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進程 需要微觀機制完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4日 10:50 《財經時報》 | ||||||||||
林洛 央行《2004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于8月10日公布。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目前已成為央行固定的、公開的特色產品,也是央行表達其對宏觀經濟判斷和貨幣政策意圖的重要工具。業內人士對此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并借此分析和判斷貨幣政策未來發展趨勢。
《報告》提出下半年要做好六項工作。其中第二條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導金融機構根據貨幣政策取向和貸款風險等因素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支持商業銀行主動負債和自主定價,提高競爭能力”。 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歷來是央行反復強調、積極推進的目標,自2003年以來也確實有了較大進步。目前,貨幣政策實際效果的有限性、結構問題的解決等,都有賴于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但利率市場化的微觀操作,并不像政策層面的操作上那樣簡單地放開即可,在其較長的改革進程中,需要一直“穩步進行”。 2003年底,央行作出決定,從2004年1月1日起,再次擴大利率浮動區間——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可以在中央銀行基準貸款利率的0.9~2倍區間浮動;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率可在中央銀行基準貸款利率的0.9~1.7倍區間浮動。并且放開商業銀行一定程度貸款定價自主權:放開貸款計、結息方式,由銀企雙方協商確定;人民幣中、長期貸款利率由原來的“一年一定”,改為由借貸雙方按商業原則確定,可在合同期間按月、按季、按年調整,也可采用固定利率的確定方式;人民幣5年期以上檔次貸款利率,由金融機構參照人民銀行公布的五年期以上貸款利率自主確定。 據了解,中、長期貸款方式,目前金融機構大多仍實行發放合同期內貸款利率固定的做法。從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看,金融機構向大企業基本在(0.9,1)區間和(1,1.1)居多,中、小型企業向上浮動居多,而最高的為農村信用社向農戶發放貸款,不少已實現了上浮1倍的做法。 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無疑會取得某些預期效果。首先,商業銀行、城鄉信用社效益得到改善。以一年期貸款為例,現行基準利率為5.31%,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后,商業銀行可在4.779%~9.027%區間內、農村信用社可在4.779%~10.62%區間內,按市場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2004年前6個月,金融機構收支相抵后人民幣業務當年盈利億元,較去年同期減虧增盈億元。其次,擴大貸款利率浮動空間,緩解了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金融機構依市場原則、企業信用等級、經營效益目標等因素,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不再因貸款利息收入不足以補償信貸成本和風險而拒絕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從而緩解了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但是據觀察,在利率市場化程度提高以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并沒有充分利用利率風險定價機制。主要表現就是,金融機構使用浮動利率往往集中在兩頭,中間較少,即農村信用社往往使用較高利率,而商業銀行對大企業更多使用較低的利率。因此,農信社在上浮貸款利率、增加利息收入和激勵貸款供給的同時,還沒有綜合考慮農戶的信用狀況、規模大小、經營狀況、發展前景和不同客戶風險狀況等具體因素實行利率定價;而商業銀行之所以不敢輕易使用浮動利率,主要是由于信貸市場的競爭。因為商業銀行一面要追求利潤,同時還要嚴格風險管理,因此,其客戶導向必然是尋求優質客戶、好客戶。為了爭奪這部分客戶,商業銀行之間只能是壓價,而不可能抬高利率。而對于那些風險大的客戶,即使利率抬得再高,銀行也不敢輕易放貸,因為如果最后出現壞賬,利率的收益根本彌補不了本金的損失。 在此背景下,即使進一步放寬貸款浮動區間,也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商業銀行在缺乏定價能力和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原有的浮動利率空間都沒有用足,即使再擴大區間也僅僅是一種象征而已,更何況部分金融機構往往采取簡單的一浮到頂的辦法。 目前,商業銀行貸款要達到像銀行間市場那種真正的市場化利率還有一定的距離。 首先,對于缺乏定價經驗的商業銀行來說,要建立這一體系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它涉及到經營成本、目標利潤率、資金供求關系、市場利率水平、客戶風險等方方面面,面對以往少量或缺失的歷史數據,銀行是否能建立一套科學的定價體系還有待觀望。 其次,即使銀行自己能夠算清楚這筆賬,在市場競爭中也難以做到理性競爭。面對銀行間爭奪優質客戶的相互殺價,銀行懷揣自己的定價體系,是該放棄市場還是“舍命賠君子”?在越是市場化的地方越需要市場約束機制,因此有人士建議,在銀行同業公會下設立利率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并維護主要金融產品的行業價格標準,以減少利率市場化下利率的過度競爭和大幅波動。 最后,市場對利率市場化究竟有多高敏感度?國有企業用國家的錢并不擔心利率的提高,諸如房產之類的高利潤行業也不在乎利率的提高,如果僅僅是銀行具有了約束機制,而企業沒有約束機制,那最后的結果可能是銀行背負更大的風險。 除此之外,社會信用環境也決定了利率市場化的成功與否。因此在利率市場化逐步推進的過程中,應逐步引導金融機構及時根據大到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小到不同的貸款對象、種類和金額,按照差別化原則和市場化原則,制定出合理的貸款“價格”管理辦法,以將制度建設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