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招商引資水平在困境中升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2日 13:32 國際商報 | |||||||||
以宏觀調控為契機 利用外資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本報記者 盧洪雨 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資源短缺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浙江引進外資額雖持續增長,但增幅出現較大幅度下滑:根據浙江省外經貿廳的統計資料,2004年1—6月,浙江引進
開發區是浙江利用外資的主戰場,從開發區成立至2004年6月底,全省開發區累計引進外商投資企業7544家,合同外資金額278.4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26.42億美元,分別占全省總數的24.81%、50.35%和49.96%。但近期浙江開發區利用外資情況如何?我們可通過分析浙江開發區利用外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狀況,來把握浙江利用外資的總體狀況。 2003年中央對以開發區為重點的土地市場開始進行清理整頓,浙江縣級及以下開發區(園區)已因此全部撤銷。浙江758個開發區僅保留134個。目前全省開發區(園區)規劃面積已縮小到1257.06平方公里,比整頓前減少3316.76平方公里,對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面積已全部予以核減。撤銷的開發區(園區)個數和規劃面積分別占原總額的82.3%和72.5%。 由于今年上半年國家又加強了宏觀調控,并半年內暫停審批農用地轉非農建設用地;銀行信貸政策也開始緊縮,加之電、水、油等重要資源嚴重短缺,浙江乃至全國的招商引資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對開發區來說,以前是花很大力氣項目進不來,現在是項目進來了,卻沒地、沒電、沒油、沒資金。浙江省省長呂祖善幽默地說:“開發區由清理整頓、宏觀調控之前的‘香噴噴’,變成了現在的‘臭烘烘’。”一些開發區領導和工作人員也開始對開發區的存在、發展心存疑慮,部分開發區因此陷入困境,招商引資處于停頓狀態。 據浙江省外經貿廳資料,2004年1-6月,浙江開發區每月合同利用外資金額分別為4.35、6.61、6.65、6.65、5.26、6.63億美元,排除1月春節的影響,上半年各月新引進外資的增長速度基本是原地踏步。5月份受國家土地政策影響,合同利用外資金額也是下降的。 省長呂祖善認為 宏觀調控對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提供了契機 在此背景下,浙江省政府近日召開了全省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座談會,省委副書記、省長呂祖善和副省長鐘山在會議上充分肯定了浙江開發區建設取得的巨大成績。 通過會議記者也了解到,在國家宏觀調控、清理整頓之前,由于競爭激烈和指標壓力,浙江一些地區的外資引進仍停留在粗放型增長階段: 第一,由于對開發區功能、地位和作用認識不清,開發區存在“濫、小、散”現象,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村級開發區。 第二,層次不高。首先反映在土地利用率低下。開發區內許多企業搞大綠化、大廣場、大馬路,浪費有限土地資源;浙江每畝土地平均投入40萬元,而蘇州新區是200萬元以上,發達國家投入水平更高;容積率不高,絕大多數是一層廠房;其次是部分開發區規劃滯后,布局不合理,配套設施不完備;有的開發區在建設過程中存在違規現象,如擅自改變劃撥土地或協議出讓土地用途;此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排放、低效率這種“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依舊占主體,對資源需求相當大。而浙江陸域面積只有10.18萬平方公里,為全國的1.06%,是中國陸域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而且浙江地形復雜,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說。 人均只有五分地的浙江,經濟增速和經濟總量在全國卻名列前茅,但高速的經濟增長與有限的土地供應已開始形成矛盾:土地指標年年有缺口:早期投資者占用廉價優質土地資源,但產業陳舊效率不高,卻始終不能遷徙;新投資企業所屬產業先進,效率高,卻沒有適當土地可容納。與此同時,浙江利用外資在能源消耗、環保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一些地方為吸引外來企業,往往不設門檻,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在本國不能生存,就改換門庭,乘虛而入;一些園區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引進項目存在污染重、產品附加值低、發展潛力較小的弱點。浙江的資源和環境承載力,已無法繼續承受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 第三,農民利益保護不夠。一些地方違反農村土地承包法,征用農村集體土地,壓價征地,克扣、拖欠征地補償費用。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同一個問題:大力發展經濟是為自己和子孫后代生活更美好,但如果只追求短期發展速度,把土地、礦產等不可再生資源都用完并產生大量污染,即使我們目前的收入提高生活改善,可子孫后代怎么辦?難道發展經濟就是要建立在吃子孫飯的基礎之上嗎?那我們又為什么要發展經濟呢? 呂祖善認為,對浙江開發區存在的這些問題越早認識早解決,就越早贏得主動,否則以后面臨的局面將更被動。因此,中央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對保證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非常必要,對促使包括利用外資在內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也提供了一個有利契機,所以應,打消顧慮,變挑戰為機遇。 面對各種問題和資源短缺 浙江開始走出自己的招商引資道路 呂祖善在此次開發區會議上強調,應集中精力做精做強保留下來的開發區。 記者注意到,呂祖善強調的是做精做強,而不是做大做強,其實質就是要在深化規劃和集約發展上下功夫。 在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方面,將從規模擴張轉為內涵提升,從單項目招商向產業鏈招商轉變,從簡單加工貿易向擁有高新技術轉變。嚴設園區準入門檻,控制高污染產品進入。對缺乏總體規劃、分布零散、產業導向不明、環境基礎設施不全、產品技術含量低、污染嚴重的開發區、工業園區要治理整頓,要形成進得來、留得下、能發展的環境。 《浙江省開發區條例》的制訂工作已納入省人大工作議程。但《行政許可法》的實施,造成開發區自身法律地位不明確,開發區服務職能和管理的獨立性進一步弱化。《開發區條例》如果出臺,將為明確開發區地位、體制和職能提供法律依據,對開發區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目前浙江開發區招商引資已面臨電、油、地嚴重短缺問題。 首先是土地緊缺。 由于沒有新土地可供,以前是土地等項目,現在是項目等土地。與土地供應短缺相反的是,許多開發區當前的招商引資卻出現空前的好形勢——來考察的企業多,進區企業質量好、大項目多,特別是日、韓企業投資大幅增加,歐美企業投資也已起步。 據浙江省外經貿廳近期調查顯示,由于暫停審批農用地轉非農建設用地,對在談項目難以提供候選地塊,對簽約項目或登記注冊企業也無法供地,導致企業無法按期開工。據浙江各地不完全統計,已批項目因用地不能落實而導致難以動工興建的有429個;在談項目因土地問題推進困難的超過200個;因土地問題導致“流產”或轉移投資地的項目近百個。如蕭山經開區上半年有32個在談項目因無法簽訂土地合同而擱置,64個已批項目由于建設用地停止審批影響了項目建設;平湖經開區今年1—4月有8個項目流失,合同外資6000多萬美元。 有限的土地資源也迫使各地對土地的使用開始精打細算,引進外資也不再揀到籃里都是菜,而是著重考慮投資密度、容積率、產出能力、對產業鏈帶動力及對環境的影響度。 其次是電力供求矛盾突出。 目前浙江除舟山、衢州等地電力供應尚能平衡外,其它市地均出現嚴重電力缺口,浙江已成為全國最缺電省份。目前全省普遍實行“停三開四”,隨著夏季高溫來臨,一些地方準備“停四開三。”電力供應的制約已給外商投資企業的建設、生產和經營帶來嚴重影響:部分外資企業開工嚴重不足,現有生產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接了訂單卻完不成任務;個別地區出現已辦企業生產線外遷現象;雖然各地采取了用電補貼和鼓勵企業自發電等應急措施以緩解用電壓力,但自備發電成本高,電壓不穩,既增加生產成本,又對產品質量造成不利影響。浙江省政府也在加快電廠建設,但受建設周期影響,短期內電力短缺仍將持續。 再次是國家信貸政策收緊。 國家信貸政策收緊后,企業融資難度加大,外資企業投資配套貸款、企業增資擴股、技術改造及生產經營均面臨資金困難;銀根趨緊也對開發區建設造成新壓力。 最后是投資環境面臨壓力。 由于上述問題,短期內影響了外商投資信心,對浙江日趨完善的投資環境造成不良影響。近期一些開發區收到的外資企業投訴信明顯增多,主要投訴當地領導不守信用,招商時允諾的條件不能履行。有的外資企業甚至與招商部門打起了官司,政府信用受到威脅。 上述突出問題不僅開發區存在,也普遍存在于浙江其它地區。 面對種種難題,開發區老總們開始了經驗交流,部分開發區的招商引資已開始出現自家特色,民營企業首次成為招商引資一大亮點,這在全國來說都是令人振奮的事。 第一,盤活現有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措施包括收回“空地”再招商、評估項目、盤活存量、提高廠房容積率。各開發區對進區項目正進行全面排查清理,對未按期開發建設的土地依法收回,安排新批項目。 嘉善經開區對已批租一年以上、近期又不能開工的項目,通過與業主溝通,把土地置換給急于上馬的新項目。由于歷史原因,個別企業容積率沒有達到要求,為在現有情況下有效利用土地,開發區鼓勵企業在原來一層廠房基礎上加層,對廠房設計進行調整。 寧波經開區則集中力量抓項目開工建設:對因投資者原因未按期開工的項目用地進行調整,對注冊資本未按期到位的項目土地價格予以上浮,對已落戶企業后續項目的建設預留用地進行調查清理。為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水平,寧波市將嚴格控制建設項目用地規模:國家和省級開發區、工業園區內的企業,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所占比例不得超過7%;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項目容積率不得低于1.0。寧波市政府決定在全市試行建設項目用地控制指標管理,這些控制指標由單位面積投資強度、容積率、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所占比例、單位用地面積等不同指標構成。如行政辦公及寫字樓項目容積率不得低于1.3,商業金融項目容積率不低于1.5;國家、省級開發區或工業園區內土地每公頃投入不得低于3825萬元,其他地方不得低于2250萬元。 余姚市出臺了鼓勵轉讓存量土地廠房政策,加強對閑置土地的處置力度,以盤活土地存量。同時鼓勵建設多層廠房,節約土地資源。慈溪市集中興建標準廠房,出租給投資額不高的中小外資項目,解決部分外資項目占用土地多而分散的問題。 第二,提高利用外資層次和門檻。 針對宏觀經濟形勢和資源緊張狀況,浙江開始將招商引資重點放在引進資源節約型、科技創新型、產業帶動型、生態環保型項目上,著重引進高新技術產業龍頭項目,開展產業鏈招商。 由于能耗高、用電量大、對環境有污染,來自香港的一投資近3000萬美元的不銹鋼制品項目近日被明州工業園區拒絕。今年初以來,已經有五、六個千萬美元以上的外資大項目因投資密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等原因被明州工業園區舍棄,投資額累計超過1億美元。余姚市今年初以來也拒絕了10多個拉絲、酸洗、電鍍和一些國家限制類項目的外資引進。 民營經濟發達、民間投資活躍的寧波,對外資項目最大的渴求已不在資金,而是技術和管理,對產業領域的填補、配套和帶動能力以及增強城市綜合功能強的項目他們最渴求。寧波市政府也一再強調引進外資項目一定要與全市經濟發展大局相結合,與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全市產業布局相配套,有取有舍,以推動全市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行業龍頭企業,產業鏈中的關鍵性、稀缺性環節因此成為招商的“座上賓。”鄞州區去年引進的外資項目中,紡織服裝和汽配項目占四成以上,外資龍頭企業的引入形成了紡織服裝和汽配兩大產業鏈,去年兩大產業銷售總額達130多億元。 第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 對原有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項目,鼓勵其增資擴股。把現有企業做大做強,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的大企業大集團。 寧波經開區從今年初開始,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外資企業增資擴股。今年1—4月,拓普電器等21個項目開始增資,總投資增加2.5億美元,注冊資本超過1億美元。目前海寧已有三家紡織企業進行了增資,每個項目的增資額都超過500萬美元。桐鄉的聯誠科技和比薩服飾也分別增資501萬美元和301萬美元。 第四,創新引資主體,促進民企引進外資。 在資源緊缺的情況下,“以民引外”正成為浙江利用外資新的突破點。 花錢替民企包裝引資項目,這是鄞州區招商局今年辦的一件新鮮事。 通過對全區民企嫁接外資意向進行調查后,鄞州區招商局出資30萬元,邀請世界一流的會計師事務所—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對30個重點“以民引外”項目進行策劃包裝。這30家民企細分為區內行業龍頭型企業、行業成長型企業和傳統優勢型企業。此外,鄞州區還建立了一個詳細的民營企業合資合作、產權轉讓項目信息庫。在鄞州區,有18家民企在全國同行業中排第一,36家名列前5名,他們的引資對象十分明確,就是國際上同行業的龍頭企業。在今年的浙洽會上,鄞州區專門舉辦了民企外資嫁接推介會,引起到場400多位外商的濃厚興趣。該區招商局還準備邀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為區內民企進行國際融資的業務培訓,并通過與德勤合作,尋找一批國際風險投資基金。 除鄞州區外,余姚市今年還推出25個重點民營企業引資項目,以余姚的產業配套優勢為切入點,開展針對性招商。北侖新區準備吸引臺州、溫州等地的民營企業落戶,通過后者擴大“以民引外。”慈溪市今年已組織5個民營企業招商團赴外地開展招商活動。 通過民企引進外資,重新整合、利用民企的閑置廠房、土地資源,正成為浙江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在銀根收緊的背景下,民企也需要引進外資緩解資金壓力。把民企推向招商引資的前沿“陣地”,也是浙江持續利用外資、推動民營經濟新飛躍、優化經濟結構的長遠之舉。浙江要想保持利用外資的持續競爭力,就必須發揮浙江民營經濟的發展優勢,靠民企力量吸引外資。浙江民營經濟雖然起步早、發展快、競爭力強,但要實現質的飛躍,也需要抓住國際產業轉移和資本流動加快的機遇,借助外資力量,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市場機制和高素質國際化人才,以此提升產業層次,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而民企的不斷壯大,產品、市場的不斷成熟和穩固,也吸引境外企業與民企合資合作,這是雙贏。 寧波鄞州區推行“以民引外”招商引資策略取得實質性進展。“以民引外”也成為今年余姚確定的利用外資重要突破口。1-6月余姚新批三資企業67家,合同外資3.15億美元。其中合資(作)項目26家,認繳外資1.8億美元,分別占同類項目的38.81%和57.14%;上半年余姚“以民引外”比例已超過“以外引外”,而且“以民引外”正由“借船出洋”向“強強聯合”發展。 第五,拓寬利用外資領域,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浙江第三產業外資項目已明顯增多,這些項目占地面積較少,水電需求量較低,不僅有利于緩解浙江資源現狀,對進一步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加快與國際接軌也有積極推動作用。 三產利用外資過少曾影響了浙江三產服務業的同步發展及為二產配套服務的能力。 近來浙江開發區正大力發展樓宇經濟,引進咨詢、中介服務類外資機構。今年寧波市首次對引進三產外資項目開展考核,各級招商部門普遍加大對三產外資的引進力度,基礎相對薄弱的旅游開發、物流、物業管理等領域也成了三產引資重點。從引資效果看,不少三產外資項目補上了產業鏈空缺。如投資額達1200萬美元的吉斯達(寧波)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是寧波首家外資信用擔保企業。寧波市體育系統也首次引進外資,市體育中心與美國西格集團簽訂了為期6年的市游泳健身中心委托管理協議,首開國內大型公益性體育設施委托外資企業經營管理先河。 據浙江省外經貿廳統計數據:2004年上半年,浙江第三產業利用外資合同金額是11.62億美元,同比增長77.3%,遠高于第二產業37.9%的增長幅度。 浙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劍鋒認為:“浙江目前制造業比重過大,擠占了第三產業的用地。從土地成本來看,商業用地一般是每畝25萬元,而制造業的工業用地低于15萬元”。 由于招商引資競爭激烈,多數地區每畝土地價格都在6-9萬元之間。低價出讓土地與農民的安置補償不到位之間也形成了矛盾:一些開發區通過壓低農民安置補償標準,以低于省政府規定的土地出讓最低保護價來招商引資,導致一些農民不滿。溫州經開區的解決方法是:將所征土地返還15%,其中10%用作二產,5%用作三產。二產用地集中租賃給企業,年租賃費每畝2萬元以上;三產用地進行拍賣和掛牌出讓,每畝價值約300萬元,拍賣所得不直接分配到戶,而是購買房產或商場供出租。據測算,農民每被征一畝地,今后每年凈得至少1.1萬元,確保了被征地農民可得到長期性較高收入,深受被征地農民的歡迎。 第六,加強宣傳,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 杭州經開區以蕭山機場被批準為一類口岸機場為契機,主動與機場方面協調配合,探索開發區在蕭山機場的直接通關模式。在軟件方面,其更想通過高質量和高效率的“親商”、“安商”服務,彌補投資硬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在近日杭州舉辦的“中國開發區協會與日本國際協力銀行投資促進會”上,日本國際協力銀行公布了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上海事務所對我國75個城市開發區日資企業的實際情況與投資環境評價報告,杭州經開區綜合評價指數全國最佳。 杭州優秀人才非常多,杭州與日本通航后,從日本總部到杭州只需要3.5—4個小時,對商務人士來說非常方便;浙江民企多,對日資企業來說,它要調配零部件等也比較方便。日資企業泰爾茂1995年就來到杭州,10年來在杭州產生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效益,于是其實現了三次增資計劃,總投資達到9800萬美元。 各地、各開發區也積極走出國門,通過各種推介活動招商引資。有意思的是,在對外招商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發出了邀請浙江民企去當地投資的信號,不僅有匈牙利之類的發展中國家,更有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浙江民企的發展成就。 怎樣使浙江利用外資更好地向集約化方向發展 第一,對利用外資中的制度體系進行創新,改革浙江乃至全國招商引資評價和考核體系。 由于各地對招商引資的考核多以數量為基準,并沒把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放在首位來考慮,以致出現優惠政策上的惡性競爭。資源浪費,不考慮污染和投資質量,也是招商引資中出現土地供需矛盾的主要緣由之一,因此對招商引資的考核不應再以引資數量而定。國外主要看引進企業繳納的稅收高低、解決就業人數多少、帶動產業鏈投資效應如何。而在浙江、在中國許多地方只要外資能進來就萬事大吉,即使外資企業繳納的稅收還不如當地政府給予的優惠和各種補貼之和,即使外資實際到位率不高、質量低、污染大,仍然是利用外資形勢一片大好。 第二,開發區必須有準確定位和科學規劃 就全國而言,凡利用外資做得比較出色的,一定有準確定位和科學規劃。 招商引資應結合當地經濟特點、中央及地方政府對產業布局的總體規劃,再制定招商引資戰略。如寧波經開區依托北侖港優勢,引進一批與港口配套的能源、石化、鋼鐵、造紙、修造船等產業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以臨大工業港為主要特色的產業體系正在形成。而有的開發區是工業、居民和城市的大雜燴,缺乏特色。這種局面不改變,今后發展更被動。 第三,開發區種類、層次不同,國家政策也應有所不同 杭州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張耕告訴記者,他們招商引資的對象屬于高新技術產業,區內許多企業從事軟件研究、集成電路設計等,這類企業土地需求量小,幾間辦公室即可;而引進的制造業原本就具有投資密度和產出率高、污染小等特點。土地政策收緊后,高新區在產業導向上,對占地面積大、投入資源多的項目基本不考慮,并通過收回閑置土地、調整利用已出讓土地,提高高新區建筑高度、密度和綠化率,解決土地供應問題。土地政策的調整,目前來看對杭州高新區利用外資的影響不是很大,但從長遠來看肯定不利。考慮到高新技術產業的作用和地位,希望國家在制定政策時能區別對待,給予一定優待。 的確,高新技術產業是國家今后的發展方向,那么國家在制定政策時是否可以不再一刀切,而是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呢? 由于競爭激烈和招商指標的壓力,浙江一些地區目前引進外資仍停留在粗放型增長階段。一些地方應正視資源緊缺的現實,把有限的資源用于引進占地少、能耗低、投資大、科技含量高的項目上。產業帶動力強的項目,應提高項目建筑容積率和有機構成。同時,根據本地產業特點和升級要求,完善產業配套政策,鼓勵外資企業加強原材料、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延伸產業鏈條,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