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到底要不要負全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6日 10:08 法制日報 | ||||||||||
最近,北京、江蘇、廣東等地在擬定有關道路交通安全的地方性法規時,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關于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時的民事責任承擔問題,作出不盡相同的細化規定,引起廣泛關注。那么,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本意如何——— 機動車到底要不要負全責
本報記者 吳坤 細化第76條:北京、江蘇各有不同 道路交通安全法頒行后,各方面對該法第76條關于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時,民事責任的承擔的規定,一直存在不同理解,爭議不斷。特別是最近,北京、江蘇、廣東等地在擬定有關道路交通安全的地方性法規時,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作出了不盡相同的細化規定,更使這種爭論趨于白熱化。 今年5月中旬,北京市擬定的道路交通安全條例草案公開征求市民意見。該草案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損失超過第三者責任保險限額的,機動車駕駛人依法減輕賠償責任后,實際承擔的賠償數額不得低于超過責任限額部分的60%;在高速公路和全封閉的機動車道可以低于60%。這個規定引來一片批評聲,許多人認為它不公平、不合理。7月27日提交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北京市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征求意見稿雖然刪去了這一規定,但該稿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兩方和兩方以上當事人不依法報案或保護現場,致使事故基本事實無法查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全部損害賠償責任。9月3日,在為該意見稿舉行的立法聽證會上,一些與會者對意見稿的這一規定明確提出反對意見。 與北京市的草案不同的是,日前出臺的《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草案)》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時,非機動車、行人負全部、主要、同等、次要責任的,機動車賠償責任分別減輕80%至90%、60%至70%、40%至60%、20%至10%。與此類似的是,正在制定之中的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草案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行人負主要、同等責任的,機動車賠償責任可減輕30%至50%。 “機動車負全責”是對第76條理解上的誤區 各地這些正在起草、制定中的地方性法規的相關規定,是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的細化和具體化。這些不盡相同的規定,使人們再一次將目光聚焦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上。那么,該條的立法本意到底是什么? 全程參與該法制定工作的一位法律專家最近撰文指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關于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確認民事責任歸屬的規定,簡單說適用的是一種嚴格責任的歸責原則。它包含以下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超過保險責任限額的部分,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也就是說無論機動車是否有違規,都要承擔責任。第二層意思是:如果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并且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理解這層意思要注意三點:一是從理論上說,這里規定的減輕責任沒有比例和數額的限制,可減輕部分責任、一半責任,也可以減輕大部分責任,但不能免除責任;二是這種減輕責任,不以機動車無過錯為前提,機動車無過錯也好、有過錯也罷,如果行人有違規、機動車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都要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三是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沒有違規,或者機動車沒有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則不能減輕責任。第三層意思,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比如大家常說的“碰瓷”(行人故意制造事故勒索機動車駕駛員)就屬于故意,機動車不應承擔責任。由此可以看出,法律從來沒有籠統地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時,機動車要負全責;也沒有規定減輕機動車的責任,只能減輕少部分責任。所謂“機動車負全責”是對第76條理解上有誤區。 以人為本、公平公正取向要堅持 記者采訪了兩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道路交通安全法草案的全過程,深知目前該法第76條的規定是立法機關全體組成人員在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經過反復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作出的。正如一些常委委員所說:這一規定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和公平公正的價值取向。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道路上機動車多、自行車多、行人多是一大特點。機動車增長速度快但機動車質量、駕駛員的素質參差不齊;道路通行條件尚不夠完備,行人或非機動車的輕微違規有時很難避免;徹底扭轉這種狀況,既需要一定的條件,也需要有個過程。在這樣的車、路、人的國情下,突出強調機動車駕駛員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和謹慎駕駛義務,是減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首要環節。而嚴格責任原則的適用,體現了尊重和保護人的生命健康權的價值取向。這一原則既突出強調機動車一方要承擔的嚴格責任,也強調了違法的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違規也要承受相應的損害后果,有利于執法中根據具體情況,公平合理地確定雙方的責任,進而達到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財產安全的立法目的。 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法亦須承擔法律責任 有人擔心,嚴格責任的適用可能助長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的違規行為。在立法過程中,就有人提出過這種觀點。人大常委委員在審議中認為,嚴格遵守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是每一個道路交通參與人的法定義務,應盡而不盡法定義務,都要承擔違法責任。為此,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依據其違法行為的性質和造成的后果,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此外,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造成他人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比如行人違章爬越道路隔離護欄或者違章穿越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等,機動車因緊急剎車或者躲避而造成機動車損壞或者車上人員傷亡的,違章行人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根據刑法的規定,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于道路通行規定,造成重大傷亡事故的,要依法承擔刑事責任。可見,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必須增強守法意識,不要心存僥幸,否則不僅自己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脅,也會破壞交通秩序、造成他人損害,并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