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政要的“對日新思維” 為什么堅持對日招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8日 12:20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首席記者 仲偉志 南京報道 距離一年一度的南京金秋經貿洽談會為期不遠。盡管有來自民間輿論的壓力,但南京市政府依然將日本列為頭號招商重點。今年3月,南京市長蔣宏坤曾經率領一個規模龐大的招商團遠赴日本,在東京召開投資環境說明會的時候,會場加座都供不應求。現在他們認為,春天的播種應該在秋天得到回報。
南京市政府的開放策略并沒有得到公眾更多的贊美。人們對公共事務的判斷,難免積聚了個人對世事的觀感:經歷過侵華日軍野蠻屠城的南京,在中日關系的大坐標當中,從來就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它是戰爭與恥辱的紀念碑,是中華民族的傷心之地——在這樣一座彌漫著30萬同胞冤魂的城市,政府為什么要向日本商人洞開城門? 南京政要的“對日新思維” 在調任南京之后,蔣宏坤市長并不是第一次去日本。2003年3月,當時還是常務副市長的蔣宏坤,帶著一個近百人的南京市政府招商團,從東京到大阪,再到名古屋,浩浩蕩蕩,推出了37個招商項目,總投資達106億美元,是南京境外招商的巔峰之作。 招商團不僅對日資表現出了健壯的胃口,他們此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展示南京全城、全面、全方位開放的嶄新形象”。為此,南京小紅花藝術團、南京云錦表演藝術團先期赴日,舉辦“中國南京日—走進南京”活動,營造聲勢。 “日本記者關心南京大屠殺,我們做了很多解釋。”招商團成員、南京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政策法規處向紹明處長說,“歷史是歷史,招商是招商。” 向紹明正在修改一份關于全市開放型經濟運行的情況報告。他說,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現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精心準備下半年南京市政府組織的各大招商活動,其中“金秋會”已從貿展為主轉向招商為主,重點招商區域是日韓臺,重中之重是日本。 據他講,第一次到東京,蔣宏坤就直接從機場趕往住友商事株式會社拜訪客商,在當地召開的每一次投資環境說明會上,市長都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宣傳南京的投資環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誠意。與此同時,他們還動員在南京投資的日商現身說法,鼓動更多的日本企業到南京投資。 毫無疑問,日商投資南京,首要關心自身安全問題。南京市政府也一直在尋求妥善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承諾。2002年12月,南京方面在大屠殺65周年紀念集會上發表了《南京和平宣言》,表示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其中一個重要策略是,推動和平教育,將南京塑造成與德累斯頓、廣島、長崎一樣的“國際和平城市”,并在一些場合打出了“博愛之都”的旗幟。 久居南京的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沈立人說,要把南京大屠殺的賬記在日本軍國主義者頭上,而不是記在日本人民頭上,也不能記在日本企業的頭上,將政治與經濟混為一談。 據報道,曾有南京市政協委員建議將“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改名為“中國南京國際和平中心”,遭到眾多南京市民及海內外華人的抗議。這樣一條建議激發的反應,后來由南京市有關部門出面否認才得以平息,但是《南京和平宣言》所傳達出的擯棄仇恨教育的思想,還是讓許多人士深感不快。 2003年12月1日,中共南京市委書記羅志軍也率團赴日本,舉行規模更大的城市形象推介活動。這一年是中日友好條約簽定25周年,也是中日第一對友好城市南京—名古屋結好25周年,羅志軍在這座日本工業重鎮發表了令人注目的談話:我們一直在對市民進行“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歷史教育,這樣的教育沒有錯,我們不會改變,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與時俱進,面向未來。 羅表示,在南京的日資企業家、日本友人“非常安全”,南京的投資環境也“十分優良”。 對羅志軍這番友好而謹慎的談話,日本共同社解讀為南京“將以適合于當代社會的方式改變南京大屠殺事件的教育”,“通過和平教育緩和市民的對日感情,整備投資環境”。這樣的信息經過互聯網傳遞到中國之后,引發了極大的輿論風潮,一些“逢日必反”的網站發出成千上萬的帖子聲討南京。 有人指出,以色列和德國建交多年,德國道歉多年,但以色列從未淡化過奧斯維辛的教育;有人質問:難道南京沒有日本的資金就發展不起來嗎? 南京為什么堅持對日招商 由于國家對開發區用地進行清理整頓,一些項目難以落實,已經大大影響到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進度。據悉,今年南京市重點開發區的外資工作很難完成預定目標。向紹明說,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南京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正處于關鍵時刻,事關全市經濟大局,必須盤活現有存量土地,清理占而不用的土地,努力提高外資項目的承載能力。總之,是要“舉全市之力”招商引資。 顯然,追求“全面開放、全城開放、全方位開放”的南京并不是僅僅對日招商,來自香港的投資其實更多。那么,南京為什么一定要將對日招商作為重中之重呢? 對此,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沈立人說,南京市為自己制訂了一個“電汽化”的產業發展目標,即重點培植已經具有一定基礎的電子信息、汽車制造、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這三大產業恰好是日本新一輪產業轉移的重點領域,若能夠爭取到足夠多的日資大項目,對于南京而言無疑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對日招商是全球性的競爭,” 向紹明說,“俄羅斯、巴西、印度以及東南亞國家都在爭取日本投資,而且很有成效,南京要向國際資本要生產力,必須抓住這個現實的增長點。” 但是更激烈的競爭并非來自全球,恰恰來自江蘇本省。 迄今,日本已經是南京對外貿易和經濟合作的重要伙伴,日本企業在南京投資項目達到386個,其中許多世界五百強企業——如三井、伊藤忠、東芝、富士通、日商巖井、夏普等——均有較大規模投資,而且收益良好。但是,若拿這個數字與江蘇的“B牌城市”無錫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無錫共有7000多家外資企業,其中日資企業超過1/10,日資總量占江蘇省一半,占日本對華投資的1/6,是名不虛傳的“日資高地”。無錫市委書記王榮赴日招商,曾受小泉首相接見。這位長著一張娃娃臉的市委書記說起日本來一臉春風:無錫與日本之間不僅有經貿合作,文化領域的交流更早、更廣,《無錫旅情》這首歌至今還在日本民間廣為流傳。 此外,以“臺商高地”而聞名的蘇州喊出了“鞏固臺資,主攻日韓”的招商口號,赴日招商活動連綿不斷。與蘇州市主要工業指標對比,南京的國有工業略勝一籌,私營工業小有差距,但在開放型經濟方面,南京卻難望蘇州之項背,這直接拉大了南京與蘇州的工業總量差距。南京市統計局的一份調研報告指出,南京必須在招商引資方面加大力度,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外資落戶南京,才能在根本上縮小與蘇州在經濟體量上的差距。 一般來說,一個區域在某方面資源的增加,是以其它地區相同資源的減少和不增加為條件的,因為在某一個時間點上資源總量不會改變。所以,與無錫、蘇州爭奪日本投資,似乎成為南京加快區域發展、捍衛城市尊嚴的一大法寶。 在境外招商期間,一直有人追問蔣宏坤:南京投資環境和蘇州、無錫相比有何不同?曾經擔任張家港(隸屬蘇州)市委書記的蔣回答:從城市功能上看,南京是區域性的中心城市,擁有國際航空港;從區位條件上看,南京是產品銷往中國中西部的樞紐站;從人才資源上看,南京在校大學生超過30萬人,科技人才達35萬;從產業基礎上講,南京是中國重要的石油化工、電子信息、車輛制造基地。 在他們看來,日本投資者沒有理由回避一座擁有如此良好基礎條件的寬容而和平的城市。 但在蔣宏坤、羅志軍先后來到名古屋之前,名古屋市的主要商務官員沒有去過南京。名古屋的企業在中國投資者已有很多,但與南京的經貿合作寥若晨星。其實,日本城市都對南京心存畏懼,了解極少。而南京以外的很多江蘇城市年年赴日舉行招商活動,迎來送往,好不熱鬧。 據向紹明介紹,現在南京決意迎頭趕超。他們以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的先進城市和蘇州、無錫等省內先進城市為學習趕超的參照系,建立了以月通報、季講評為重點的利用外資目標考核體系,“努力提高招商工作的實效性與針對性”。這個“針對性”,主要就是針對日韓臺,從另一個角度說,也就是針對是蘇州和無錫。 盡管有激進者呼吁發動“第二次抗日戰爭”——抵制日貨、抵制日資、抵制馬立誠式的“對日新思維”,但地方政府的動機簡單而實惠:引進更多項目,提供更多崗位,讓企業創造更多的生產性利潤,從而擴大收益分享。在這里,經濟理性取代了恩怨糾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