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中國進入政府轉型為重點的結構改革階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1日 09:48 中國新聞網 | |||||||||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當前,幾乎每一項重大改革都同政府轉型相聯系,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轉型的實際進展”,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今天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中國已進入以政府轉型為重點的結構性改革階段。”
遲福林認為,盡管這一次宏觀調控,在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初步形成背景下進行,但依然暴露了政府主導的經濟增長和經濟運行機制的某些嚴重問題。 首先,政府對土地、貨幣等重要生產要素的供給,仍然具有一定的主導權。 至今為止中國百分之七十的土地供給是依賴于行政手段。土地事實上已成為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因此各種土地違規行為中,其背后大都有地方政府的影子。 與此同時,目前中國經濟的信貸總量明顯地向政府傾斜。在貨幣供給的“超常增長”中,各級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二00二年,政府部門和國有經濟約占全部信貸資金的百分之六十。就是說,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行為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各級政府的影響。 其次,中國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初步形成,但投資體制改革滯后,實際上影響和限制了企業的投資范圍和投資規模,鼓勵和支持了各級政府的投資膨脹。 比如近幾年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政府投資主體的角色事實上得到了加強,政府經營城市成為較為普遍的現象。二00二年投資總量中,政府占了百分之四十四,民間占到百分之五十六,但今年一至五月份政府的投資高達百分之六十,民間投資下降到百分之四十。 遲還分析說,在中國目前的投資型財政體制中,公益性投資項目設置仍不合理。 他引用的一份《政府投資的行業分布》圖表(選自曾培炎主編《中國投資建設五十年》)說明,中央財政在競爭性行業的投資,一九九八年為百分之四十點五四,二00二年為百分之三十六點七。與此同時,一九九八年公益性投資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一點九,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三項加在一起只占當年財政支出的百分之一點二三。 遲福林認為,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模式存在嚴重弊端,大量的事實證明,不斷擴張的行政權力和資本結合,就會抑制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并容易形成嚴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和貧富兩極分化。 因此,政府轉型既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又有利于建立一個以公平、公正和共同富裕為目標的好的市場經濟,以使多數人不斷分享改革的成果。 他認為,以公共服務為目標的政府轉型將是一場深刻的“政府革命”,它對協調中國經濟全面發展、對解決中國社會發展失衡、對加快中國市場化改革進程有決定性影響,甚至對執政黨建設也有某種意義上的決定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