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半小時》:酷熱難耐高溫傷了農民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0日 22:02 CCTV《經濟半小時》 | |||||||||||||||
這幾天,全國出現罕見的高溫。不少地方最高氣溫都在35度以上。這對在城里務工的農民工來說,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東莞是外來務工人員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很多服裝、鞋帽、玩具廠里,聚集了大量農民工。炎炎夏日下,他們怎么工作和生活?來看看《經
下午的兩點鐘,目前室外的溫度已經達到了38度,但是在我旁邊的這個位于東莞市萬江區的一個服裝加工廠里呢,一些工人們依然在進行正常的工作。 在這家名為茗洋制衣的服裝廠里,記者看到,用來加工服裝的廠房是20年前的舊樓改造而成的,而破舊的窗戶也被防盜網和鋼條封的嚴嚴實實,20幾個男、女工人正冒著高溫在這個500平方米左右的簡陋廠房里加工服裝。工人告訴記者,她們從早上八點工作到十二點,下午一點半又上到五點半,六點半又加班到十點,趕貨的話就得到十二點。最趕的時候是從早上八點一直到晚上十二點。 記者發現,整個廠房里唯一用來降溫的工具就是這些吊扇,而為了省電,大部分電扇也都處于關閉的狀態,廠房門口的這塊小黑板還寫著“晚上正常上班”的字樣,而旁邊墻上的袋子里也裝滿了考勤卡,這意味著,為了趕制服裝,這些工人們又將在酷熱的廠房里度過一個不眠之夜。工人表示,有貨反正就要趕了,貨緊的話,肯定要趕貨了,氣溫再高還是要工作。 高溫天氣下存在隱患的不僅僅是這些簡陋的廠房,就在距離這家服裝加工廠大約200米遠的地方,記者來到了一家制鞋廠的工人宿舍,這個不足50平方米的房間被薄薄的木板分成了6個單間,成了工人們的家。在這個湖北籍工人的宿舍里,記者看到,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里除了一張床,就再也放不下其它的大件物品,房間的墻壁是這種幾乎沒有隔音效果的三合板,而這些破舊的塑料布則成了房子的屋頂,在38度左右的高溫下,整個房間里用來降溫的也只有一個放在床頭的小風扇。 工人們告訴記者,最熱的時候一晚只能睡四五個小時,第二天還要工作,這樣休息不好還要接著工作,有的時候壓力還是很大的。 在東莞市萬江區的一家私人制衣廠的職工宿舍,記者看到整個宿舍的大門是這種完全封閉的鐵皮門,用來通風的也只有這個鐵皮門旁邊大約不足半平方米大小的一個窗戶,而實際上在這個面積大約有十幾平方米的房間里,卻居住著至少六名外來打工的工人。 在位于這家制衣廠二樓的宿舍,記者看到,封閉的鐵皮門上用粉筆標著男女宿舍的編號,原本就很狹小的窗戶上還掛著工人們的衣物,進入房間之后,記者發現,工人們所住的還是這種老式的高低床,整個宿舍里除了屋頂上的兩臺小風扇之外,就再也找不到其它降溫的工具,而掛在床頭上的這些布簾卻擋住了這些原本就十分微弱的風。 采訪中,不少工人也告訴記者,即使天氣再炎熱,但只要有定單,他們都要加班加點繼續工作。然而,記者發現,高溫下的避暑措施卻幾乎是個空白。 今年入夏以來,廣東出現了歷史罕見的高溫。廣州3次出現38℃以上的天氣,相當于這之前半個多世紀高溫次數的總和。短短幾天的時間里,廣州就有49人中暑死亡,其中大部分都是外來的民工。我們剛材看到的東莞,離廣州只有50公里,它的情況又如何呢?《經濟半小時》的記者又進行了進一步調查。 為了了解外來務工人員健康狀況,記者首先來到了東莞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在指揮中心的調度室里,記者見到了這張7月份的急救記錄,記者發現,在這份記錄上,因為中暑請求緊急救援的占到了相當大的比例,而報警地點則大多是建筑工地或者工業園區。廣東省東莞市120指揮中心調度室室長林國輝告訴記者,像這樣的在工地上或工棚工作時中暑的情況占到整個中暑情況人員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左右。 120急救指揮中心的說法,記者也在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東莞市厚街鎮醫院急診科得到了證實。在急診科的病歷上,記者發現,7月份醫院搶救了多例中暑病人,大多都是附近工廠的工人,一些病人的病情曾經極其危重。 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劉耀告訴記者,他們所收治的中暑病人中重病人有八個,都是一些打工的。 東莞市120指揮中心的副主任孔玉嫻也告訴記者,這些工人大多是在高溫環境下連續工作,才出現了突發性的中暑,工作條件的惡劣是引起工人中暑的直接原因。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雖然在接到報警之后,120指揮中心緊急調撥車輛對這些中暑的外來工進行搶救,但是,由于不少中暑的工人是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才撥打的報警電話,因此,搶救無效死亡的事件也有發生,在東莞市衛生局提供的死亡記錄上,記者看到,僅7月份,因中暑死亡的就有3人,他們的身份均為外來勞工。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些外來工死亡的原因,記者再一次來到了東莞市厚街鎮醫院,在7月份全市有記載的因中暑死亡的三名外來工中,有兩人就死于厚街鎮醫院的重癥監護室,厚街醫院內科副主任汪和旺至今還清楚的記得這兩位工人的病情。她告訴記者,這兩例病人入院以后,大概就不到五個小時基本上進入一個高危狀態,完全處于彌漫性血管,口腔,鼻腔全部都是血腥的。 汪和旺還告訴記者,在死亡的這兩名外來工中,45歲王明病情尤為嚴重,在送到醫院重癥監護室后不到5個小時,便出現了腦出血和嚴重的呼吸衰竭,搶救無效而死亡,那么,王明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如此嚴重的中暑呢?按照死亡記錄上的地址,記者找到了王明生前工作的厚街鎮勵發制衣廠,面對記者的疑問,制衣廠的經理助理夏永紅是這樣回答的,“根據我們本身自己的醫生診斷和醫院的反映情況,我們初步懷疑他身子本身有一定的問題! 雖然目前王明在中暑死亡之前是否有健康隱患還不得而知,但是,制衣廠的中方廠長尹啟芳也向記者坦言,在法律上對高溫作業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目前廠里的避暑降溫措施只能靠自發進行。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今年夏天多次出現務工人員中暑死亡事件,已經引起了廣東省有關部門的關注。廣東省人大代表近日提交建議,要求把工人中暑致死列為安全事故,追究相關企業負責人的責任。同時,應該設立高溫休假制度和高溫預警應急保障機制。突遇罕見高溫,給廣東,也給全國很多地方提了個醒,應該完善法律法規,保護農民工在高溫天氣里的合法權益。 武漢農民工高溫作業體驗 武漢夏季的高溫在全國都是有名的,是我國的四大火爐之一。今天武漢市的最高氣溫就達到了37度。據了解,現在武漢市的建筑工地多達3000多個,在這些工地務工的農民工,高溫天氣里又是如何工作的呢?最近幾天《經濟半小時》的記者殷莉對武漢市的10多家建筑工地進行了采訪。 8月7日和8月8日這兩天,天氣預報報出武漢市的最高氣溫都是 36攝氏度,對于生活在火爐中的武漢人來說,這樣的溫度并不少見。 不過在熱浪滾滾的路面上,溫度顯然更高。 在下午兩點半鐘,記者用溫度計測試了當時的地表溫度,大約10分鐘以后,被太陽烤得發燙的溫度計上顯示,地面溫度為54度。然而在幾家建筑工地,記者看到在這樣的烈日下干活的民工并不少。他們告訴記者,每天要干十個小時左右,這大熱天的,流這么多汗,身體很是吃不消。 此時記者注意到旁邊,一個民工正在用礦泉水瓶接自來水喝。她告訴記者,天熱太渴,工地沒給買水,有時只能喝自來水。有時買水喝,像這樣的天氣,每天得花四、五元,而他們每天包括生活費只能掙三十多元。 這位民工告訴記者,吃飯和喝水是他最大的開銷,每天至少得花去10多塊錢,這對他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因為這占到了他每天收入的三分之一。所以有時候為了省錢,他也喝自來水。他說,這個工地上的很多民工都是這樣。 根據武漢市的有關規定,每個工地都必須給民工提供茶水或飲料以及防暑降溫的藥品。那么為什么這個工地連幾乎沒有成本的涼開水都不給民工提供呢?在民工們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工地上的一位施工負責人。這位負責人表示,他們給工人提供了防暑降溫的東西和茶水,但是當記者提出要看一下時,這位工作人員匆匆離去。工地的一名電焊工表示,他們這里沒有發過防暑降溫的東西。 在走訪了10多家工地以后,記者了解到,像這樣連茶水都不給民工提供的工地只是少數,不過發放防暑降溫藥品如人丹、十滴水的工地也不多見。 農民工頭頂炎炎烈日,在工地上挑沙搬磚的滋味,是我們外人很難想象的,就這樣,一天要干上10個多小時。在工地上勞累了一天,農民工回到了住處,他們生活的條件怎么樣呢?記者繼續進行了調查。 武漢農民工生活體驗 一片簡易的磚房就是某工地民工住的地方。在這個比較大的一個房間里,幾個民工正在休息。 記者:你們這個屋子里住了多少人? 農民工:大概得有10個人 。 記者:10個人是吧,那么多人晚上在這個房間睡覺熱嗎? 農民工:熱得要死了。 記者:你們以前去的工地條件和這比怎么樣? 農民工:好多了,(這條件是)最差的。 記者:有沒有跟老板工頭反映過?希望他們改善,提出要求沒有? 農民工:反映過,但是沒改過。 盡管是下午四點多鐘,外面艷陽高照,然而這間屋子里即便亮著燈還是十分昏暗。房間里沒有窗子,只有屋頂上的墻縫能夠讓人感覺到現在還是白天。而這片宿舍區里幾乎每個房間都沒有窗子。記者測試了一下,房間的溫度為36度。 一位年紀較大的農民工表示,這個屋房間太矮了,又不透風,實在是住不得。有電扇都不一定睡得著。 這位民工告訴我們,電扇都是民工們自己買的。幾乎所有的工地都是這樣。不過就這樣一個幾十塊錢的小風扇也不是每個民工都買得起。 盡管快到深夜12點了,天氣仍然十分悶熱。記者測量了一下,這時的溫度是31度。在馬路邊這個臨時搭建的簡易工棚里,記者看到有的民工甚至把電扇報在懷里。民工們很多都是兩個人睡一張床,用一部電扇。不過就在絕大多數的民工都已經熟睡的時候,另外一些民工卻仍然在工作。 工人們告訴記者,他們從早上8點干到中午,然后從下午3點鐘干到吃晚飯,晚上是8點鐘之后再干到凌晨一兩點,每天都是這樣. 一個年僅18歲的農民工告訴我們,他每天都要干14個小時左右的活,但是為了賺錢,為了吃飯,沒辦法。 接近中午12點,上午干了五個多小時活的農民工們終于可以歇歇、吃頓午餐了。和平時一樣,今天中午同樣是三塊錢一份的兩菜一湯,記者發現今天的菜里沒有肉。農民工說,伙食還可以過得去,肥肉6元一斤,不可能天天給肉吃。不過即便是這樣一份3元的飯菜,對一些民工來說仍然難以承受的負擔。一名農民工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天工錢30多元,吃喝8元,算上早餐就是10元,還剩20元,如果賺不到錢,下午就走了。 農民工們說,工地里每天都有人來,有人走。很多人一年要換好幾個地方做工,誰也不知道幾個月后他們會在哪里落腳。 在這里,筆者也提醒農民工,可以用法律法規來保護自己的權益。我們國家的《勞動法》明確規定:在高溫條件里,用人單位必須提供降溫消暑的規范設施,高溫補貼也應按時發放。那么,對一些建筑工地無視農民工高溫作業中的權益問題,勞動部門又會如何處理呢? 武漢市政府表態 我們在采訪中得知,每年夏季,落實高溫天氣的防暑降溫都是武漢市勞動部門和安全生產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的記者從武漢市有關部門了解到,截至目前為止,武漢今年還沒有發生一起民工中暑死亡的事故。那么,武漢是如何來保證農民工高溫作業的權益呢? 在武漢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記者了解到,對于高溫作業民工的管理,有好幾家政府部門在做這項工作。武漢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政策法規處處長黃漢河表示,2001年政府機構改革以后,有些職能分解了具體分工,勞動保障部門這塊,勞動保護這塊,還是應該在管。安全生產有安全生產管理局,疾病這塊有衛生局,所以這個方面,三個部門分別就把原來的都分解了。 武漢市安全生產監督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今年6月以來市政府、市安全生產委員會還有湖北省建設廳等多家機構都曾發文,提出要加強高溫季節的安全工作。至于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武漢市城建安全生產管理站,則每天都會派出工作人員到工地進行檢查。范樹亭副站長告訴記者,他自己每年都至少要跑200家工地。不過由于武漢市有3000多家工地,而全市檢察員總共只有60多人,所以這項工作對他們來說并不容易。對于記者反映的情況,范樹亭副站長表示: 不排除有一些企業追逐利益,一些民工賺錢心切,然后搞這些事情。然后下一步要重點加強對這方面的檢查,這是最基本的作業條件保障。 在記者離開武漢以后,武漢市城建安全生產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對我們記者采訪的部分工地進行了檢查,施工現場存在的不足之處和一些問題經過查證是屬實的。他們連夜召集了五環廣場項目的建設單位和兩個施工單位及監理單位,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通報和研究。第二天上午,工作人員全部到現場檢查了落實情況。兩個施工單位都做出了決定,湖北鄂墾公司還發了專門的文件,廣廈湖北六建他們專門搞了一個整改措施。而且其它的項目都要以此為戒,舉一反三,都要開展檢查。 記者在前面工地調查中發現的問題,也受到了武漢市建設委員會的高度重視。我手上拿的這一份傳真,就是武漢市建委今天下發的一份關于高溫季節安全生產的緊急通知。通知中,他們對落實建筑工地防暑降溫工作做出了更加詳細的規定。同時,還對侵害農民工權益的兩個工地做出了處罰決定。那么,對于如何保護高溫天氣下的農民工,我們有沒有更加有效的辦法呢?今天我們還專訪了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規劃科技司副司長何學秋。 何學秋告訴記者,對于高溫情況下,那些仍然強制工人加班工作,并造成人身傷亡的,其性質將與其他安全生產事故相同。作為國家安全生產局,都會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程序,依法進行處理。有些違法的企業,出了事故以后,還要進行罰款。 何學秋還告訴記者,入了保險之后,受到傷害的民工、外來務工人員如果出了傷亡事故,按照保險有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賠償。企業如果違法,受到傷害者可以請求企業追加賠償,如果是特別嚴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停產。 據中央中央氣象臺最新發布的高溫警報:今天白天,江南、華南大部、江淮、黃淮、漢水流域以及貴州東部、四川東部、重慶等地將出現35~37℃的高溫天氣。其中浙江中西部、江西中東部、福建西北部以及重慶等地區氣溫更是可達38~40℃,并且這種天氣還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何學秋告訴記者,這種氣溫下,建筑工地的民工和工廠里的外來務工人員如果缺乏勞動保護,容易造成中暑或傷亡。因此,高溫情況下,企業更要加強對工人的勞動保護。比如:進行體檢,讓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工人脫離高溫工作環境、工作時間盡量避開高溫時段、配備清涼的含鹽飲料、配備足夠的遮陽用具。 何學秋告訴記者,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對包括高溫作業在內的一系列涉及勞動保護的法規條例進行研究,并會對其中一些相關條款作出修訂,這些將為農民工今后爭取改善自己的工作生活條件提供法律上的基礎。 另外,《經濟半小時》昨天播出了救助艾滋孤兒的節目。有不少愛心家庭給欄目來電話,要求收養艾滋孤兒。明天下午兩點半,《經濟半小時》欄目將和國家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在中國科技館,聯合推出一次愛心活動,讓艾滋孤兒和愛心家庭見面。有意參加這次活動的觀眾朋友可以和我們聯系,聯系電話是010-68508172、68508010。 《經濟半小時》首播:21:30,重播:12:35 記者:周人杰 殷莉 李杰 陳艷波 沈炎 樊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