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困局無解 中國石油安全突破口在陸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0日 07:31 《財經時報》 | ||||||||||
本報特約作者 宋曉鵬 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進口原油達到706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9.5%。7月份單月原油進口為961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在2004年國際原油
與此對比,中國國內原油產出今年增長緩慢,7月份的產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4%至1483萬噸;前7個月全國原油總產量較上年同期增長2.2%至1.0055億噸,合350萬桶/日。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1/3來自中國,中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已超過40%,石油安全已經成為擺在中國面前的現實問題。 馬六甲困局 石油安全包括進口來源和運輸通道兩個主要環節,現在各界討論的中國石油安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馬六甲困局”。目前中國進口原油主要來源于中東和非洲,中東非洲東向航線要通過馬六甲海峽。現在中國進口石油的90%以上通過海上運輸,80%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作為世界最繁忙的海道之一,存在海盜猖獗等問題,但這并不是最重要的。中國之所以如此擔憂石油安全的“馬六甲困局”,主要是因為擔心卡死中國石油進口通道。 控制全球海上交通要道是美國全球戰略的主要目標之一。中國現代國際問題專家張文木先生指出,20世紀美國外交政策基本都是圍繞著中東產油區以及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運輸線展開的,馬六甲海峽是中東石油東向太平洋航線的必經之路。現在美國海軍是世界最強大的遠洋進攻型力量,而中國海軍雖然近年發展很快,但依然缺乏在遠洋保護海上通道的能力。 從去年開始,美國不斷放風要在馬六甲海峽駐軍,幫助東南亞國家“反恐”,但是區內各國都明白美國的真實意圖。控制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都拒絕了美國的提議,三國組建了聯合巡邏隊來維持海峽秩序,部分目的也是要緩解中國的擔憂。盡管如此,美國在泰國和新加坡都有海軍基地,馬六甲海峽處于美國海軍軍力覆蓋范圍內。從國際政治博弈角度考慮,中國無法忽視美國在這一點上的威懾力。 解困之道 為了解決馬六甲困局,各界專家提出了不少計劃,其中的熱門方案歸納起來有以下3種:泰國克拉地峽運河/管道方案、中緬輸油管道方案、中巴輸油管道方案。目前來看以前兩者呼聲最高,似乎一實施中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從中國的角度來講,維護石油安全的戰略意義更甚于經濟意義,因為中國并不缺乏購買石油的資金,國際市場上也有足夠的石油供應;并且除了大規模戰爭期間外,沒有國家能夠承受因切斷中國石油供應而引發的中國的劇烈反應。 但正是從這一點上來講,克拉地峽運河方案問題多多。 克拉運河建成之后,與馬六甲海峽一樣,也是處于大國海軍的威懾之下。事實上大國海軍直接可以在波斯灣和蘇伊士運河產生威懾,而不用到馬六甲海峽或者到克拉地峽運河。 就克拉地峽運河本身來講也有很多問題。運河現在仍處于可行性論證階段,如果真的建造,運河的開通需要10-15年,耗資至少200億美元;運河如果修建,將嚴重打擊新加坡作為世界第二大港口的經濟地位,中國也不愿意看到新加坡這個華人國家受到重創。 就泰國而言,克拉地峽南部是穆斯林聚居區,不斷鬧分裂,開鑿運河之后將國土分開,恐更不可收拾。所以泰國又提出了克拉地峽輸油管道方案,但是管道要求石油在泰國的西海岸和東海岸重復裝卸,要在地峽兩端修建大型碼頭,實際上更不劃算。 中緬管道方案中,油輪在緬甸在印度洋上的實兌港卸油,通過管道把石油運輸到云南;中巴管道則是油輪在中國和巴基斯坦合作建設的巴基斯坦瓜德爾港卸油,然后通過管道輸送到中國新疆。與克拉地峽運河一樣,中緬輸油管道和中巴輸油管道也無法從根本上避開大國海軍的影響。如果大國直接在蘇伊士運河或者波斯灣釜底抽薪,上述三個方案就都失去了意義。所以在中國海軍能夠在蘇伊士運河和波斯灣以東與大國海軍構成某種力量均衡之前,中國海洋石油通道的安全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中國石油安全的突破口在中亞 目前的全球石油市場秩序中,美國在用武力維護主要產油區的穩定和海上貿易通道的安全,同時也為自己獲得了很大的戰略籌碼。從國家間博弈的角度看,既然中國海上石油運輸暫時無法擺脫大國的鉗制,在陸地上尋求突破就成了惟一的選擇,方向則是在西部的中亞和中東。 中國與美國石油安全戰略的一個根本不同的出發點就是,中國通過陸地就可以直接到達中東和中亞的產油區,而美國則不能。雖然俄羅斯與中國在陸地上相連,俄羅斯石油產量逐漸逼近第一大產油國沙特,但是俄羅斯同樣是全球石油秩序和政治格局的主要棋手,不會把籌碼完全放在中國身上,也不愿意單純成為中國的原料產地,安大線的夭折就清楚說明了這一點。現在俄羅斯遠東輸油管道是否能修建一條通往中國大慶的支線還不得而知,所以在現階段,中國石油安全的惟一突破口就在中亞,而其重點就在哈薩克斯坦。 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KazMunaiGas)8月13日表示,哈薩克斯坦可以在2015年前把本國原油年產量增加2倍,與2003年的3.96億桶相比,該國預計在2015年達到12億-13億桶,這個產量接近中國的年產量。根據美國能源部統計,里海石油儲量在500億-1900億桶之間,而其中的40%-50%都集中在靠近哈薩克斯坦的里海大陸架地區,哈薩克斯坦在未來中亞石油開發中無疑將具有核心地位。 中國與哈薩克斯坦修建的阿特勞-阿塔蘇-新疆獨山子管道,目前已經完成了阿特勞-肯基亞克部分,二期工程阿塔蘇-新疆獨山子部分即將動工,在三期工程修建完畢后,哈薩克斯坦里海石油可以通過管道輸送到新疆的煉化基地。管道初步設計年輸油量2000萬噸,遠景輸油量是5000萬噸,將可大大改善中國石油進口通道過于依賴海洋的現狀。中哈管道在阿塔蘇與俄羅斯通往土庫曼斯坦的姆斯克-查爾朱輸油管道相交,從而與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管道網相連,俄羅斯也可以通過阿塔蘇-阿拉山口管道增加向中國的石油出口。中哈管道修建完成后,里海石油將獲得東向輸出渠道,這將對美國和英國主導修建的里海石油西向輸出渠道巴庫-杰伊漢管道構成有力競爭。 美國不樂見出現這種情況。美國一方面為巴庫-杰伊漢管道爭取了世界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機構的貸款,但是卻竭力阻止國際金融機構為中哈管道貸款,同時對哈薩克斯坦政府施加壓力。從遠景來看,中哈管道可以向中東產油區延伸,而可行的方向是從哈薩克斯坦折向南方,經過土庫曼斯坦進入伊朗這個全球石油儲量第二大的富油國,這樣中東石油可以直接經過管道輸送到中國。 在這樣一個藍圖中,新疆未來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油煉化基地,并通過一系列規劃中的管道向發達的東南沿海輸送石油制品。哈薩克斯坦將成為中國石油安全戰略中的關鍵國家。 (作者系安邦集團研究總部研究人員) 【版權聲明】本文為《財經時報》授權刊登之作品,其他網站不得轉載本文全部或部分內容,除非經和訊網-《財經時報》授權許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