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上調牽動多方神經 中國亟需打造應對體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6日 09:32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劉樹鐸 國家發改委的一則通知讓國內成品油市場立即緊張起來:2004年8月25日起適當提高成品油價格,汽、柴油出廠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40元和220元,零售中準價格按出廠價調整幅度等額提高。
人們此前的預測終于成為現實,國內成品油價最終抵擋不住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壓力,一年的時間內不得不第三次漲價,而且是汽油、柴油首次雙雙漲價。 國內油價難擋壓力 近期國際市場油價持續上漲,8月份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更是屢創新高,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分別為21年和23年最高點,19日,WTI原油期貨價格達到創紀錄的每桶48.7美元,而與國際市場油價相比,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處于較低水平。 通知一出臺,國內零售市場便應聲而漲:90號汽油價格由原先的3.17元/升調至3.42元/升;93號汽油從3.46元/升漲至3.73元/升;97號汽油從3.67元/升調至3.95元/升;98號汽油從4.22元/升漲至4.50元/升。0號輕柴油和0號車用柴油分別從3.23元/升上調至3.49元/升,漲幅8%;-10號輕柴油從3.43元/升上調至3.70元/升,漲幅近7.9%。 消費品價格要上升? 專家們認為,盡管國際油價的上漲具體對我國的影響還有一個滯后的過程,但國際油價正在持續的走高,必將使國內能源價格有所上揚,并拉動石油及以石油為基礎的產業價格上揚,形成一種新的漲價因素,因為油價上漲,在增加原油生產企業的利潤的同時,會加大對制造業的壓力,進一步擠壓其利潤空間,從而最終反應到消費品價格。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中心石油經濟專家朱和分析認為,油價上升將對水、陸、空運輸,燃油發電等行業造成不利影響,尤其石油漲價還會造成大量工業品的成本上升,因為石油和石油產品已成為眾多行業和產品的原材料,如房地產中需要的玻璃、窗框,家用電器的主要器件、電線,甚至衣服、工藝品等等。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中心單衛國處長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油價劇烈上漲短期看對我國經濟影響不大,最大的是外匯支付增加太多,但其深層次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因為我國目前正值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的高耗能階段,油價上升將對國內運輸業影響最大,并拉動工業成本上升,刺激通貨膨脹。而且不僅如此,鑒于當前我國煤、電、油供求關系相對緊張,石油價格持續上漲將會進一步加劇能源緊張,增加相關行業的生產成本,降低相關行業的競爭力。 油價連續攀升將如何影響我國經濟? 盡管專家們對于油價上漲到底如何影響我國經濟的意見并不統一,但必然對我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卻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來自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的一份資料表明,油價每上漲1%并持續一年時間,就會使我國的GDP增幅平均降低0.01個百分點,比如,1999年國際油價上漲10.38%,影響我國GDP增幅約為0.07個百分點;2000年國際油價上漲64%,影響我國GDP增幅0.7個百分點,相當于損失了600億元人民幣左右。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大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相比之下,高油價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影響遠甚于西方國家,主要原因:一是這些國家正處于新興工業化階段,經濟發展迅速,能源特別是石油等優質能源消費急劇增加,而且進口逐年攀升,對外依存度不斷加大,石油消費風險漸高;二是這些國家經濟結構不合理,高耗能產業比重過高,而且能效低,資源浪費嚴重,單位能耗的GDP產值過低;三是這些國家尚未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石油市場體系,貿易方式單一,定價機制僵硬,市場反應緩慢,這些都力加大了其石油市場的風險;四是這些國家由于經濟實力有限,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石油戰略儲備,以應急可能發生的石油危機,更加大經濟發展中的能源安全問題。 張大偉舉例子說,2003年中國GDP增長率為8.8%,今年上半年則增長9.7%,遠高于全球3%-4%的經濟增長率,高速的經濟增長導致能源,特別是石油等優質能源消費急增11.3%,而世界能源消費平均增長僅為2.9%,其中石油消費增長2.0%;2004年上半年,我國石油消費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400萬噸,增長幅度達13.2%,原油進口持續攀升,經濟發展對境外石油的依存度不斷加大。據估計,去年年底以來,持續上漲的油價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GDP增長帶來1.0%—2.0%的負面影響。 專家:六措施打造應對體系 張大偉說,盡管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是國際石油市場的一個“大買家”,但對于國際石油市場的“游戲規則”還不甚熟悉,只能被動地接受市場價格,對市場的劇烈動蕩束手無策,為了保障石油市場安全,盡可能降低高油價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必須抓緊研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首先,加強經濟結構調整,全力推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升級,大力發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新興產業,走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提升和優化第二產業,對石化、煉油,鋼鐵、建筑、造紙、化工及汽車等高耗能產業進行改造和升級,調整布局,整合規模,降低能耗,提高效益,努力達到以能源消費的低增長實現經濟高效益、高質量、高速率增長,這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關鍵所在。 其次,強化節油,鼓勵替代,提高油耗效率,完善節能法律法規,制定嚴格節油標準,加強節油監管,強化全民節能意識; 第三,加強能源建設,特別是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提高對經濟發展的保障程度,一方面加強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油氣調查,鼓勵和促進合理高效的商業勘探開發,形成公益性勘探與商業勘探的良性循環,同時,加大開發利用境外油氣資源的力度,積極“走出去”,分享全球油氣資源,逐步建立國內與境外兩個相互補充的能源生產供應體系; 第四,加緊建立國家能源安全戰略體系,尤其要加快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建設步伐。包括國家戰略儲備和企業及社會商業儲備,防止突發事件對進口石油供應中斷,減緩國際原油價格劇烈波動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五,積極推進石油流通體制改革,完善石油價格定價機制,加快建立靈活的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石油價格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使石油價格真正成為反映市場供需情況的實時信號; 第六,加快國內石油上下游市場主體多元化建設步伐,特別是油品經營主體多元化,實現供應渠道多元化,增強競爭,完善市場,保障供需平衡。同時,加強法制化建設,完善市場法律體系,特別要建立反暴利、反壟斷等法律法規,保護市場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