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歐大陸橋“商路”需清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0日 09:33 中國經濟時報 | |||||||||
記者趙紅梅烏魯木齊報道 新亞歐大陸橋自誕生以來,一直面臨諸多問題,需要清障。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在日前在烏魯木齊市召開的“2004年第六屆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國際研討會”上就強調,今后各有關部門和沿線城市,應盡快建立起積極有效的協作機制,保證新亞歐大陸橋的暢通。 從1990年中國蘭新鐵路西段與哈薩克斯坦境內鐵路正式接軌開通標志著新亞歐大陸
世界銀行北京辦事處交通協調處官員格哈姆.史密斯認為,由于歷史、政治等多方原因,就橫跨亞歐的新亞歐國際運輸通道而言,目前最有效、最主要的工具還是國家間的協議,國家間合作機制尚有待于提高和完善,大陸橋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還需要物流信息的標準化和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上加倍努力。另外,針對邊界國與邊界國的合作,如何減少貨物過貨、站點滯留的時間是個重要問題。 “我們一致認為發展新亞歐大陸橋應當成為共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良好的外部環境將有助于新亞歐大陸橋進一步實現發展成為多邊合作的平臺。我們清楚意識到面臨諸多挑戰。”聯合國計劃開發署駐華代表馬和勵說。 馬和勵在宣讀《烏魯木齊》宣言時提到,面對挑戰,各國應達成以下共識:新亞歐大陸橋需要科學合理、協調一致的通關模式,建立信息平臺,實現交易、監管、物流、支付等四大作業環節的信息化和業務信息的銜接;政府及運輸公司要加強新亞歐大陸與西伯利亞大陸橋之間充分的交流與合作;沿線有關國家應該充分借鑒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在路網建設、信息服務、經營手段和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加快新亞歐大陸橋能力建設的進程;大陸橋沿線各國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應當積極交換信息,將大陸橋的發展正式納入“亞歐會議”、“上海合作組織”等政府高層對話的議題,使其成為亞歐國家經濟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