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荒”影響長三角的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8日 10:13 新華網 | ||||||||||
新華社記者 何玲玲、黃深鋼、裘立華 炎炎夏日里,因為耗電巨大,讓上海人倍感自豪的亮燈工程被關閉了;在南京,所有的政府機關辦公室被要求將空調溫度適當調高;在浙江,不少人家用節能燈換掉了白熾燈。
“電荒”,使長三角的人們在“抗缺電”運動中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正改變著長三角的經濟結構。 “電荒”促使長三角地區經濟結構調整 據測算,浙江省電網供電能力在1200萬千瓦左右,而預計今夏全省最高用電需求為1900萬千瓦,高峰最大電力缺口為430萬至630萬千瓦時。目前浙江的用電負荷率已達97.4%,白天晚上基本持平,已無峰值和谷值。 上海電力部門預測,今夏最高用電負荷將達1670萬千瓦,同比增長15.2%。在不考慮備用應急電力的情況下,上海電力缺口仍高達312萬千瓦。如考慮備用應急電力,缺口將達400萬千瓦以上。 江蘇前5個月的151天有141天限電,可以說全年性、完全性缺電局面已經出現。夏季用電高峰時期,全省實際供電能力為2400萬千瓦,而最高需求將達到3150萬千瓦,電力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前所未有。 不可忽視的是,今夏長三角“電荒”的出現有著必然之因。以浙江為例,在“電荒”來臨之前的20多年里,浙江GDP年均增長13.1%,比全國平均增幅高3.7個百分點。去年在非典疫情和高溫干旱的嚴重影響下,仍取得了14%的增幅。然而,專家們指出,浙江經濟奇跡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依靠了對資源的高消耗乃至過度消耗。統計顯示,浙江萬元GDP耗電約1340千瓦時,單位能耗雖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比發達國家高30%以上。 統計數字也凸現出上海用電全面吃緊的必然性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緊迫性:僅占全市工業總產值6%的劣勢產業消耗了全市工業用電的11%;而占全市工業總產值63%的優勢產業,只占全市工業用電的55%。 “‘電荒’在制約長三角經濟快車的同時,也在逼迫長三角加快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浙江省諸暨市的一位政府官員說。如何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盡量減少對高能源消耗企業的投入,增加低能耗增長,已成為擺在長三角地區面前的一個現實的問題。 浙江省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沈隴聲說,浙江已決定嚴格把好投資項目審批關,堅決控制技術含量低、資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和明顯超出市場需求的投資項目,扶持和發展一批技術含量高、低消耗、污染少、市場需求大的項目。 上海抓住“電荒” 凸現出的問題,將用電政策與產業政策、環保政策、能耗政策結合起來,將全市4700家重點工業企業分成3個“梯隊”,分別實行不同的用電政策,以此限制乃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不符合上海產業政策導向的企業。同時著手編制一套新的產業評價指標體系,規定上海今后在吸引外商投資時,高能耗、高污染、占地大的企業將被拒。 “電荒”改變了長三角人的生活方式 在停電后的燭光和悶熱中,人們的行為不由自主地發生著變化。“這樣停電幾次,效果比什么宣傳都有用。企業和居民真正感受到了電力的短缺,節電意識也就自然地產生了。”金華市電力局局長金方平說。 一位在浙江紹興投資的臺商廖先生感慨地說:“過去像‘隨手關燈,電器關閉后拔下插頭,關掉洗菜的長流水’等嘮叨,都出自老人之口,年輕人一聽就覺得煩。如今,這些話已經成為政府和居民的共識了。”廖先生告訴記者,他在公司的電燈線上貼了個“限電”的小條子,結果許多員工紛紛效仿,在宿舍和家中的電燈、空調、水龍頭處貼上小紙條,提醒自己要節約。 浙江年產節能燈1.5億只,產量出口量均居全國首位,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換上了節能燈泡。據測算,如果城鎮居民每戶都將一個40瓦的白熾燈換成同樣亮度的8瓦節能燈,單燈日照明按6小時計算,每年每戶可節電70千瓦時。在浙江諸暨,今年新增了5000多臺太陽能熱水器。全市共有1萬多臺,僅此一項每天節電可逾10萬千瓦時。在南京新街口的蘇寧、五星等大型電器賣場,節能家電成了今夏的寵兒。在長三角,政府部門率先垂范,少開空調,并將空調溫度調高1攝氏度。 專家指出,目前我國一個地區的居民用電往往只占當地電網總耗電量的百分之十幾,但各地政府的指導如此詳細,無非是想喚起人們勤儉節約的意識。但要真正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氣,恐怕還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