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態嚴重惡化 首富縣牧民淪為生態難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4日 15:55 新華網 | ||||||||||
新華網西寧8月24日電(記者 任曉剛、王圣志) 素有“中華水塔”之稱的三江源地區,近年來生態狀況持續惡化。記者日前在這一地區采訪時了解到,黃河發源地青海省曲麻萊縣的常年性高山積雪減少了95%,瑪多縣原有的4000多個湖泊90%已經干涸,銳減到300多個。而地處長江源頭的治多縣和瀾滄江源頭的雜多縣也因干旱、鼠害等原因,草原退化程度不斷加深。
曲麻萊縣氣象局尕才局長告訴記者,近年來,這個局對黃河源頭地區的生態狀況進行了持續監測。監測結果表明,這一地區的常年性高山積雪已經減少了95%,導致域內50%的河流干涸,沒有斷流的河流流量下降了50%,地下水位在10年間下降了5米。十幾年前,黃河源頭地區從未發生過揚塵和沙塵暴,而現在每年的揚塵天氣都在10次以上,沙塵暴在3—5次之間。 瑪多縣是黃河流經的第一個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這里曾經是全國聞名的“首富縣”。而今,卻因為生態惡化,黃河源頭水量大幅度減少,大量湖泊干涸,草原退化嚴重,一些牧民不得不移居別處,淪為生態難民。 在治多縣和雜多縣采訪時,記者見到很多草場鼠洞密布,高原鼠兔、田鼠和旱獺隨處可見,鄉間公路上,也不時能見到被來往車輛軋死的鼠類。據當地畜牧部門介紹,鼠害嚴重的地區,每公頃草場的鼠洞達700多個。雜多縣因鼠害導致退化的草場面積達908.15萬畝,占可利用草場面積的20%。 生態持續惡化,草場退化面積不斷擴大,給當地牧民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雜多縣扎青鄉昂鬧村牧民布牙告訴記者,他家的4000畝草場都不同程度地遭到鼠害侵襲,為了保護草場,他不得不壓縮畜群。以前家里有500多只羊、200多頭牛,而現在已經減到了50多只羊、100多頭牛。 據了解,全球氣候變暖、持續干旱以及人類活動頻繁、草原載畜量過大等是造成三江源生態持續惡化的重要原因,目前當地正在采取移民搬遷、限定畜群等方法力圖維護三江源地區的生態平衡。(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