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對華投資新態勢:合資合作走向獨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3日 11:12 人民日報 | ||||||||||
儲祥銀 從一般性生產項目導入,到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的建立;從滿足本地需求,追求當地市場,到面向全球市場。跨國公司的投資方式、項目規模、控股比例、投資結構、行業領域、合作內容和動作模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據最新資料統計,《財富》500強企業中已經有400多家投資中國內地,投資項目達2000多個。伴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跨國公司加快了投資中國市場的步伐,并呈現新的發展態勢。 從合資合作走向獨資控股 投資方式從合資、合作走向獨資或控股,從綠地投資發展到并購本土企業或上市公司。跨國公司對發展中國家投資一般都經過合資、合作的探索磨合階段,對華投資同樣遵循著這一發展過程。從2000年始,在華投資外商獨資企業已從量上超過合資企業。一些跨國公司還謀求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深度介入中國資本市場。據分析,跨國公司并購的具體做法有:直接購買股權,增資提高占股比例,設立外資企業收購資產,合并已設立外資企業,與內資企業合并,通過證券市場收購等。 合作方式從產品、一般技術合作,到品牌、標準合作,競爭模式由一般商品競爭轉向品牌專利角逐。耐克、伊萊克斯等公司通過許可生產、貼牌加工等方式進入中國;百盛集團、萬豪國際酒店管理集團以特許加盟、品牌管理等形式進入中國的快餐、酒店管理市場。為強化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跨國公司之間在中國的競爭則從競爭走向“競合”,在某些領域和項目上合作,建立聯盟,優勢互補,聯手出擊。跨國公司在華建立的生產基地、采購中心和研發中心,不僅滿足本地需求,而且面對全球市場。西門子在上海建立的全球性手機生產基地,年出口量已超過1000萬部;聯合利華等公司還將中國本土的管理或技術人才派到海外工作。 跨行業關聯性投資明顯增多 投資項目從勞動密集型小項目到資金、技術密集型大項目,項目規模不斷擴大。以江蘇為例,2001年跨國公司投資單項平均協議金額為2100萬美元,大大高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969萬美元和1994年的1380萬美元。總投資1億美元以上、協議外資金額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明顯增多。2003年,經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38個跨國公司投資主要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20億美元,一批知名跨國公司投資的重化、能源、汽車、電子等資金和技術密集型項目相繼開工建設。 投資行業從一般加工業到制造業、高科技產業、第三產業,層次不斷提升,一攬子合作或跨行業關聯性投資明顯增多。日本伊藤忠在江蘇投資17個企業,協議外資金額1億多美元,投資領域涉及紡織、服裝、港口、輕工等行業。汽車、集成電路、電信、金融、旅游、咨詢、物流、批發和零售、公用事業等成為外商投資新熱點。跨國公司還實施多元化戰略,在中國市場推出多個產品、品牌或服務,對產業的上、中、下游或生產、流通、售后服務各環節進行系統化投資,以主導整個產業和市場。柯達投資13億美元,在華建立了膠卷、沖洗藥液、數碼相機生產基地,并編織了中國規模最大、擁有近萬家網點、遍布全國700多個城市的彩擴洗印連鎖網絡。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跨國公司進入服務領域的勢頭強勁,會展業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現已經進入了跨國公司視野,一些大型跨國公司開始涉足中國會展業。 初顯國際采購中心雛形 隨著投資規模的擴大和經營重心的轉移,跨國公司紛紛在華建立地區總部,就近管理和協調在華業務,整合內部資源、提高運營效率。經商務部批準,跨國公司在中國內地設立的投資性公司已有220多家,不少已經或正在向地區總部轉變。跨國公司在北京已設立近30家地區總部,114家投資性公司,跨國公司在北京的投資項目大多具備分銷、研發、結算、管理等功能;上海經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超過50家。 據《財富》雜志調查,92%的跨國公司計劃在中國設立地區總部,首選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地區總部的入駐,既促進了跨國公司的增資和投資,又帶動了跨國公司頭腦型機構的設立。霍尼維爾將其亞太區總部從新加坡遷到上海后,不僅追加了在華投資,而且將亞太區人力資源培訓和配置中心、戰略研究中心、生產調度指揮中心移師上海。跨國公司紛紛在華建立地區性研發中心,挾資金優勢網羅本地優秀人才,面向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開展研發。 目前,跨國公司在中國內地設立的地區性研發中心達400多家,僅上海就有100多家,這些研發中心既是跨國公司全球研發體系的重要支撐,又是聚焦中國市場的研發主體。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歐尚、百安居、歐倍德等零售商巨頭,通用電氣、福特汽車、西門子、聯合利華等制造業跨國公司,還在中國內地建立了國際采購部或采購中心。近年來,跨國公司在華年采購額已逾千億美元。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憑借區位、產業、交通和服務等優勢,吸引眾多跨國采購商安營扎寨,初顯國際采購中心的雛形。 幾點建議及對策 針對跨國公司對中國內地投資新態勢,有關部門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加強吸收利用外資的法律建設,建立、健全跨國公司投資,特別是外資并購的法律法規體系,提高有關法規的可操作性;改善外商投資環境,整治投資不良環節,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營造有利于跨國公司運營和發展、公正、透明的投資環境;進一步完善外商設立投資性公司、地區總部、研發機構和采購中心的政策,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來中國內地設立地區總部、運營中心、采購中心和研發機構;采取更加寬松的人才政策,進一步簡化外資企業中方人員的出入境手續,允許高層次經營管理人員和科技開發人員流動,鼓勵吸引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為跨國公司高級人員本地化提供支持;加快企業改革、改制步伐,加強本土企業與跨國公司配套合作的能力建設,擴大相關產品、零部件的生產和出口。 (作者系對外經貿大學教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