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視角下的改革 防國資流失要靠完善法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0日 08:57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上海社會科學院 楊滌 最近,香港某教授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接連向內地的一些著名企業,如海爾、TCL以及格林柯爾部分企業改制提出置疑,他認為這些產權改革存在“貓膩”,是在變相侵吞國有資產,是利用法制不健全,合法地侵吞國有財產。他甚至建議“內地應該立即停止國企的產權改革”。一時間,他引起的這場關于“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果然吸引了人們的眼球
筆者一直關注上海包括全國的國資改革進程,也作了一些深入的調查和研究。應當說,過去的20多年來,國有資產產權改革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時停時進,在曲折中艱難地推進。最近幾年來,我國加快了國有資產包括國企產權改革的步伐,去年開始在中央政府層面建立了國資委,在上海等地區又大力推進國有資產“有退有進”的步伐,集中做大做強一些優勢領域,把一般競爭性領域逐步讓出。可以肯定,這個過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不過,對于“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筆者也提幾點看法: 1.“國有資產流失”是前進中的問題,只能通過完善監控制度來避免。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不同于俄羅斯采取的“休克療法”,我們是“漸進式”體制改革,在經濟體制改革中,最為核心的就是國有資產改革。由于曾經采取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我國有上萬億元的國有資產,改革中,除了國家要做大做強的核心領域、優勢行業等,相當部分要作為待處置的國有資產退出,由民資或外資接盤。 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法律法規不完善以及國資監控體系的建立尚待時日,“國資流失”現象確實存在,但只能通過逐步完善制度來避免。這是改革前進中的問題,不能就此停止國資改革步伐。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制度包括國資委監控體系的建立、國有資產交易的信息公開制度、產權交易所制度、群眾舉報制度、輿論監督制度等等,這些制度要在國資改革過程中逐漸建立、完善和發展。 進入新世紀,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大力推進國資改革的迫切性也日益突出出來,這時候我們非但不能停止產權改革的腳步,相反,我們要遵循鄧小平的那句話,要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允許有爭論,但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爭論上,要干實事,抓經濟建設和體制改革。在理論和行動上,勿“左”也勿“右”,要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與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有機結合起來,在國有不良資產處置和產權改革中,貫徹科學發展觀,不能亂扣帽子。對于那些有真實證據的“國有資產流失”,要堅決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并進行處罰;對于那些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事業作出貢獻的人士也應當給予各種形式的鼓勵與獎勵。 2.不能把正當的資本運作手段當成侵吞國資的“手段和陰謀”。諸如杠桿收購(或稱融資收購)、管理層收購、職工持股、資產負債重組、財務指標調整、董事會接管與改組、公司整合等等,這些都是極為正常的資本運作手段,在投資銀行領域大家都司空見慣,并不能認為這些手段是“陰謀和手段”。 在這個問題上,如果不是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搞財務欺詐,而是合理運用現有規則完成收購兼并業務,倒是一件有創意的事情。因為,無論企業收購的方案中資本運作手段多么精巧和復雜,最終涉及國有資產交易的關鍵性問題,無非就是資產定價與國資部門審批問題。而資產定價是世界性難題,特別是在我國,和“國退民進”過程聯系到一起,更是增加了許多實際困難。我認為徹底的、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資產交易是一個相對公平的過程,在國有資產出售中,國家和接盤方(無論是外資還是民資)都要依據各自的利益,討價還價。另外,為了加快國企改革部分,國家是可以相對讓度部分利益的。這個過程由國資委來監管,國資委依托外部專業中介機構以及監控體系,可以作出相對公平合理的判斷,批準資產交易,只要整個過程有監管可以認定交易合理。國有資產交易必備的原則和程序筆者以前有過論述,這里不再贅述。總之,只要通過完善制度、鼓勵創新,對我國的國資改革前景應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