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保體系的缺失是農民想生男孩的重要原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0日 15:47 CCTV《共同關注》 | |||||||||
目前我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按照人口專家的預測,十幾年后,全國達到已婚年齡而娶不到妻子的男性將會達到4000萬,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那么這組數據是怎么產生的呢? 政府部門有沒有為此去做些什么呢? 16歲的初三學生強坤在安徽省南陵縣計劃生育宣傳征文活動中,以一篇《雨中》獲得一等獎。在文中,他寫道:秋天寂寞的季節,涼風徐徐,樹葉飄落,老天卻不甘寂寞,下
強坤在作文中描述了一個因為超計劃生育而陷入困境的家庭,這個家庭中的大女兒的原型就是與他同齡的一個女同學王琴。強坤以一個少年的敏感擔憂著自己同學的命運,那么他的同學如今到底怎樣了呢?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王琴的家,王琴的媽媽告訴我們,王琴已經出門打工了。 王琴是家中的第一個孩子,兩年后她多了一個妹妹。按照當地計劃生育管理條例,王琴的父母是不允許再生第三胎了,但是在又一個兩年后,爸爸媽媽還是為她增加了一個弟弟。在弟弟出生后,王琴的家庭很快陷入貧困狀態,最終,王琴無奈地選擇了放棄學業。 王琴的媽媽說:“她自己也想讀書,我跟她講了,你弟弟妹妹成績比你好,他們兩個又小,打工又不行,你們三個都念書,你爸爸打工也養不起,條件跟不上,她也想念書。經濟條件跟不上,不是你嘴巴講的,上大學,我也想。經濟條件跟不上,要從實際出發,不是說到哪里能偷到一個,搶到一個,關鍵是經濟條件跟不上就不行。” 對于同學王琴的境遇,強坤很是不平,他認為父母把孩子生下來,應該要承擔一定的責任,而不是不管不問,應該送孩子讀書,負起一定的義務。作為一個孩子,她有再多的兄弟姐妹不是她的錯,而是她的父母強加給她的, 但是,強坤也慢慢地發現,想生男孩,在農村并不是王琴的媽媽所特有的想法,這種想法已經深深烙印在了許多父輩人的心頭。甚至是他們的姓名上面。一位叫張小盼的孩子,就是因為爸爸想盼一個弟弟,所以就取名盼望的盼。另一個叫鄧如娣的女孩也是這種情況,她說:“祖祖輩輩都傳下來這種思想,傳統,所以一直都喜歡男孩子,特別是我們在家在做事的時候,如果我們是男孩子的話,可能也能幫得上一點忙。” 《雨中》這篇作文發表了,這是強坤為同學發出的一聲惋惜,作為同齡人,他完全能理解自己的同學對學習的留戀,對校園的不舍,但是他無法理解同學的父母,為什么在生了兩個女孩后,還是要違反計劃生育再生一個男孩呢? 蕪湖市副市長詹云超認為造成這種想多生,想生男孩的現象還是由于經濟原因,養兒防老不僅僅是一種觀念,在農村現實問題解決不了,沒有辦法。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社會保障。 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失成為農民拼命想生男孩的一個重要原因,強坤沒有想到,同學家庭的遭遇反映出的竟然是一個如此復雜的社會問題,讓他更想不到的是,由此牽扯出的還有另外一個有關人口的問題。 由于受到經濟的制約,目前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的社會保障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也正是擔心將來的養老問題,許多農民才把希望寄托在生育男孩上,為了養兒防老,許多家庭不惜代價拼命要生出一個男孩,這不僅導致我國超生人口的增加,同時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那就是男女性別比例的嚴重失調。 在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醫院,據婦產科陳宏主任介紹,在前半年南陵縣醫院出生的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118:100。 118:100的男女比例意味著什么呢?正常的性別比是103:100到107:100,超過110:100是不正常的。這就意味著將來會給社會帶來一定的不穩定的后果,男的多了,女的少了,會給他們的婚姻帶來一定的困難,給社會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其實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的現象不僅僅是一個南陵縣所遇到的問題,在安徽省,乃至全國都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以安徽省為例,性別比的紅線是107比100,1990年在進行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發現, 0歲的新生兒男女性別比為111.57比100,,而2000年“五普”時已高達129.43比100。到2003年安徽省計生委對20個縣480個行政村580個懷孕婦女進行了計生抽樣調查,當問及父母對新生兒性別選擇意愿時,男女比例竟高達160比100。這都遠遠超過了男女性別比例的最高上限107比100。就全國而言,2000年第5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新生嬰兒中男孩與女孩的比例為116.86:100。那么造成這種現狀的根本原因在哪呢? 詹云超副市長說:“為什么愿意生男孩子不愿意生女孩子的問題,根本的原因就是多生是為了自己失去勞動能力以后,有一種保障,為什么城市里面愿意生女孩,不愿意生男孩,而農村里面愿意生男孩,不愿意生女孩,因為城市社會保障問題已經全部解決掉了,生男生女確實都一樣,經濟上都一樣,從感情基礎上他希望女孩,女孩更貼心,在農村里感情上的因素壓不過經濟的因素,雖然女孩更貼心,但是經濟上女兒做不了太大的主,他是農村,農村比較貧困,這一點為什么多生,為什么生男孩,為了自己老了之后,失去勞動力之后,有一個可靠的經濟保障,有了經濟保障才會追求精神上的保障。” 男女性別比例失調,男孩越來越多,女孩越來越少,一家有女百家求,到時可不再僅僅是一句俗語了,而將是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拿現在正在召開奧運會的希臘來說,由于希臘國內一些地區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未婚男女的比例高達100∶66,許多男子因為找不到老婆,成了大齡光棍漢,于是在去年他們就紛紛通過電視臺向政府提議,希望希臘政府與鄰國保加利亞政府達成一個“雙邊協議”,從保加利亞“進口”一些新娘,以解希臘的“燃眉之急”。我們可不希望哪一天這樣的事情在我們這重演,不過我們又不禁要問,既然造成的原因在于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失,政府又該如何去解決呢? 最近,蕪湖市的計生委干部也全部趕往了農村,他們要在這個8月底前再次作一次摸底調查工作,確保農村扶貧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的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同時確保應該享受這項政策的對象“一個都不能少”。 據一位享受獎勵扶助政策的對象錢自力介紹,這項政策沒出臺前,群眾就講計劃生育不要聽干部講,干部吹牛,對計劃生育這個政策感到懷疑,過了一個階段補貼的政策下來了,干部就講確實有了,確實兌現了,錢拿到手了,老百姓就相信了。 像鄭宏玉老夫婦倆和錢自力老人一樣,這一次蕪湖市全市將有2900多位老人享受到計生部門給予的每人每年600元的獎勵扶助金,得到獎勵的前提是,他們最早響應了國家計劃生育的號召,只生了一個子女或者兩個女兒。 詹副市長向記者介紹了政策執行的情況。這次獎勵,蕪湖市拿了30多萬,而且隨著符合這個獎勵政策的人口越來越多,每年還會往上遞增。對有些人擔心這個政策連續性的問題,詹副市長說:“政策的連續性應該說是會有一定的實現,實現在什么時候,最后大家都是計劃生育家庭的時候,那么這個政策也就是名存實亡了,大家都享受了,所以不是說取消了,大家都是計劃生育家庭的時候就沒有區別了。” 那么這到底是一項什么樣的獎勵扶助制度呢?原來從今年開始,國家確定在西部五個省份和中部九個省份的9個市開展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工作,對農村只有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或子女死亡現無子女的計劃生育家庭,在夫妻年滿60周歲后,由政府給予每人每年600元的獎勵扶助,以使其安度有生之年。蕪湖市成為安徽省的唯一一個試點。 這一次的試點政策與以往不同的是,資金的配套問題完全由中央、省、市解決,受益者全部是農村戶口人員。從經濟上講這是城市對農村的一個反哺。同時它還標志著在我國實行了3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將由“處罰多生”變成“獎勵少生”。是國家計劃生育政向人文關懷轉變的一個標志。 對這項在蕪湖試點的政策,詹副市長很有感觸:“這個試點是非常深得人心的,我們在試點之前也進行了很多調研,這一塊大家是非常擁護,非常深得人心的一點事情,所以我們相信只要是深得人心的事情,就一定能夠做下去,一定能夠做得好,因此一定能夠達到這次試點本來的目的,就是降低人口出生率,保持出生人口性別比的平衡,所以對這一點我們是充滿了信心。” 其實不僅僅是這一項國家的大政方針,還有許多專門針對女孩的政策,比如關愛女孩活動,春蕾計劃 ,在初中升高中的時候,對獨生女戶的小孩,實行加3分制度。獨生子女戶享受一次性補貼1000-2000元制度,還有獨生子女戶、兩女絕育戶優先安排宅基地土地出讓金減免15%等等一系列專門針對女孩的優惠政策。 今年8月1號起,獎勵扶助金開始在全國各試點省市陸續發放,這表明這項在我國實行了3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將由“處罰多生”變成“獎勵少生”。它昭示著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更加尊重人性。它也是穩定低生育水平、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問題的治本之策。但是我們在此還是需要強調的是,由“處罰多生”變成“獎勵少生”并不意味著計劃生育這一國策的放開,因為我們在記住4000萬光棍的同時還要記住到2050年,中國人口將會達到16億,那時中國人口才會實現零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