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55年以來 廣州生產總值增351倍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3日 13:14 廣州日報大洋網 |
本報訊 (記者 葉卡斯 通訊員 黃平湘、歐陽可員、周清華) 和1949年相比,生產總值增長351倍;和1978年相比,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長32.9倍……今年10月,廣州將同偉大的祖國一起走過55年的光輝歷程。55年來,廣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業績輝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55年以來,廣州城市綜合競爭力明顯提升。2003年廣州市生產總值達3496.88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351倍。自1989年以來廣州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大城市中僅次于上海、北京居第三位,近年來占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也不斷提升,從1978年的23.2%提高到2003年的26%。2003年廣州人均GDP達48372元(按戶籍人口計算),按可比價格計算,相當于1949年的119倍。所有制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后,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廣州所有制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2003年非公有制經濟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2.6%。 55年來,廣州的產業結構經歷了一個不斷調整、不斷優化的過程。輕、重工業之比由1949年的89.80∶10.20調整為1978年的63.24∶36.76。2003年,廣州重工業總產值達2330.63億元,幾乎占工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達49.53%。 廣州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2003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1094.31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3.2%。汽車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和電子產品制造業三大產業作為近年來集中力量優先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2003年產值已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四成。 同時,第三產業隨著廣州中心城市功能的不斷增強而迅速崛起,1950~200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9%,2003年全市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883.13億元,占GDP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29.74%提高到53.85%。 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為15003元,農村居民人均年純收入6130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32.9倍和23.5倍。城市居民儲蓄存款大幅提高。2003年末,廣州地區金融機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由1978年的5.67億元增加到3727.33億元,年平均增長29.0%。 居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1978年,廣州城鎮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積為3.82平方米,到2003年已達到17.23平方米,增長了3.5倍。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也由6.84平方米增加到36.01平方米。 55年來,廣州逐步加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力度,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特別是從1998年實施“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以來,廣州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設,1999~2003年5年累計用于城市建設投資額達732.47億元,相當于改革開放以來前20年(1979~1998年)城市建設總投資的1.6倍。 2002年廣州獲得“國際花園城市”稱號,又被授予“2002年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迪拜)獎”。2002年,廣州榮獲“廣東省文明城市”和“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等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