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名學者建議:中國積極應對2010年前后風險期(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3日 07:14 中國青年報 | ||||||||||
讓更多人參與政府決策是我國應對危機的最有效辦法 記者:你們的報告為中國2010年設定了三種前景,怎么看待這種預測? 丁:首先說明,這僅僅是一種研究
第一種前景,就是我國會沿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預定目標穩步前進。這個過程意味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社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能源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利用和有效治理。我國大多數人不分地區和城市,不分鄉村,都能在發展中獲益。這樣,就會為我國在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戰略目標提供有力的基礎。 一些專家認為,讓更多的人參與政府決策將是我國應對危機的最有效的辦法。如果大部分人認為“我不能影響未來發展,我何必參與”或“官員與商人決定未來,我只管自己的事情”,那中國就很難看到一個有效的發展規劃和解決問題的一攬子措施。 后兩種前景,就是偏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或者這一目標“無法實現”,并可能導致社會沖突。其過程可能表現為過分強調經濟發展,忽視經濟發展中的社會差別問題、就業問題、道德建設等,從而使少數經濟、社會和政治精英從發展中獲益,財富繼續向少數人手中集中,絕大多數人不能得益。 記者:您似乎認為,經濟增長在我國未來發展中的作用并不具有決定意義? 丁:經濟增長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目前,我國GDP是快速增長,但基尼系數也不斷增大,如果改革在長期內不能使多數人受益,經濟增長就會失去目標。我們更應該關注經濟增長的質量,而不單單是增長數字,比如說,無就業的經濟增長質量就不高。引用我們訪問的一位專家的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