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九省區強拆地方藩籬遭遇體制掣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6日 09:50 中國經營報 | |
“泛珠三角”開始一輪對地方保護和市場封鎖的“清拆”,為產業分工、統一市場掃清障礙。 9月14~15日,泛珠三角9省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舉行高層聯席會議,簽署了《泛珠三角區域工商行政管理合作協議》,并出臺5大方案,其中《關于創造開放的市場環境的工作方案》提出全面清理9省區范圍內地方保護和市場封鎖的法規政策,這被認為是這次《協議》 的核心。“泛珠三角”自今年6月正式簽署了框架合作協議以來,一系列經貿洽談和高層聯席會議正在把合作推向深層。此次推出的清理地方保護和市場封鎖,就是“泛珠三角”建立區域統一市場,實現未來產業分工的重要一環。 有分析人士認為,地方保護和市場封鎖在我國由來已久,有著深層次的歷史和體制背景。雖然泛珠三角區域在這個問題上并不算嚴重,但體制問題遠非“泛珠三角”能完全化解。 并非一紙“強拆”令 雖然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牽頭領導這一輪的清拆工作,但是他們自己對具體的行動并沒有明確的思路和時間表,甚至沒有十足的把握。 “這紙‘協議’并非‘強拆令’,我們在擬訂的‘工作意見’中,用得相當多也只是‘應當’一詞。”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宣傳部一位胡女士介紹說。 9月14日~15日,泛珠三角的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九省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召開高層聯席會議,9省區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在會上聯合簽署《泛珠三角區域工商行政管理合作協議》。并出臺5個工作方案,其中包括《關于創造開放的市場環境的工作方案》。該方案指出“全面清理實行地方保護和市場封鎖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屬于限制產品和服務流通的;針對外地產品和服務進入本地市場收費的或設定不合理許可或審批條件的;指定經營、購買本地產品的要“一律取消”。 根據此方案,一份更為詳盡的《泛珠三角區域工商行政管理局服務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工作意見》由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草擬,并已呈報國家工商總局,待批示后將報給9省區政府。 胡女士說,在《意見》中對《方案》怎樣執行作了更詳細的闡述,比如對具體涉及到的取消的類別,要涉及到哪些部分,應如何開展工作等。她指出,其中涉及其他部門工作的表述,用的最多為“應當”。她說,雖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牽頭,但是存在地方保護和市場封鎖法規政策的,不僅工商一個部門,各部門都有,更有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發布。對于其他部門只能建議“應當”清理,對于地方政府則須“申請”。 “這個方案和意見,只是指導性的建議,不具有任何強制意義。”胡女士總結道。 福建、貴州等省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給記者的反饋同樣比較模糊,對于究竟如何清理地方保護和市場封鎖、該從哪里下手等并沒有具體思路。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秘書科一人士對記者說,9省區對此并沒有統一的行動方案,也沒有時間表。 遭遇體制性障礙 無獨有偶,中央也正在對地方保護發起新一輪“攻勢”。今年6月,商務部等7部委下發《關于清理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實行地區封鎖規定的通知》,要求2005年1月完成全部清理工作。相關人士透露,屆時將會有一些新政策出臺,而這些都是為WTO做的準備工作。 從20世紀80年代的資源大戰,防止自己的資源產品外流;到后來的市場封鎖,防止別人產品進入影響本地企業;到現在手法更為隱蔽,例如一客車企業表示,現在某些地方就采取購買本地車少收過橋費等的政策,一生產家畜產品的集團企業認為,某些地方,能找各種各樣的挑剔理由,甚至有因為消防原因而關閉市場的情況。 建立統一市場不僅是“泛珠三角”的課題,同時也全國的課題。事實上,在經濟區域范圍內嘗試清除市場壁壘并非是“泛珠三角”的首創,據珠三角經濟研究院院長王廉介紹,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經濟圈,都進行過打破市場壁壘工作。在區域內破除壁壘,是為區域經濟進行產業分工協作做的必要鋪墊。“泛珠三角”要實現區域內產業分工,清理市場壁壘只是一個前奏。同時王廉認為,和國家正在進行的清理工作一樣,各大經濟區域在內部開始清理市場壁壘的動作,也是應WTO而動的一種市場準備。 但深層次的體制障礙仍是擺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中山大學稅收與理財研究中心主任楊衛華認為,地方保護的形成與目前的財稅體制、法制體系不規范、政府評價機制不合理有著深切的關聯。而這些體制性的障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作者:田彥紅 編輯:唐清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