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糧改進入“深水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8日 10:3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范利祥 安徽報道 改到難處是人員,改到深處是產權。 8月4日下午,安徽省糧食局一位官員透露,該省將在全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中推行第二步改革,即產權改革。
該官員表示,安徽省糧食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安徽省分行、安徽省審計廳等幾個部門組成的聯合調研組正在全省實施緊鑼密鼓的調研工作。 “今年全部推廣,明年全部完成。”該官員介紹,安徽省國有糧食企業第二步改革將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總體要求,以資產重組、產權改革為核心,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國有糧食企業戰略性調整和改造,使國有糧食企業成為具有很強競爭力的市場主體。 對于這項改革,安徽省糧食局沒有設定固定的模式。該局局長桂梅生甚至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表示:“不要等省里文件,即使將來與省里文件有相違背的也沒有關系,允許探索,只要搞活。” 其實,在產權改革在全省推開之前,安徽省南陵縣已經“偷偷搞開了”,效果非常明顯,引起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總行的重視,并把其概括為“南陵模式”(詳見本報2004年4月1日《安徽南陵模式:“無震蕩糧改”的秘密》)。 “我們準備在全省推廣‘南陵模式’!卑不帐〖Z食局人事處副處長汪為會表示。 不過,從安徽全省的糧改實際來看,推行產權改革決非易事!捌鋵崗慕衲昴瓿蹙痛蛩阃菩械诙礁母铮捎谧枇μ,遲遲沒有動。”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化解“三老”難題 時至今日,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的安徽省,其國有糧食企業的第一步改革已經接近尾聲。汪為會表示,第一步改革針對的主要是積重難返的“三老”(老人、老糧、老賬)問題。 其中,如何合理處理國有糧食企業中的“老人”,這是糧食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老人’問題不解決好,一切都是白談,甚至會引起社會上的不穩定。”安徽省糧食行業協會一位專家表示。 負責第一步改革的汪為會表示,安徽省糧食局沒搞“一刀切”,而是“一企一策”。即在分流安置富余職工時,安徽省采取了“五個一批”的策略:擇優聘用一批;自愿解除一批;內部退養(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職工實行企業內部退養,由企業發放一定生活費,按規定為其繳納養老保險費,待達到退休年齡時正式辦理退休手續)一批;協保養老(協議保留養老保險關系,按規定為其繳納養老保險費,待到內退年齡時,辦理內退手續,享受內退人員待遇)一批;逐步脫鉤一批。 第一步改革是從2002年4月開始的。安徽省糧食局提供的統計數據表明,改革前,安徽糧食系統有12萬名員工(不包括附營企業6萬名職工),而且拖欠職工工資現象十分嚴重。 而截止到2003年底,全省94個市縣共有10.4萬人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其中7.9萬人徹底“脫鉤”,1.1萬人辦理了內部退養和協議保留手續,目前實際在崗的人員僅為2.9萬余人。2004年1-3月,又有近2000人解除了勞動關系。 對于“老糧”問題,截至2001年上半年,安徽全省庫存“老糧”最高時達到125億公斤;而到2003年底,全省只剩下不到25億公斤的“老糧”庫存。而目前全省基本銷完,正在逐縣進行清倉兜底,價差虧損財政認賬。 “老賬”問題,1998年以前形成的第一輪虧損106億元,1998年5月31日至2003年6月31日形成的第二輪虧損80億元,還有部分陳糧消化需要20億至30億元。這些多屬政策性掛賬。已經安徽省政府組織的審計基本確認,原則上能掛的基本都掛起來。 汪為會介紹,目前基本做到了“老人走得穩,老糧銷得快,老賬掛得實”。 力除改革暗流 上述安徽省糧食協會專家表示,安徽省在今年年初,就打算在全省全面實施第二步改革。“現在看來,當時考慮得不是很完善,有些倉促!焙髞聿糠挚h市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這也是省糧食局在全省展開緊急調研的原因之一。 該專家透露,5月19日,一份標有“加急”的“內部明電”(皖糧明電2004 35號)緊急下發到該省各縣市糧食主管部門。這份名為《關于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第二步改革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中透露,少數縣(市、區)在推行第二步改革中,簡單地一“賣”了之,一“租”了之,把民營化作為第二步改革的主要形式,并且不向省局上報改革方案和進展情況。 為此,“內部明電”要求,各地在推進第二步改革過程中,要“規范操作程序”,嚴格審批制度,按程序清產核資,合理定價,公開交易,實行依法規范操作,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銀行債權不懸空。 不僅如此,本報記者在實際采訪中了解到,即使在第一步改革中,安徽省有不少縣市操作并不規范,出現“走調”。 前述安徽省糧食局官員透露,當前最突出的困難是,第一步改革中資金缺口多達5.7億元;企業承擔內退、協保人員的各項費用仍然較重。因此,有不少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在改革過程中為支付改革成本不斷擠占、挪用糧食收購資金。 此外,在籌集改革資金方面,安徽省很多糧食購銷企業大量收取競爭上崗人員交納的“風險保證金”。 安徽省某基層糧站站長向本報記者透露,該糧站實施第一步改革,為安置人員需要50多萬元的資金,但缺口32萬元!啊仓觅M’跟不上,就要求職工先下崗,所以很多職工紛紛上訪!痹摷Z站站長無奈地表示,“實在沒有辦法了,我們就向重新上崗的職工收取了‘上崗保證金’! 他表示,后來“省里規定不允許這樣搞,但錢又補不上來”,所以該糧站“就把這些‘保證金’全部退回給職工”,然后“換個方式,向新上崗職工借錢支付給下崗職工”,“這跟收取‘保證金’并沒有質的差別”。他說。 農發行安徽分行對安徽全省糧食改革的調查結果還表明,有的地方由地方財政暫時墊付不足部分,如南陵縣財政就先期墊付了400萬元的養老保險金。這樣可能造成新的隱患。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一些縣市在第一步改革中盡管組建了各種各樣的糧食購銷企業,但這些企業的董事長多由地方糧食局領導兼任,或由地方糧食主管部門選定企業董事長人選。這樣就造成政企沒有徹底分開。從長遠發展看,這將會成為第二步改革的極大阻礙。 而且,在前幾年全省國有糧食企業的附營企業基本上已經實現剝離,截止到今年3月,安徽全省國有糧食企業現有獨立核算附營企業638戶,有429戶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占企業總數的67%。 “我們曾希望能引進省外的資本進來購買這些國有購銷企業,但由于糧食加工企業早就賣掉了,不利于糧食深加工,利潤很薄,所以他們不愿意收購這些單純做購銷業務的流通企業。”安徽省糧食局官員如是表示,由于現有糧食購銷企業零散地分布在各縣市,規模大多很小,不利于組建企業集團,這會從總體上影響了全省糧食企業抗御國際風險的能力,甚至“影響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 而這些正是安徽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無法展開真正意義上的產權改革的最大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