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萬元修建自來水工程打水漂 水管滴水不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1日 09:30 中國青年報 | ||||||||||
記者 劉芳 本報西寧7月30日電 花500多萬元修建的自來水工程完工了,卻讓農民還是用騾馬馱山泉水生活。這個便民工程,已經讓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西山鄉的農民們失望了兩年,不知何時才能看到
通過國家撥款和農民自籌的方式籌資542.23萬元,兩年前,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為位于大通縣西北部腦山地區的西山鄉架設了自來水。這項投資巨大的為民工程可以惠及大通縣的生地、西山岔、馬場、多蘭、西山、東山等10個行政村,世居在這里的腦山地區的農民本以為從此可以擺脫吃水難的苦日子,但是自來水管道建成以后,有近一半的村子每到枯水季節,自來水管不流一滴水,還有一些村子,一年四季根本就見不到自來水。吃不上水的村民只好用騾馬山上山下馱山泉水,以這種古老的方式維持原有的生活狀態。 這十個村子包括西山鄉的八個村和青山鄉聶家溝、佐士圖兩個村,有1877戶人家,9048人。 大通縣是青海省會西寧市的水源供給地之一,7月屬豐水季節,記者在西山鄉官巴村看到,這里的居民家里,自來水管中流不出一點水,很多人家還是肩挑手提,家里準備了幾個大水缸。 由于地處腦山地區,自然環境惡劣,人畜飲水非常困難。多數群眾多年以來要到幾百米甚至幾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擔水、馱水。2001年8月1日,西山人畜飲水工程由大通縣水電局(現更名為水務局)負責設計施工,引取西山鄉生地行政村以北7.2公里的祁漢溝河水和4處泉水作為水源,河水枯水期流量為188.6公升/秒,4處泉水枯水期流量為2.5公升/秒。按照設計流量7.2公升/秒的要求,自來水完全可以滿足這10個村的人畜飲水。工程總投資542.23萬,其中材料投資390.76萬元,群眾投工投勞等折合人民幣151.52萬元。 2001年11月6日,工程完工投入使用。但從此以后,山溝里就紛爭不斷。產生糾紛的原因是一到每年11月至次年2月的枯水季節,西山鄉的東山、官巴等近一半村子就開始斷水,即使在豐水季節,像官巴這樣的村子自來水管也沒有流過水,一些村民開始亂調分水閥門。記者在官巴村的一個自然村采訪時了解到,村里只有一處有防護措施的山泉水,每天早上6時至8時鎖山泉的門只開兩個小時,全村人一年四季仍然要排隊擔水。為了能先擔到水,多擔幾趟水,這個自然村的村民在清晨五、六點的時候叫醒家里的小孩,提前趕去排隊,等大人們趕到后,孩子們才去上學。為了搶水,村民之間時常發生爭執和糾紛。 西山村村民顧煥炳說,每年枯水季節,村里惟一一眼山泉前便排起長隊,多的時候排隊的有30多人,少的時候也有10多人。由于泉水很小,為了擔一擔水,村民有時候排隊要排兩三個小時。在這里來排隊等水的還有深山里的東山、多蘭等幾個村子的村民,他們一般用騾馬馱著大桶來,走一兩公里山路,往家馱一次水要半天時間。馱水成了這些本已經架設自來水管的家庭日常勞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投入資金和勞動力投資巨大的飲水工程,為什么不能解決9000多人和2.2萬頭牲畜的飲水問題? 帶著一系列疑問,記者采訪了大通縣水務局水管站副站長徐蘭,她是當時該項飲水工程施工的主要負責人。徐蘭說,這項工程引水距離長,兩條引水線分別為14、16公里,山下又有26個分水口,給各村子的蓄水池供水,再進管入戶。按照當時的設計流量7.2公升/秒,每天可以正常供水600多噸。工程在完工驗收時能夠正常供水,后來由于經常有村民人為調節分水閥門,造成供水不均,主管道壓力發生了變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通縣水務局在西山鄉專門成立了西山水管站,并再次投資15萬元給大部分檢查井都安裝了帶鎖的井蓋,以防止人為對分水閥的破壞。 徐蘭提到,西山人畜飲水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第1年,作為主要供水水源的4個泉眼有3個先后逐漸干枯,形成了不能正常供水的局面。據記者了解,在當時的工程設計中,并沒有相關地質、水文等權威部門的論證報告,設計人員只詢問了一些當地常在泉水附近放牧的長者,結果被告知一年四季都有泉水流出,水流穩定,這便成了西山人畜飲水工程主選擇主水源的主要“科學依據”。在此后不久,設計的盲目性就讓大通縣水務局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又投入十多萬元修建堵水壩,將河水改為供水源的主水源。河水的流量隨季節變化很大,加之對分水井閥門的管理不到位,很多村民家的自來水管便成了“擺設”。 在大通縣水務局,記者見到一份西山鄉人畜飲水工程的竣工報告。這份驗收報告稱:“通過試運行,完全達到設計標準,可以進行竣工驗收向管理單位辦理移交手續,交付使用。”在這份報告中,也提出來了一些工程的遺留問題,如對檢查井的管理、維修等。實際上,前面提到的一些問題在工程交付使用前就已經凸顯出來了,那么,這樣一個投資巨大又不“解渴”,群眾反映強烈的自來水工程,又是如何通過驗收的呢? 在青海省水利廳農村牧區水利水保處,記者采訪了處長俞永科。他告訴記者,一項工程的審批手續是:一般來說,工程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下,工程項目可以直接由基層計委來審批;凡涉及100萬元以上的工程,其可行性研究報告都要報省計委批復,像西山鄉這樣的工程,應該是由青海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和青海省水利廳組織專家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很廣泛,包括水源大小、水質好壞、主管道大小以及水壓等等,還要本著控制預算的原則審查投資經費的預算。技術把關由水利部門承擔。 他說,設計單位在檢查水源大小時,檢測方法一般是用“三角堰公式”的測量,但省水利廳在審查時一般不會再行測量,因為作為全省的水利主管部門,不可能有時間和人手跑遍全省各個工程點去重復測量。 對于記者所反映的大通縣西山鄉所存在的問題,俞處長當即打電話給當地水務部門,要求其馬上調查,盡快拿出結果。 記者又詢問了青海省水文水資源勘察局有關人員,他們認為,盡管近年來西山鄉所處的北川河流域由于地下水超采等問題水量大為減少,但不可能影響群眾的吃水問題,水資源短缺也不會在短期內顯露出來,只會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顯現。 今天,記者從俞處長處了解到,大通縣水務局已拿出初步調查結果,最大原因是由于水源地水量變小,加之管理不善所致。 而青海省政府法制監督辦公室有關人員則認為,這是一起部門和地方投資利益驅動下的老投資體制造成的投資失誤,在四個關鍵環節上沒有把好關:第一,在水資源量的審批上不準確,基礎管理不過關,歷年水文資料的準確性不夠;第二是可研性報告居然成了可騙性報告,報告的切實可行性值得懷疑;第三是發展改革委員會的有關部門沒有把好初步設計這道關,沒有對前期的工作包括可研報告、基礎資料進行復查;第四,這個項目沒有經過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使這個項目失去了最后一個補正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