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家紡織品外企搶跑 中美秘密協議醞釀生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0日 14:5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丁琳 李明偉 .上海報道 他們在中國選擇了搶跑。 雖然麥克.塔拔斯(Mike Tabassi)是坐著輪椅遠渡重洋,這位在洛杉磯有一家面料廠和一家服裝貿易公司的老板,此次帶著同樣做服裝國際貿易的女兒帕特.塔拔斯,在數天 時間里,輾轉了上海、昆山等地。 9月16日同進午餐,麥克一邊學著拿筷子夾菜一邊告訴記者,他們來中國除了想找到好的成衣貨源,還想開服裝廠。 此次與麥克父女一同來華的,還有另外159家企業——他們大部分來自美國和歐洲。其中包括像沃爾瑪、利豐、耐克、Sara lee等響當當的大佬們,在“后配額時代”即將到來之際,他們將尋尋覓覓的目光撒在了上海、江蘇等地區。 在中國搶跑 “這兩天我們的收獲很大。”在“貿易配對區”,剛剛結束與一家中國參展商洽談的美國G&K公司制造部副總經理David B. Carter,向記者展示了一厚沓名片。 作為一家主要為服務行業提供制服以及制服洗滌服務、年銷售額近8億美元的大公司, G&K的采購業務一直以來都放在加勒比海地區。David B. Carter此行的一大目的,就是希望借“服裝業國際采購商大會”的契機,在中國找到“提供物美價廉材料”的生產商。 9月13日開始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的“服裝業國際采購商大會”,是美國權威行業雜志《服裝》與國際知名傳媒集團VNU聯手在中國首次組織的高級商貿活動,目標是“為國際采購商與中國供應商創造直接洽談、直接交易、直接采購的平臺”。 共有400家國內企業參加了這次會展,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采購商的構成——160家國外采購商中,90%以上來自美國,而且,半數以上的企業是“第一次來中國”。 會展有關負責人指出,與以往大多數交易會不同的是,這次國外采購商過來的基本都是公司中高層人員。 實際上,在160家歐美企業組成的“采購團”到來之前,不少國外紡織類相關企業早已全面布局中國。 比如,在全球名列前茅的紡織系統服務商力克,于去年將亞太區總部從香港遷至上海。而瑞典EMF公司老板邁克,其名片上最顯眼的身份是“浙江依愛夫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 眼下,主要向美國供貨的EMF公司已經把生產基地全部移到了中國。去年2月,EMF在中國的第一個生產基地——投資大約為3000萬元人民幣的浙江工廠正式投產。 此前,邁克關掉了他在拉脫維亞的工廠。邁克解釋,主要原因之一是在拉脫維亞的時候,他們的原料是從中國進口的,而現在,“面料工廠就在我們公司旁邊。” 而對邁克來說,一個更大的發展機會已經擺在了他的面前——根據世貿組織《紡織品與服裝協定》ATC規定的自由貿易回歸的期限,2005年1月1日起,紡織品服裝配額將全部取消,這意味著,目前同樣受中國紡織品出口配額限制的EMF公司,可以接更多的訂單了。 為此,邁克正在緊鑼密鼓做準備:明年2月,EMF在中國的第二個工廠將正式投產,主要做床上用品。邁克的目標是,到2005年,實現從2003年的1400萬元到1.8億元人民幣銷售額的飛躍。 這些國外廠商是沖著后配額時代的中國而來的。在服裝業國際采購商大會的“貿易配對區”門口,有一行醒目的標語:“2005,We are ready”。 第3次來中國談生意的美國最大醫療制服生產商Landau公司制造部副總經理David M. Jones強調,“我們沒有理由放棄在中國的生意。”按照計劃,他們要在明年1月之前,即配額取消之前把中國合作伙伴的事情定下來。 中美簽訂“秘密協定”? 但是,巨大的變數隱藏其中。 來自江蘇國泰國際集團華寧進出口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嚴曉東,眼下已經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這種“變數”——最近一段時間,他們公司來自歐美的訂單一般都是“下單比較遲,交貨比較急”。 “其實現在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不確定’。”利豐(貿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保羅強調道。 此時,中美兩國服裝界開始廣泛流傳一個信息。 9月13日上午,AM&S Trade Services LLC公司創始人卡洛斯.莫爾(Carlos Moore)在其“您的中國戰略——為風險和機遇做準備”的公開報告中提到,“中美兩國之間前不久達成了一項秘密協定,2005年后中國出口到美國服裝紡織品的年增長率不得超過25%。” 據稱,這個消息最早在土耳其的報紙上出現。如果該消息屬實,無疑將對目前正在觀望的中美紡織貿易產生巨大影響,所有相關企業的投資和交易決策都將依據此項限定展開,因為它實質上成為了繼配額后的另一種“限量”。 當然,將受影響的不會只是中國的服裝紡織企業,還有大量美國貿易、零售和服務企業。卡洛斯十分關心這個消息的真假,他把這個問題直接提到了美國商務部。商務部的官員給出了明確的回答:“沒有。”但是那位官員也同時表示:中美都希望兩國的服裝紡織貿易更加有序。 聽說這個消息的還有中國直通貿易公司(CHINA DIRECT TRADING CO.)的董事長兼CEO托瑪斯.格力士(Thomas Eggleston),他手里的許多原來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沿岸的客戶都希望把貨源轉到中國來,因此他希望這個消息只是一個傳言。 國內的企業也聽到了這樣的傳說,江蘇中貿發進出口公司進出口二部經理盛萬銀認為:“很可能有這樣的協議,這符合兩個國家的需要。” 而正在美國發生的一些事情,似乎正從另一個側面給出暗示。據原美國外經貿部顧問巴特.S.費雪(Bart S. Fisher)介紹,就在上周,美國政府表示不再激進地討論一直以來與貿易問題緊密掛鉤的中國匯率問題,一直表示應該提早對中國紡織服裝進行限制的民主黨也沒有給出明確結論,二個月前,美國商務部在一個會議上表示將中國服裝出口美國的控制權交給中國政府。 但是至今,雖經記者多方求證,這個消息還是沒有得到證實,中國商務部官員表示:“沒有聽說過這個協議。” 變通之法 不管該消息是否屬實,但紡織品嚴峻形勢實實在在。 2004 年3月,美國、土耳其、墨西哥等國的紡織服裝行業組織結成聯盟,在土耳其發表《伊斯坦布爾宣言》,呼吁世貿組織在2004年7月1日召開緊急會議,將取消配額的最終期限推遲到2007年底。該聲明是這場延長配額運動的源頭。迄今為止,該聯盟一直在呼吁,已有40多個國家、80多個貿易集團陸續在該宣言上簽字。 即將在10月1日召開的WTO貨物理事會會議上,《伊斯坦布爾宣言》將成為議程之一。 “他們現在還討論配額延期的問題,有點太晚了。”保羅認為,“這些國家都是WTO簽約國,改變是違反協議的事情。”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梅育新博士表示贊同:“10月1日的WTO貨物貿易理事會會議上是不太可能通過這個宣言的——中國、印度絕對不會同意。況且,美國、歐盟已經宣布了2005年1月1日全面取消配額。” 梅育新認為,取消配額之后,歐美為了限制中國紡織業可能采取的政策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技術性貿易壁壘(比如對服裝原料的要求等);2.根據《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6條“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規定,直到2013年,如果中國產品的出口造成或威脅造成“市場擾亂”,進口方可對中國產品采取限制措施;3.SA8000標準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事實上,這個擔憂正在一步步地接近現實:9月15日,美國商務部負責國際貿易事務的副部長格蘭特.奧爾多納斯在上海表示,全球紡織品配額將在今年年底取消,這在國際自由貿易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如果美國相關企業提出申請,“美國政府將考慮采取行動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美國。” 保羅坦言,眼下很多由于看準配額取消而建新工廠的企業,一旦有限制政策出臺,這些工廠就會成為累贅。 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7月,紡織及紡織服裝業投資49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9.3%。 因此,有關專家擔心,如果目前國家沒有比較強硬的手段對此進行控制,屆時很有可能出現“瘋狂出口和降價”的局面。 可以確定的是,一旦發生貿易摩擦,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內資企業。 事實上,不少國外采購商現在已經想好了對策,“如果限制比較嚴重的話,將會轉到別的國家去采購。” 利豐則打算采用“轉口”的應對之道:在中國購買原材料,拿到其他國家生產成衣,“然后再運到主要服裝市場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限制措施的出臺,也是EMF這些把生產基地放在中國的外資企業所不愿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