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理財“打劫”儲蓄 銀行存貸比警戒線被逾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2日 11:26 《財經時報》 | |||||||||||||
財經時報/彭婷婷 上海各大商業銀行為爭奪更多市場份額或外匯資金,對結構性存款產品承諾的收益率節節攀升;近期中國外匯存款持續遞減有回穩跡象,但占外匯存款60%以上的居民外匯儲蓄存款仍大幅滑落
在“結構性存款”名義之下的外匯理財市場,在上海近乎硝煙彌漫,新一輪的爭奪戰更呈山雨欲來之勢。 當地一些銀行理財客戶近日稱,目前一些外匯理財產品正在設計中,估計一周后就會問世,收益率水平可能不會低于此前水平。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實際是一種外匯理財產品。其理財過程,是銀行將居民或法人的定期外匯存款在國際貨幣市場運作,包括在各幣種之間套取息差和匯差、購買短期債券等。 由于外資銀行的理財投資范圍較大,承諾的收益率也就高于中國的銀行。而其背景,與中國國內外匯大額儲蓄利率放開有密切關系。 收益率節節攀升 近年來,在上海的各大商業銀行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或外匯資金,對結構性存款產品承諾的收益率節節攀升。如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均達到了3%;匯豐銀行推出的五年期外匯理財收益率竟達12%,且第一年就可以達8%;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產品”的稅前收益率也從過去的3.55%提升到4.7%。 各銀行的發行規模,隨著收益率承諾的提高而不斷增長。 《財經時報》從農業銀行方面獲悉,截至8月27日,農行個人外匯結構性存款余額達5.03億美元,日增396萬美元,盈利804.4萬美元;光大銀行從去年開始推出的“陽光理財A計劃”至今發出第9期,吸納外匯資金數千萬美元;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最新發行的一期“匯得盈”推出10天,銷售額即達1億多美元。 當中國各大銀行對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市場前景充滿信心時,中國金融機構的外匯存貸面臨風險也在攀升。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金融機構的外匯存貸比達到89%,已經逾越了85%國際警戒線。 據央行數據,截至6月底,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各項存款余額為1511億美元,增幅與去年同期持平,而同期外匯貸款余額為1346億美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24.6%。 警戒線被逾越 自2001年以來,中國金融機構外匯資金存貸比分別為67%、68.2%和87.5%,連續三年上升;尤其近一年來上升速度前所未有,今年一季度曾一度攀至95.5%。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稱,外匯貸款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在于國際外匯市場上美元基準利率——美聯儲聯邦基金利率曾連續走低,以至中國的美元貸款利率相對處于低位,導致一些企業紛紛利用本幣和外幣的利差進行套利。 目前,這種套利空間在理論上依然存在。目前中國境內美元短期貸款利率在2.25%左右,而人民幣的短期貸款利率約為5%,即使美聯儲已經邁上加息的歷程,這個明顯的貸款利差空間有所收窄,但還不會很快消失。 同時,在人民幣匯率存在升值壓力的情況下,一些境內企業或個人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減持外匯資產和人民幣貸款、相對增加人民幣資產和外匯負債也在所難免。另外,鑒于美國升息步伐較慢,美元貶值壓力日增,中國市場的加息預期同樣存在,市場上拋售美元的現象沒能減緩,這也導致了外匯存款的減少。 為了補充外匯存款的不足,銀行不得不從境外調入資金。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告訴《財經時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已在2003年從境外調回250多億美元,以支撐不斷擴大的外匯貸款。 近期中國外匯存款持續遞減已有回穩跡象,但多是由于企業的外匯存款增加,占外匯存款60%以上的居民外匯儲蓄存款仍在大幅滑落。 據央行數據,上半年各項外匯存款增加19億美元,同比多增加15億美元;其中,企業存款增加46億美元,同比多增加60億美元;居民外匯儲蓄存款減少52億美元,同比多減少67億美元。 與外匯存款不斷減少相對應,外匯貸款數據仍在攀升。從外匯貸款數據看,截至6月末,中國金融機構上半年新增外匯貸款156億美元,同比多增加8億美元。 存款減少貸款增加,這樣的發展態勢,勢必使金融機構外匯資金存貸比不斷上升,越過85%的國際警戒線在所難免。 外匯理財“打劫” 業內人士指出,外匯理財產品的發行收入,一般是在國際市場進行無風險的短期投資運作,因此實際上對外匯存款起了一定分流作用,進一步加劇了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存款不足的壓力。而其高于一般儲蓄利息的收益,更將吸引外匯持有者選擇這種方式投資。 某商業銀行理財中心副主任告訴《財經時報》,各銀行外匯理財產品發行收聚的外匯資金,通常由各銀行的總行統一在國際市場上運作,如短期債券買賣、短期的資金拆借等有較高收益率的金融產品,或做一些短期的期權交易,以及類似的投資組合;理財產品由銀行發售,銀行負責資金安全,收益也由銀行承諾,所以對投資者而言“風險不大”。 目前,中國銀行等推出的產品的風險水平介于銀行儲蓄和基金投資之間,投資收益也會介于二者之間。 “理財產品是吸引客戶將外匯存入銀行的新的服務,但屬于中間業務,不是嚴格意義的儲蓄存款。”一銀行理財人士稱。 由此,這部分外匯資金將不能進入銀行的外匯儲蓄賬戶,更不能用于外匯貸款,外匯理財產品分流了一部分外匯存款,實際上加重了外匯存款不足的壓力。一位銀行人士稱。但鐘偉認為,由于推出時間較短,吸納的資金規模還不大,目前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還不明顯。 不過他同時稱,穩定的高收益率肯定會吸引閑置外匯資金。如果大力度持續下去,銀行外匯資金的流動性一定會出現問題,外匯存貸比大幅上升之日,就是不利影響的開始。 目前國內個人外匯理財產品大多以美元計價,因此美元利率走勢對外匯理財產品的收益將有直接影響。中國銀行北京分行資深理財顧問孟凡恩指出,隨著美國升息次數逐漸增加,銀行外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會水漲船高,從而吸引更多的居民參與外匯儲蓄。 【版權聲明】本文為(媒體名稱)授權刊登之作品,其他網站不得轉載本文全部或部分內容,除非經和訊網(和訊網-《紅周刊》/和訊網-《財經》雜志/和訊網-《財經時報》/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和訊網-《成功營銷》)授權許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