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現象調查:五大原因阻止民工南下腳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9日 07:42 東方新報 | |||||||||||||
新報記者 岳冠文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昨日發布的《關于民工短缺的調查報告》顯示:“民工短缺在局部地區客觀存在,普通勞動力特別是年輕女工相對短缺。工資待遇低、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的企業缺工尤為嚴重。”
今年初,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譚仲池率隊赴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召開了勞務輸出推介會,共簽訂勞務用工合同10萬余個。但長沙市農辦一負責卻向記者透露,盡管履約率到目前已超過50%,但下面卻普通反映“缺人”。 “民工荒”為何會出現?東、南沿海“民工荒”對有著“技工之鄉”美譽的長沙意味著什么?昨日,記者分別采訪長沙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試圖解析其中的原因。 [現狀] “民工荒”其實是民工短缺 “‘民工荒’并不是勞動力少了,而是適用某些崗位的人少了。一方面有人沒事做,另一方面有事沒人做。”面對記者的疑問,長沙市農辦產業處處長尹含清坦言了自己的觀點。“長沙市轉移勞動力歷年是增加的,既然總量是增加的,那么不存在勞動力少了。”根據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2004年6月份統計的村一級調查結果顯示,今年外出打工的農村勞動力同比增長3.8%,和往年相比保持了平穩增長。 尹含清的觀點同樣在最近廣東省農調隊的調查結果中可以得到證實。廣東省農調隊的專家解釋說,由于總的用工形勢仍是供略大于求,短缺只是結構性、行業性和季節性的,因此,“民工緊”的判斷比“民工荒”的判斷準確一些。 另外,專家從宏觀環境上分析,民工短缺不應發生,也不是事實。“當前長沙市還有農村富余勞動力160萬人左右。從發展的趨勢看,今后幾年,長沙市處于新增勞動歷程的高峰期,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壓力仍然很大。”長沙市農業局的一項統計表明。 [原因] 我們所理解的“民工緊”出現的原因在哪呢? 原因一:本地經濟的發展 “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遷到經濟相對落后地區,許多民工在當地便可以就業,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找工作的人也就少了”。在長沙市政府研究室主任談文勝看來,本地經濟的快速發展是農民工不愿前往沿海地方打工的一個主因。 原因二:務農的比較效益提升 去年以來,農產品價格陸續開始回升(今年第二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價格同比增10.9%),農業比較效益有所提高,部分沒有什么手藝特長的農民不再出去務工。長沙市農辦扶貧處處長周其亮分析,中央1號文件出臺后,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提高了。“家里同樣能掙錢,為什么要往外跑呢。” 原因三:教育事業發展就業時間推遲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民辦教育的發展,千家萬戶的家長都在竭盡全力讓子女多讀一點書。 “教育事業的發展,使農民子弟獲得教育的機會增加,原本參加民工大軍的畢業生又走進了學校,能到企業上班的民工肯定就少了。”尹含清認為。 原因四:低工資越來越不能留人 勞動力市場與商品市場相反,商品售價最低買者最多,勞動力出價最低賣者最少。目前,在深圳市,月工資700元以下的企業招工很困難,1000元左右的月工資基本可以保持正常用工,1200元以上的月工資就比較容易招收到比較充足的工人。 原因五:農民工素質跟不上時代要求 據長沙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領導小組的統計顯示,目前長沙市農村勞動力中,小學以下文化程度占24.4%,初中文化程度占54.5%,高中及中專文化程度占20.2%,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1%。由于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導致輸出人員就業面狹窄、就業層次低、就業周期短,不能適應信息化、高新技術產業為特征的新型工業化和新興第三產業的要求。 [展望] 民工轉移利于內地發展 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一方面是通過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實現,但更主要的,還是要依靠農村地區本身非農產業的發展來帶動城市化。“有些企業在珠三角只能獲取3%的利潤,而到長沙投資后,卻可以有10%的利潤。”談文勝認為,低成本為這些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民工荒”在某種程度上傳遞了產業梯度轉移的一個信息。一些企業將遷移到人工成本低廉的中西部地區。如果一旦形成了規模,則會出現產業梯度轉移的現象。 [良方] 加大農民工的培訓力度 今年3月,國家農業部等6部委正式啟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隨后,長沙市委、市政府把它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并提出今年要轉移培訓3萬農民工的工作目標,并把它列為為民辦事的8件實事之一。 據長沙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辦公室負責人余純利介紹,根據《長沙市2004-2010年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規劃》,明確了未來7年的工作目標:2004年-2005年開展引導性培訓10萬人,職業技能培訓6萬人,2005-2010年開展引導性培訓60萬人,職業技能培訓20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