中賺取外匯

  總之,我認為珠三角的勞動力短缺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而非長期。隨著沿海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勞動力成本上升是個必然現象,所以要想保持珠三角地區的吸引力,珠三角的企業一方面應該更加重視對農民工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術能力,滿足自身的需求;另一方面,只有注重保障農民工的切身權益,解決他們的實際生活問題,農民工短缺的問題才可能解決,珠三角才會有長久的競爭力。

  (深圳商報記者 楊柏 袁磊 實習生 牟莉)

  編者按

  9月8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關于民工短缺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工資待遇長期徘徊、勞工權益缺乏保障、企業用工迅速擴張、經濟增長模式面臨變革等多種原因造成局部地區民工短缺。

  作為社會生活中敏感的媒體,最先切入“民工荒”問題是今年春節后沿海地區不少企業出現招工難,這使人產生疑問,一向被認為廉價勞動力接近于“無限供給”的中國,怎么會發生招工難,進而演化成“民工荒”?

  “民工荒”對我們置身其間的珠三角又將產生什么影響?正當我們為此思考之際,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副會長,長期密切關注深圳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的老一輩經濟學家林凌教授給我們打來了電話。原來已78歲高齡的林老,因身體不適在深圳鐵路醫院治療,在等待手術期間,幾次打電話給記者詢問“民工荒”對深圳的影響。考慮到林老正忙于一個國家課題,本報在舉辦“珠三角青年創業論壇”時,都沒好意思請他來演講,這一次卻主動“送上了門”,于是我們趕到鐵路醫院,在病房中采訪了林凌教授,請林老就“民工荒”問題發表他的看法。在林老的表述中,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是與長三角、北京等地的對比分析中得出的結論;另一個就是他對產業結構升級與“民工荒”關系的分析。或許,我們可以從這樣的角度來關注:“民工荒”在某種意義上正是對珠三角產業升級的一種必然反映,這深刻地揭示了珠三角產業升級的指向以及提高勞動力素質的服務業的缺乏。

  問題的存在就是調整的機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認為,“民工荒”警示中國經濟轉型要更重視人力資源戰略;而經濟學者仲大軍則指出,“民工荒”恰恰反映出中國社會要求并已開始走向均衡發展的現實。由此可見,多角度思考“民工荒”的問題正是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問題的一種積極努力。這些討論無論是對政府官員還是經濟學家、企業界都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以理論專版的形式推出一期“民工荒”問題與專家的對話,供讀者參考。(袁磊 牟莉)

  觀點鏈接

  經濟發展面臨戰略轉型

  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20多年的經濟增長,是建筑在人力資源大量供應的基礎之上的。由于我國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的存在,這樣的發展戰略得以持續至今。″民工荒″則警示我們,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戰略,實現經濟增長所倚賴的資源轉型,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低成本勞動力投入制約企業發展

  遭遇缺工的地區和企業,一向都是處于依靠低成本勞動力投入進行低附加值的加工生產階段,其主要利潤來源于員工的超時工作,甚至一些企業通過拖欠工資等方式賺取利潤。在出現″民工荒″后,如果提高勞動成本,企業利潤空間將急劇縮小,一些企業將面臨生存問題;如果不提高勞動者待遇,企業又沒有足夠的可供企業發展的生產要素。只有改變要素投入,企業才有可能繼續生存發展。事實上,一些有能力的企業已經著手準備從改善機器設備入手,以盡量減少用工量來作為應對措施。

  環境優劣影響勞動力流動

  從地區情況看,我國經濟增長的重心也在發生轉移,表現為農民工從“珠三角”向“長三角”的流向轉移上。“長三角”是我在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后,在“珠三角”之后發展起來的又一個經濟重心,這里比“珠三角”更加注重人力資本的價值。一項調查顯示,全國24個城市企業新員工工資平均每月660元,“長三角”6城市比平均數高8.5%,深圳高5.4%,東莞卻低了16.8%。此外,這里農民工的就業環境也遠遠好于“珠三角”。可以說,“長三角”比“珠三角”更傾向于注重人力資本的經濟發展戰略。因此,經濟重心在地區之間的轉移,實際上也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轉型。

  經濟持續增長呼喚高素質勞動力

  從國際角度看,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乃至全國,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戰略也必須向勞動力集約型的經濟發展戰略轉移。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勞動力成本也不斷提高。

  生產力水平提高必然導致更高的勞動報酬水平,相應地,需要更高素質的勞動力。出現“民工荒”的沿海發達地區,實際上陷入了一個低技術的陷阱。由于勞動力極其廉價,促使投資者和生產者盡可能地少用成本更高的先進設備和技術。在對待農民工的問題上,只注重即時使用,不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對農村基礎教育的嚴重忽視,以及城市對外來人口在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性歧視,使大批新生勞動力失學、或缺乏勞動能力的培養,無法滿足經濟發展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在“民工荒”之后,我們將面臨一個同樣嚴重的問題,即高素質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它將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制約因素。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張麗賓)

  向制造廉價勞動力時代告別

  中國農村這些年的落后現狀與我國的外向型經濟追求密切相關。在十六大提出的新的科學發展觀和五個統籌思想指導下,目前我國已開始對過度追求外向型經濟的做法進行糾正,一方面逐漸降低出口退稅率,一方面逐漸減免農村的農業稅,這一政策僅僅實行了不到一年,便呈現出社會效果。這不能說不是中央政府正確之舉產生的作用。因此,沿海地區民工荒的出現,是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的結果,是中國社會均衡發展政策的結果,是優惠政策向農村傾斜的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又會擔心了:民工荒是否能影響到沿海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對這個問題應這樣看,中國是一個大國,特別是一個地區發展嚴重不均衡的大國。沿海地區減弱一點發展的勢頭,內部地區加快點發展步伐,整個國家經濟是平衡的。只要是資源留在國內,在任何地區發展都是可以的,特別是應當發展那些落后地區,減少地區差距和政策造成的不平等發展。應當說資源放到哪,都會產生GDP,都會產生就業機會。

  中國再也不能片面追求GDP,勞動力市場結構的變化,說明中國地區的變化,說明了中國城鄉之間的變化。“民工荒”的出現告訴我們,新的科學發展觀產生了作用,中央政府新的政策產生了作用。在這個時候,地方政府和理論研究部門頭腦要清醒,不要再去制造廉價勞動力時代,而是要向這個時代告別。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迷你小熊
強烈推薦火線下載
動畫梁祝
中國神話愛情故事
孫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見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