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構成了我們社會的中間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9日 06:48 中國青年報 | |||||||||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 他們一般居住在大城市,受過高等教育,從事非體力性勞動,以知識與技能服務于社會,家庭年收入達到中等以上水平 編者按:針對近日發布的《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報告,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陸學藝表
對于社會中間層這一群體的研究,一直是我國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學者們的這份研究報告,有助于我們對這一社會群體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該項調查執行時間為2002年~2004年,由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承擔課題研究,共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五大城市居民生活狀況進行了兩次電話調查,有效樣本3038個,并進行了120人次的深度訪談。課題組成員包括:周曉虹、陳友華、許榮、沈暉、王建平、張春明、王奕紅、陳曙紅、王曉燕、連連、胡翼青、杜駿飛。 “哪些人構成了我們社會的中間層?我能算是其中的一員嗎?” 北京一家高科技企業的副總經理,在接受課題組訪談時向我們提出了這樣的反問。他的疑問在當下有一定的代表性———盡管從客觀上說,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我國社會構成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形成了一個日益增長的中間層,但關于這一階層群體的界定標準以及具體的人口比例,在我國一直還沒有明確的說法。 在我們這項研究中,經過反復的學術討論和大量的調查分析,我們傾向于這樣定義我國的社會中間層:他們是受過高等教育,從事非體力性勞動,以知識與技能服務于社會,家庭年收入達到中等以上水平的大城市居民。 從定義中不難看出:這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不簡單等同于財富地位,而是更多地負有對社會和文化的責任。 社會參與:他們喜歡參加網上討論 調查顯示,在社會性的政治參與方式上,處于社會中間層的人更傾向于直接參與。他們中有47%的人認為“直接參與”是公民政治參與的最好形式,而在其他群體中,這一比例為39%。 當被問及“關于公民的政治參與,您認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時,選擇“渠道不暢通”的社會中間層人數明顯多于其他群體。不過,社會中間層與其他群體一樣,對國家和當地大事透明度的關注度都很高,只是他們中有許多人感覺“參與不起作用”。 這意味著,相對于其他群體而言,我國社會的中間層具有更高的政治參與意識,但現有的公民社會政治參與渠道上的各種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參政熱情。 在回答“您認為,有關改革的各種舉措中,應該從哪些方面首先抓起”這一問題時,無論在哪個階層看來,“反腐倡廉”均是獲選率最高的選項。但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社會中間層和其他群體的關注點明顯不同:他們更關注“言論、出版自由”,而其他群體則認為“反腐倡廉”和“縮小貧富差距”是改革的各項舉措中應該首先涉及的。 現階段,處于社會中間層面的公民更愿意用什么樣的方式參與社會公共生活?調查顯示,與利用傳統渠道,如“向媒體投訴”、“參加政治、公益社團”等方式相比,他們更傾向于使用“在網上參加討論”的方式來參與社會公共生活。這一方式的獲選率為33%,高居第一位。與此相對照,其他群體則更愿意“參與社區選舉、管理”(34%)。 文化品位:他們明顯偏好文藝、財經、自然科學類書籍和周報 按照傳統的理解,品位總是與藝術展覽、音樂會等高雅文化聯系在一起。我們的調查顯示,當下在國內,經常涉足這類文化活動的人極少,不足以形成一個固定的群體。但在一些具體的點上,中間階層的人與其他群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 比如,在書籍報刊的閱讀上,社會中間層的人明顯偏好文藝、財經、自然科學等類別的書籍。值得注意的是,他們與其他群體在對有關子女教育的書籍閱讀上,都表現出同樣的偏好。這說明在我國,不同階層對下一代都寄予了同樣殷切的期望。 在報紙與雜志的閱讀偏好上,雖然晚報、晨報、都市報類是市民們的共同選擇,但有20%的中間階層的人會再看一些周報或周末報,這個比例幾乎是其他群體的兩倍。 社會的中間階層之所以還沒有形成屬于自己的品位,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文化藝術活動舉辦得相對較少,文化消費的市場還不夠活躍,未能培養出人們的消費欣賞習慣;另一方面,文化品位的培養也是需要一定的代際積累的,但由于現階段社會發展迅速,社會流動頻繁,目前我國社會中間層人群還缺乏這樣堅實的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