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階層結構形態:現在是“洋蔥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07:22 中國青年報 | |||||||||
本報記者 陳娉舒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兩部報告的主編、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組長陸學藝及其課題組同事研究認為,未來中國社會流動的可能趨勢有三種:
第一,在國家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中,逐步形成公正合理開放的現代化的社會階層結構,其結構形態將從現在的“洋蔥頭形”———即底層很大但中間階層發育不起來,演變為理想狀態,即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 第二,受到制度、政策改革不及時、配套的制約,和社會發展滯后于經濟增長的影響,成為病態的社會階層結構,其結構形態可能繼續保持現在的“洋蔥頭形”。 第三,由于制度、政策改革出現重大失誤,經濟社會發展嚴重不協調,公正、合理、開放的現代性社會階層結構停止發育成長,從現在的“洋蔥頭形”退化為“蠟燭臺形”———最底層越發龐大,自底部往上就一路孱弱始終無法壯大,中間階層不大,頭也不大———的畸形社會形態,一種瘦弱無力的社會骨架,根本無法支撐現代化發展。 那么,如何促進社會流動合理化,使社會階層結構逐步成長為一顆美麗飽滿的“橄欖”,而不是退化為畸形的“蠟燭臺”?陸學藝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三項政策建議: 第一,消除戶籍、就業、人事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礙,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縮小農民階層。 第二,通過政策和制度建設,鼓勵社會成員奮發努力,發揮后致性社會流動機制的作用。加快培育社會中間階層的成長,促進社會階層結構形態向橄欖形轉化。 第三,實行社會流動和社會評價中的績效原則,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并實施有力的監督機制來保障社會公平的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