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吹風 新《公司法》修改意見提前披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1日 10:38 中國經(jīng)營報 | ||||||||||
9月9日傍晚,廈門國際會展酒店一間面朝大海的會議室,一場討論會正在緊張地進行。此時,大海對面一衣帶水的金門島上已經(jīng)華燈初上,沒有人注意到會議比原定時間已經(jīng)延長了約40分鐘。 在這場由商務部條法司組織的研討會上,來自最高人民法院、國家工商總局、各地商務主管部門的官員,以及法學專家、律師界、企業(yè)界人士就《公司法》修訂進行著討論。
會上,有關學者對現(xiàn)行《公司法》在“資本制度”上存在的根本性弊端提出了除舊立新的建議。而整場會上備受關注的是商務部條法司有關官員提出的7條“對《公司法》修改的看法”,此舉被外界視為商務部對新《公司法》修訂內容的一次吹風。觀察人士指出,預計新《公司法》將對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法人登記的經(jīng)營范圍限制、股份公司的設立,以及有關外商投資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投資公司等內容作出重大修改和調整,對中國社會經(jīng)濟將產生深遠影響。 會后本報記者從商務部官員處獲悉,新《公司法》最快將在10月份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 商法權威追問信用基礎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jīng)濟法學院副院長、博導趙旭東教授是此次會議的學界代表,他的另一身份是中國法學會商法研究會副會長。趙在會上對現(xiàn)行《公司法》注冊資本以及相關規(guī)則提出了反對意見,并指責過往的制度會限制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趙旭東說,《公司法》主要包括“資本制度”和“治理制度”兩大主題,但我們在“資本制度”的規(guī)則制定上有很大的問題——重資本輕資產。這主要來源于一個錯誤的認識,即認為“公司的信用基礎是資本”。趙指出,事實上,“資本”并不能保護債權人的權利,只有公司的實際“資產”才具有債務清償能力。 “在實踐中,注冊資本到位的真實性很難追究,這一點已經(jīng)無法保證債權人的權利。”趙旭東說,“并且,現(xiàn)實中一些公司的實際資產已經(jīng)低于注冊資本,也可能為零甚至為負數(shù)。” 趙指出,現(xiàn)行《公司法》對公司注冊的最低資本額、股東出資方式、出資比例結構、增資減資、股票的議價發(fā)行、資本退出等問題作出了過多限制。如法定出資形式只有5種(即貨幣、以及實物、工業(yè)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記者注),把股權、債權、勞務、信譽等出資方式擋在了門外。 “為什么現(xiàn)行的《公司法》會做出這些限制呢?”趙旭東說,“因為立法者想保護交易安全和債權人的利益。但事實上,這些規(guī)則不但不能勝任這個目標,反而付出了很高的成本和代價。” 趙旭東說,我們現(xiàn)行《公司法》把勞務、專利技術等出資方式擋在門外,就是認為這些資本不具備債務清償能力,這種做法影響了經(jīng)濟的活躍和發(fā)展。趙說,出資方式問題,法律不應做出太多規(guī)定,“而應成為股東自己的安排,如在最需要技術的企業(yè),哪怕技術占80%~90%的股份,只要股東自己愿意,也應當給予承認”。 趙提出,新《公司法》應當“放棄過分苛嚴但又不合理的規(guī)則”,從“資本信用”向“資產信用”轉變,建立一套“資產信用”基礎上的規(guī)則。 “因此,應當同時嚴格‘資產制度’,對資產的流向進行嚴格的監(jiān)管。”趙旭東說,“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同時建立嚴格的公司財務會計制度。此外,還應當建立資產的信息制度,因為債權人的利益保障依靠法人財產的公開! 趙旭東還建議新《公司法》降低甚至完全放棄公司注冊的最低出資額限制!爸辽賾斚裣嚓P外資企業(yè)立法那樣,從法定資本制向授權資本制、分期繳納制轉變。事實上,我們對待外企的做法也恰好證明,公司信用與注冊資本的多少無關! 商務部官員提出新法修改看法 研討會上,商務部條法司官員對與會專家的意見表現(xiàn)了極大的興趣,并不失時機地“拋磚引玉”。會議接近尾聲時,條法司溫先濤處長抑或為了表示對專家意見的回報,直陳現(xiàn)行《公司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修改看法”。 這位官員說,當時的《公司法》參照了羅馬尼亞等國家的制度,有明顯的東歐國家烙印!1993年通過之后,1994年實施時就面臨要修改! 他還表示,原《公司法》的規(guī)定使得中國自然人無法成為外資企業(yè)股東,這其實是對國民待遇的“褻瀆”,制約了非公有制經(jīng)濟的發(fā)展!扒安痪,溫家寶總理要求審查各種阻礙非公有制經(jīng)濟的法律法規(guī),我們第一個就提出了這一點! 最引人注意的是該官員在做這項“總結性發(fā)言”時,提出了7項對《公司法》修改的看法。他認為,首先,公司在工商部門做法人登記時,應該“不提經(jīng)營范圍的概念”。 他認為原《公司法》第12條規(guī)定,公司向其他有限公司、股份公司投資,除國務院規(guī)定的投資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計投資額不得超過本公司凈資產的50%。這一條“應當刪除”。 原第130條規(guī)定,股份的發(fā)行實行同股同權的原則,“應該改為增設優(yōu)先股,增加這些股票的決策權,這樣也有利于引進外資”。 原條款規(guī)定(第195條——記者注),清算期間,公司不得開展新的經(jīng)營活動,“這一條也不合適,因為并非所有的清算都意味著公司有問題或必須破產,有些公司根本不能停工,一停工將帶來嚴重的損失。這一條將應當改為由清算組自行決定。” 修改法要把創(chuàng)業(yè)投資企業(yè)等類型的公司考慮進去,“以前立法時主要考慮生產、貿易為主的企業(yè),對增資、減資要求過高,沒有考慮這類資本的退出”。 原法規(guī)第18條把“三資”企業(yè)排除在外,只將外商投資的有限責任公司納入該法,新《公司法》應當統(tǒng)一考慮。 最后一點是第77條,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必須經(jīng)過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批準,“這一條應當取消! 研討會后的懸念 會議結束時,有關人員提出了股東出資不實和出資不到位等問題的責任追問。會議最后定格在“揭開公司面紗”這個“世界性”話題之上。 在公司法中,“股東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普遍原則。然而,一些控股股東常以“有限責任”為保護傘而逃避責任和債務,而股東和債權人則蒙受損失。鑒于此,西方國家開始否定公司股東的有限責任,要求他們?yōu)楣緜鶆粘袚鸁o限連帶責任,這就是所謂“揭開公司的面紗”,已為世界各國公司法普遍接受。 而在我國,現(xiàn)行《公司法》對此尚未做出防范,“有限責任”制度將出資人的責任與企業(yè)或公司的責任嚴重分離。此前,公司法的修改委員會主任張曉森律師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對于“揭開公司面紗”問題,新法規(guī)條文體現(xiàn)了此方面的考慮,但是究竟要怎么揭開、多大程度的揭開,“我認為草案中還不夠清晰和明確! 有關人員告知,之所以規(guī)定得比較模糊,也是為了給法院相對大的自由裁量權。但有人提出質疑,這種給出相對大的自由裁量權更適宜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對于中國,操作性很成問題。從而成為此次研討會后留給人們的一個懸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