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195名官員辭職下海 其中不乏知名公司高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7日 06:56 中國青年報 | |||||||||||||||||||||||||||||||||||||||||||||||||||||||||||||||||||||||||||||||||
記者 彭冰 核心提示 通化是吉林省一個僅有40萬市區人口的山城。1995年至今,該市共有195名干部辭職下海,其中地(廳)級干部3人,縣(處)級干部52人,科(局)級干部140人。 下海干部中,3名副市長引人注目:杜衛京,1996年5月下海,現任通化天馬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鄧萬學,1995年11月下海,現與長春一公司合資組建萬勝集團,開發旅游景區;董國志,1995年1月下海,赴珠海自辦公司。 本報吉林通化8月16日電 “有的干部在機關工作多年,仕途再往上走的可能性小了,不如去企業另求發展。有的干部想謀點利益,但提心吊膽,不如去企業,一年拿10萬元、20萬元,心安理得。” 通化市大批干部下海與該市1996年、1998年制定的兩個文件密切相關。為鼓勵機關干部領辦或創辦企業,這兩個文件對到企業工作的機關干部,在原級別待遇和編制、工資、職稱評聘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1997年和1998年前后,當地干部中涌起一股下海熱。 通化市委組織部的一份名單顯示,截至2003年7月,該市共有141名干部下海,其中,辭去現有職務和公務員身份到企業工作的16人,占11.3%;按照《公務員管理暫行條例》規定,工齡滿30年后,主動要求辭去領導職務,提前辦理退休手續,到企業工作的34人,占24.1%;享受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鼓勵干部下海的優惠政策”,離崗后,受聘到企業幫助工作的91人,占64.6%。 通化市一位官員這樣分析干部下海的原因:“有的干部在機關工作多年,仕途再往上走的可能性小了,不如去企業另求發展;有的干部想謀點利益,但提心吊膽,不如去企業,一年拿10萬元、20萬元,心安理得。” 迄今,通化市下海干部中,沒有一人借“3年內保留級別與待遇”的優惠政策重返機關。 “雖然對干部下海現象,群眾的看法不盡相同,但就通化市本地區來講,主流看法是給予充分肯定,但要認真研究,加以規范。” 干部下海前,有關部門是否對他們進行過審計?通化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張作福表示,正職的局長因為是部門的法人代表,所以下海前都要進行審計,但副局級、副縣級和市級干部沒有進行離任審計。 “通化市鼓勵干部下海的政策與腐敗沒有必然的聯系。”通化市委組織部干部教育科科長蘭守堂表示,雖然對干部下海現象,群眾的看法不盡相同,但就通化市本地區來講,主流看法是給予充分肯定,但要認真研究,加以規范。 通化市一位官員說,干部下海使當地經濟發展嘗到了甜頭。“下海干部大多選擇了藥業,1998年到2000年,通化市就新誕生30多家醫藥企業。目前,通化市醫藥企業達到80多家,創造的利稅是財政收入的強有力支撐。” 2003年,中央出臺有關文件對干部下海加以規范。通化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那兩個文件,隨即自動廢止。但記者了解到,在該市即將召開的全市人才工作會議上,當地市委、市政府擬下發一個《進一步加強全市人才工作的意見》。其中部分內容為:由組織選派、本人同意,(機關干部)可到基層去創辦企業,3年內保留職務級別及其他各項福利待遇,3年后不愿回機關者,須辭去公職。 一位熟知內情的當地官員表示,“我們既要鼓勵干部去企業發揮作用,又要免除其后顧之憂,還要不違背中央規定。所以我們從組織委派干部去發展企業、為企業服務這一角度制定了該《意見》。這也是我們能想到的一個萬全之策”。 這位官員說:“在經濟不發達地區還是要鼓勵干部辭職下海”,因為“第一要務是發展,第一關鍵是人才。人才在哪里?在機關。” “權力效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但真正的本領不會消失。當然,我也不否認,我的人際關系能為企業發揮作用。” 中央規定: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在離職和退(離)休后3年內,不準接受原任職務管轄的地區和業務范圍內的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中介機構的聘任,不準個人從事或代理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從事與原任職務管轄業務相關的經商辦企業活動。之所以要設3年的時限,正是要讓干部“權力過期”,防止離職、離退休干部利用權力謀取不正當利益。 根據通化市委組織部干部一科截至2003年7月的統計,141名下海干部中,從業領域與原職權有直接關系的11人,占7.8%;有間接關系的12人,占8.5%;沒有關系的118人,占83.7%。 但蘭守堂告訴記者,通化市鼓勵干部下海的時間是在中央規定出臺之前,當初下海的那批干部,到中央規定出臺時,基本上下海都已滿3年。 下海干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并不否認“曾經的官員身份,使下海干部出面辦事更容易”這種說法。 現身份為民營企業家的某辭職下海干部對記者說:“過去的干部身份,對企業發展有利,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說很重要。比如企業搞基建,假設正常要交100多萬元,但我可能交10多萬元就行,包括各方面的收費,我出面交涉,就可以少收。” 這位企業家說:“對此,我既高興,又悲哀。高興的是,自己為企業省了錢;悲哀的是,這種現象不正常,政策太不透明,經濟環境有問題。有人會說,‘你得了便宜還賣乖’,但我真是難過———我曾在當地做過干部,有這個便利條件,但如果我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外鄉人呢?” 曾任市委副秘書長的張秀玉告訴記者:“如果只有一個企業老板找我,我會考慮他是否想利用我的特殊資源或權力效應,因為我交往的人比較多,多年累積了一定的社會關系,辦事會比較容易。但我下海時,有7個企業老板來找我,爭相邀我去當總經理。我認為,他們看中的是我個人的能力。權力效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但真正的本領不會消失,會留在我身上。如果僅僅憑借自己有人際資源,我不會下海。當然,我也不否認,我的人際關系能為企業發揮作用。” “下海干部社會關系廣,辦事兒好找人,與上面協調方便,靠老關系、老領導的情面,找新來的官員照顧一下,這是不可避免的。在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太健全的情況下,這也可以理解”,一位在職官員如此表示。但他同時強調,“這種所謂的權力效應能管一時就不錯了”。 “如果我現在還是市委副秘書長,那可以說我是紅頂商人。如今我離崗了,還提什么紅頂、藍頂呢?一個離崗的人,還有價值,去企業發揮作用,對此為什么要有非議?” 下海干部算不算紅頂商人?對這個問題,通化市無論在職干部還是下海干部,都持否定看法。 “下海干部與紅頂商人是兩碼事!”通化市委組織部部長張作福表示,干部下海時,機關職務就被免掉了,即使享受優惠政策重回機關,也不一定會被安排到原來的位置上,所以,下海干部已經沒什么權力了。“下海干部與官商是兩個概念。官商是邊當官邊經商,而且經商純粹是個人行為;而干部下海是組織行為,鼓勵干部離崗經商,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如果說兩者可能有相似、交叉的一面,那就是離崗干部還有可能回機關、再掌權。不過,官商是直接行使權力,而離崗的干部可能是間接利用過去的權力。”蘭守堂說。 “所謂的紅頂商人、官商,其實質是官商勾結,官員沒有資本投入卻能無股獲利。我曾經當過干部,現在的確利用過去積累的一些人際資源,但這絕不是官商勾結。對下海干部最根本的理解應是,曾經的干部如今在另一個崗位上做貢獻。”張秀玉說,“如果我現在還是秘書長,那可以說我是紅頂商人。如今我離崗了,還提什么紅頂、藍頂呢?一個離崗的人,還有價值,去企業發揮作用,對此為什么要有非議?” 通化部分下海官員情況表
(通化市委組織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