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再次跨過鴨綠江 300名溫州商人掘金朝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1日 07:12 中國青年報 | |||||||||||||
華勇 記者 遲洪江 因為承包了朝鮮國內目前最大的百貨商場———平壤第一百貨大樓,曾昌飚將溫州人善搶市場先機的理念再一次演繹得令人瞠目。而他,也因此成了中國當下搶眼的民間商人。
作為沈陽中旭集團的董事長,還是沈陽市溫州商會的常務副會長,曾昌飚一直處于忙碌狀態,采訪更是常常被電話打斷。有時,他一臉歉意,甚至表示“不接了”,但實際上根本無法“兌現”。 8月29日剛剛結束的為期3天的首屆“溫州日”活動,幾乎占據了他最近全部的時間。曾昌飚告訴記者,這個活動是沈陽市市長陳政高提議的,由沈陽市政府與沈陽市溫州商會共同舉辦。 他說,現在沈陽的溫州商人多達6萬人,沈陽市政府十分重視溫州商人對沈陽經濟發展的作用。此次“溫州日”活動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是首次舉辦,向全國各地的93個溫州商會以及世界上141個國家的溫州商會發出了邀請。 這3天,2600多名溫州商人聚會沈陽,簽約33項,總額152億元。 將率300名溫州商人去平壤 采訪自然離不開承包平壤第一百貨大樓的話題。曾昌飚說,他從1997年就開始關注這個國家了。這7年,他每年都要去朝鮮很多次,“我要了解這個國家,到底今年和去年有什么區別,政策又有什么調整”。 他說,去年10月,朝鮮國家最高人民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決定,調整整個國家的經濟政策。這說明機會來了———朝鮮是一個未開發的處女地,就像我們中國20年以前。 溫州人特有的善于搶占市場先機的本能,再一次被曾昌飚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一下子就簽下了平壤第一百貨大樓10年的租賃權。平壤第一百貨大樓位于平壤市中心黃金地段,營業面積3.6萬平方米,中旭集團將投資5000萬元對整個大樓進行改建裝修,并計劃在今年底正式開始營業。 曾昌飚認為,自己進入朝鮮有三大優勢:首先是熟悉朝鮮的市場和政府部門,這基于他多年來對朝鮮的接觸與交往;其次是朝鮮目前急需輕工產品,而溫州是國內著名的輕工產品制造基地,溫州的皮鞋、服裝、打火機、小家用電器、皮具、建材等產品正好適應朝鮮目前的消費水平,市場潛力巨大;第三,中旭集團在遼寧朝陽市建有一個當地最大的華隆商業廣場,面積有3.7萬平方米,主要是招商來的溫州商人占主導地位,這個商業廣場就是面向朝鮮的重要出口基地。曾昌飚說:“朝陽市距丹東180公里,過了鴨綠江再到平壤是270公里,貨物朝發夕至。” 據了解,在平壤第一百貨大樓項目上,朝鮮政府給了中旭集團很大的稅收優惠政策,只征收兩種稅,即5%的進口關稅和5%的所得稅。同時,當地勞動力成本也相對較低,“營業員每月工資大概只需70元人民幣左右”。 曾昌飚稱,改建后的平壤第一百貨大樓平時面對平壤消費者,此外每月搞一次面向全朝鮮9個道3個市零售商的批發交易會,然后由零售商們將我們的產品銷往全朝鮮,帶火朝鮮的百貨業。 曾昌飚計劃將平壤第一百貨打造成朝鮮國內重要的中朝貿易基地。目前,300多名溫州商人將作為供應商隨他進軍平壤。 從朝鮮經濟改革看到商機 曾昌飚坦言,他的這個決策在他的同鄉中并非沒有不同的聲音。他們的擔心,主要有兩個:一是購買力;二是風險。 對此,曾昌飚說,朝鮮政府在對自身經濟政策進行的一系列調整中,大幅度上調了物價和勞動力工資,使每個朝鮮家庭或多或少有了些余錢,購買力有了一定提高。現在,只是消費品極度匱乏,特別是對一些輕工產品的需求量極大。 而對中國企業鼓舞更大的是,朝鮮政府廢止了以前使用的外幣兌換券,官方匯率從以前1美元兌換2.15朝元下調到1美元兌換150朝元。這個政策使得中國企業能夠以公平合理的匯率與朝方進行貨幣結算。 而且,朝鮮目前的對外開放,實際上是有選擇的開放。中朝兩國逐年增長的貿易額就很說明問題。2003年,中國與朝鮮的貿易總額超過10億美元,比2002年增加了38.7%。 關于風險,曾昌飚認為,朝鮮目前進行的實質上是一種全新的經濟改革。他看到,目前朝鮮的各個城市,都出現了綜合市場,而平壤更是多達十幾處,在這里朝鮮人可以自由買賣商品。一些百貨商店的柜臺已開始允許各商社租賃經營,街邊的小商亭被不少人包下了經營權。 他提到,去年年底,平壤街頭出現了朝鮮歷史上第一塊大型商業廣告牌———內容是朝鮮和韓國合資生產的一款小汽車,一名騎自行車的市民正在觀看廣告牌的場景,在他觀看的廣告牌上畫有“真令人心動”的廣告詞和汽車的商標。 曾昌飚說,這些細節,讓他對朝鮮經濟政策調整信心十足。“只征收我們兩種稅,以后可能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他說,現在已經跟平壤方面開始洽談第二百貨、地下百貨等主要商場的合作計劃了。明年,他還要在平壤市區承包4家大型商場,面積達十多萬平方米。 而對朝鮮未來的局勢變化,曾昌飚則更有他的樂觀,“如果發生政治問題,那也是整個國際的問題。目前局勢還是朝好的方向發展,比如六方會談,包括朝鮮跟韓國通火車,都標志著慢慢走向和平、和諧的趨勢。” 他甚至認為,即使有問題,里邊存在的商機可能會更大。“你知道,伊拉克戰爭時,有多少溫州人在等著去賺錢嗎?” 朝鮮為何給你那么多優惠 剛剛35歲的曾昌飚,在溫州商圈里是出了名的。一些溫州商人對他的評價是:無論在生意場上,還是在生活當中,都勇于面對現實,包括自己身體的缺陷。 曾昌飚3歲時得了小兒麻痹癥,造成了身體缺陷。當時年紀小,還不知道這種缺陷意味著什么。長大后,發現處處不方便,看到別人在河里游泳、在街上跑步,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沒有消沉、頹廢,“事業中總有一股特別堅韌的勁頭,我想這來自于我的不幸。而我的堅強意志和誠懇合作的一貫作風,在生意場上得到了更多合作伙伴的尊敬”。 在經商意識極強的溫州,曾昌飚父親家里的8個兄弟姐妹,7個經商。“在家里,我是老大。七八歲時,我們那個橋頭鎮就成了聞名全國的紐扣市場。后來,我邊讀書邊做紐扣生意。1990年,我高中畢業后,轉道上海來到北京,到我叔叔那里做了一年的商場管理員。” 在那里,他每天白天上班,晚上到北京圖書館自學,熟悉了商場的管理。后來他聽叔叔說,另一個叔叔在沈陽管理一個吳江工業制造廠的經營部,經銷做服裝的里襯布,做了兩年,年年虧損。當時他就覺得很奇怪,東北這么大的市場,怎么可能做不好呢?后來他到了沈陽,經過考察后花了30萬元把那個經營部買了下來。 1992年,剛剛完婚的曾昌飚告別新婚的妻子一頭闖進了沈陽,開始了在東北的打拼生涯。剛到沈陽時沒有固定目標客戶,而且對輔料的品種、顏色也不大熟悉,但他加強與客戶的聯系,他們需要什么都記下來,銷售網絡逐漸建立起來,客戶量也不斷增加。 他回憶,當時有兩家企業從臺灣公司進貨,把一種很緊俏的臺灣面料壟斷了。他就以零售價把他們的貨全部買下來,再以同樣的價格批給零售商。他雖然沒賺一分錢,卻建立了信譽,也爭取了客戶,后來這種臺灣面料就由他一人包下了。第一年做下來,營業額1000萬元。第二年,他牽頭搞了溫州商品一條街,就是東北服裝材料城,把在沈陽的溫州商人集中起來,抱成團兒,搭建一個信息和服務平臺,集約優勢、規模效應也體現出來了。第三年,這條溫州街就成了面向東三省的服裝面料、輔料集散地。 12年過去了。曾昌飚在沈陽一步步實現著他的人生夢想。溫州人的信息特別靈通,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溫州商人。“我們的理念是不戀家,只要有商機,就有勇氣走出去。” 如今,曾昌飚一家四口都生活在沈陽,兩個在沈陽讀書的孩子已經成為地道的沈陽人,他的妻子也在獨立掌管著一家公司。提到妻子,曾昌飚說,接受過這么多采訪,還從來沒有人問起過他的妻子。其實他的妻子是很優秀的,沒有她的支持,他可能不會做到今天這樣。 今年8月10日,中央電視臺再次把曾昌飚請進了演播室。當新聞會客廳的主持人問他,朝鮮方面為什么會在政策和稅收上給他那么大的優惠時,他們有這樣一番對話: 曾昌飚:我說改革開放剛剛打開門的時候,就像中國過去一個寓言,一個老人家牽著一頭牛拴在一個樁上喊,大家不用付錢就可以直接牽走,大家都不相信。 主持人:怎么會有這好事呢? 曾昌飚:后來一個小孩過來把牛牽走了,大家都瞪著眼睛,真的有這么回事?朝鮮對待我們公司也是這么一個做法。 主持人:你就是這個孩子。 曾昌飚:對,我就是這個“幸運”的孩子,他真的把這些優惠條件都先給我了。 現在,在曾昌飚的辦公室里,他又一次和記者講起了這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