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資體制改革變奏背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8日 21:5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覃愛玲 北京報道 業界久盼的投資體制改革方案終于出臺。 整個方案的核心內容是審批制度改革:徹底改革現行不分投資主體、不分資金來源、不分項目性質,一律按投資規模大小分別由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審批的企業投資管理辦法
由統統審批轉而分為審批、核準和備案三部分,政府在投資中的很大一部分權力讓位于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有人拍手稱快,認為這是我國投融領域內的重大變革,但是亦有業內專家認為,相對于整個投融資本制而言,這只是啟動的第一步,是一個小的開始。 僅是改革第一步 “這個方案原來叫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后來因為根本沒有解決融資的問題,所以改為投資體制改革方案了。事實上,在投資的領域內,它也只解決了其中的項目審批這一個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部長郭勵弘專門做過我國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的研究,配合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政策研究,他設計過我國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框架型方案。 郭勵弘認為,目前出臺的這個以國家發改委為主的投資體制改革方案,就其實質來說,只是一個投資項目審批改革方案,與真正深層的投融資改革相去甚遠,只是改革的第一步。“這個方案中大面上的意向性的東西很多,關鍵性的東西沒有提出來。” 發改委包括它的前身計委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投資項目的審批。郭勵弘認為,項目審批和投融資體制改革是兩回事,投融資體制改革是一個涉及到各部門的綜合性的改革,除發改委外,還有像商務部(主要是外資方面)、財政部、央行和國資委(主要是國有企業)等。發改委包括它的前身計委一直就是主管項目審批的,所以它單獨拿出來的這個方案,基本上也是關于它自己那塊的項目審批方面的東西。 項目審批是發改委項目審批制度的核心。以前是按資金額度規定,達到一定額度就要由不同級別的政府部門進行審批,現在除國家投資的和目錄上規定的行業外,改為備案制,政府限制很少了。而目錄上規定的行業由審批變成了核準。核準制是一個目前為各方關注的變化。 審批和核準之間的區別有哪些?郭勵弘認為,原來審批所需要的三道手續變為一道手續,程序更簡單,所需要的時間就更短一些了,但還是要到政府那里去批。審批制一般要經過批準“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開工報告”三個環節,而核準制只有“項目申請報告”一個環節。發改委還是保留了很大的權力。 郭勵弘認為這個改革方案中還有一些方面是與國家整體的改革開放不協調:例如現在國資委的職能規定中,已經把資本和職能分開了,由資本決定該怎么進行市場運作。而按照這一方案,在目錄上的產品,還是做不到這一點;對一些地方改革中力度較大的來說,這一方案也不是福音,因為目錄上的很多行業,實際上像成都、杭州和南昌等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經是放開了的,這個規定就比地方政府取得的改革更遲滯了,而在過去按資金額度來審批時,有一部分的審批權在地方,所以很多地方政府會利用拆項目的方式,將一個大的項目拆分成小的項目進行分次審批,這樣的情況上世紀80年代就有了。 在郭勵弘看來,一個好的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最少要解決兩個根本問題:一是國有投資的效益問題,主要包括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效益極低,不斷破產和制造新的壞帳。而這個方案只對民營企業有效,對國有企業還是沒有效,還是要審批。二是中小企業、高新企業和民營企業三類企業的融資問題,中小企業承擔著就業和社會穩定的重任,高新企業是我國產業發展的明天,民營企業對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而方案中還看不到這些。 “這只能是投資審批體制的一個‘改良’。”郭勵弘總結他對這一新的投資體制改革方案的看法。 而參加過方案起草的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所長張漢亞認為,這是一個階段性的改革成果,政府放的量已經非常大了。“一下子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不對一些大的項目進行核準也是不行的,需要一定的控制。國外在這方面主要是通過法律來決定的,而在我們國家法律的執行效率是比較低,所以要通過行政的手段進行控制。” 銀政關系是焦點 “你有計委批件嗎?”據說,這是在計劃經濟下銀行對項目進行貸款時問的最重要的一句話。 這一輪的宏觀調控中,銀行和地方政府的關系被認為是直接引起大量低效重復建設的罪魁禍首。 “現在還是這樣,很多銀行看到政府的批文就樂于發放貸款,他們自己根本就不愿意審核風險。所以很多企業還是愿意通過各種手段拿到更高層的政府的審批文件。”一位發改委的官員表示。 郭勵弘認為,在計劃經濟的時候是“計委挖坑、銀行栽樹”,現在還遺留了一些這樣的傳統,但是總體來說,自從商業銀行股份化后,銀行實行資產負責制,會自己對一些項目進行獨立的風險審核,對風險的控制較好一些,但還是會有一些政府支持的項目,由于風險銀行對風險的判斷不夠,形成壞帳。現在的商業銀行自我風險審查能力在逐漸變強,如果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后,銀行應該會更從自身的風險考慮,在貸款時更著重于項目本身的風險評估。 在國務院7月22日召開的“全國貫徹落實關于投資體制改革決定電視電話會議”上,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在會上發言指出,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必將對商業銀行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他認為,這次投資體制改革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對社會投資的項目,發展改革部門不再審核其經濟可行性,將由銀行自主審貸,自擔風險。他強調,改革將促進商業銀行提高獨立審貸水平,同時也對商業銀行的決策與風險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專家認為,如果此次投資體制改革能進一步加大商業銀行的獨立性,對我國整體經濟的健康運行無疑有重大意義。 郭勵弘提出,政府作為宏觀經濟的管理者,應該在全社會范圍內創造出適宜于融資的大環境,不是具體地為每個項目去考慮籌資方案,而是使好的項目、合格的投資者能夠得到資金,使壞的項目、不稱職的投資者難以籌資。由此看來,投融資管理的重點,要從項目管理轉向資本市場管理,從“投”轉向“融”。他說,投融資改革的總體目標應該是:建立起針對出資人的資信評價體系,以資信等級為依據,實施對出資人融資能力的宏觀調控。放棄項目的行政審批,形成投資決策、資本決策、信貸三權鼎立,相互制約各負其責的投融資格局。 這次投資體制改革要解決的另外一個核心問題,是政府投資管理體制。與方案配套,還將出臺政府投資管理條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