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總局調查減免稅內幕 與地方博弈為改革鋪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07:14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王擎 7月初,按照慣例,王會計來到位于北京郊區縣某稅務所報稅,當他興沖沖地準備提取該稅務所曾經承諾的返稅款,卻被告知,會計不在,下次報稅時再取吧,王會計失望而歸。
王會計所在的企業長期在北京市區經營,但企業的注冊地在北京郊縣,因為,該縣承諾可以將企業所繳稅款的一半返還企業。 這種現象在全國都不少見。 據悉,僅在國稅總局前不久結束的對開發區稅收優惠政策的清查中就發現,在全國2527個開發區共查出1000多家企業存在區內注冊、區外經營問題,接近全部被查企業的一半。不僅僅是在開發區,其實,在各地一些偏遠的郊縣, 為了擴大稅源,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 但日前,國稅總局局長謝旭人的講話對這種現象再次敲起了警鐘。 7月27日,謝旭人告誡說,稅務部門要做好減免稅審批工作,絕不能越權減免稅。 與此同時,稅務總局展開了對各地減免稅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全面調查。 稅收優惠手段越來越隱蔽 按照我國現行的稅法制度,除中央政府有明確授權的減免之外,各級地方政府均無權制定“土政策”。 現實情況是,在招商引資工作走在前頭的地區正面臨其他地區的強有力的競爭壓力,“互挖墻腳”的事情屢見不鮮。鑒于此,為了吸引外資,在優惠政策制定上,各地更是花招百出。許多地方早已突破兩免三減半的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底線,五免五減半的政策已經在一些地方暗地里執行。為了引進一些超大型企業,個別地方甚至承諾給予十免十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 事實上,要想堵住各地擅自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的缺口難度極大。 在稅收優惠中,許多地方政府的做法是,按照國家的規定,對企業先行征稅。稅款征收到后,根據原先的協議,以財政獎勵或補貼的名義返還給企業。這種操作手法比較難以查處。 而利用稅法的不嚴密性鉆空子,出臺一些事實性的地方稅收優惠政策,更加難以查處。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個人所得稅。 國家規定的800元的個稅起征點,現在已被許多經濟發達地區暗暗突破。這些地區利用了在計征工薪所得項目的個人所得稅時,其中有一條是,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補貼項目免稅扣除額。于是經濟發達地區,紛紛將扣除額數目提高。這樣,當地可以辯稱,800元的起征點并沒有改變,變的是免稅扣除額項目。但是,事實上,這種做法損害了稅法的威嚴。 地方與中央的博弈 “各地擅自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是五花八門,很難估計出所造成的損失。”財政部科學研究所稅收室主任孫剛2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事實上,國稅總局發出各地不得擅自越權出臺減免稅的嚴令已不是第一次。 據報道,早在1993年我國醞釀稅制改革前,中央便已經出臺了嚴禁各地擅自減免稅收的措施,把稅收減免權集中在中央和省級政府手里。2002年,國家稅務總局也曾發出通知,決定清查各地稅收優惠政策。但是,濫減免稅收的行為并未得到有效遏止,一些地方政府從扶持本地企業和吸引外資的角度出發,仍在出臺減免政策。 “稅收體制不做大的調整,這種現象就很難根除。”孫剛說。 據專家介紹,自從1994年,我國實行了分稅制后,各地稅收競爭局面的形成不可避免。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爭取更多的稅源,各地在稅收優惠政策上自行其是,在激烈的競爭過程中,稅收優惠政策成為爭奪勝利的暗器。稅收優惠當然也給當地財政帶來一定的損失,但是只要吸引來投資,不僅多多少 少可以給當地財政帶來收入,更可以解決當地的就業。可以說,在濫減免稅收的行為當中,受損失最大的是中央。 有分析人士認為,政府已經認識到在減免稅中的確存在一定問題,比如地方越層減免,中央地方銜接不平衡等問題。因此,國稅總局才會進行全國范圍內的減免稅調查,而調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稅制改革提供基本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