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商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8日 16:52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王延春 北京報道 說到興奮處,陳克齊摘掉眼睛,犀利的目光中透出一個企業家的敏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簡稱,自貿區或CAFTA)不是概念,而是商機,我正在考察中國的食品市場,希望伺機將集團的產業鏈拉長。”
陳克齊是泰國泰世界集團董事長,他和陳克威、陳克群、陳克光四兄弟分別在法國、泰國、香港、中國創業,建立了陳氏兄弟集團。陳克齊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企業能在一個18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的大經濟板塊內調整布局,配置資源。下一步,將考慮通過重組、收購、投資等方式,擴大集團的商貿網絡。 像陳氏兄弟這樣嗅到自貿區商機的企業家變得越來越多,印尼金鋒集團董事總經理林文光告訴本報記者:“轉變意味著轉機,轉機蘊藏著機遇,關鍵看你企業家如何把握。”他此次來中國也希望尋找愿意“走出去”的中國食品加工企業到印尼與他合作。 他們的這些動作的背后是:2005年1月1日將全面啟動CAFTA進程,中國和東盟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大幕已經拉開,該貿易區建成后,將形成一個擁有18億消費者、國內生產總值近2萬億美元、貿易總額達1.2萬億美元的經濟板塊,從而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 CAFTA進程 商務部國際司一位官員15日透露,“目前CAFTA已進行了15輪談判,上月在廣西南寧的談判敲定了全面降稅的安排,以及投資領域促進計劃,服務貿易框架協議等。預計今年11月所有談判將結束,2005年1月1日將全面啟動CAFTA進程,中國和東盟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大幕已經拉開。” 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時間框架規定:中國和東盟雙方從2005年起開始正常軌道產品的降稅,2010年中國與東盟老成員,即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將建成自貿區,2015年和東盟新成員,即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將建成自貿區,屆時,中國與東盟的絕大多數產品將實行零關稅,取消非關稅措施,雙方的貿易將實現自由化。商務部國際司一位官員透露,“2005年1月1日將開始貨物貿易全面降稅。大約7000類產品將逐步實現零關稅。” 據CAFTA談判專家組成員中國社科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長張蘊嶺透露,CAFTA不是簡單的關稅和非關稅減讓,而是一種包括更多內容的“緊密經濟關系”安排,更重要的是“制度性接軌”即管理制度、法規、知識產權等方面的一體化整合。合作也將從雙邊貿易雙向投資擴大到旅游、資源開發、能源、信息產業、區域安全等一系列領域。 華商占盡先機 中國與東盟十國的市場板塊正在融合。東南亞經貿問題專家、北京東盟之友商務顧問中心主任許寧寧說:“像WTO一詞一樣,FTA將成為流行詞,對企業家來說,具有FTA意識才能嗅到更多商機。” 當中國企業對CAFTA還陷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迷茫中的時候,東南亞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趕搭自貿區順風車”了。 記者從 7月14-16日在京召開的“第三屆世界華人論壇”上了解到,來自東南亞的華僑華人企業家已從CAFTA的坐而論道走向起而行之。為搶得先機,已經著手新的跨國經營和新的市場開發策略。 “企業已經開始選擇新的經營發展方向和新的經營合作,實現新的跨國投資和國際營銷”香港安達控股國際集團董事長陳衛平表示。許多華商已經醞釀經營領域多元化、經營區域國際化,來分享“區域主義”利益。 印尼的林文光目前正籌建“中國城”,專門賣中國的家具、服裝、家電、鞋子等商品,為將來的10+1大市場做準備。 林文光的金鋒集團分支機構遍布印尼全國,并延伸到中國、新加坡、加拿大、日本等國。早在上世紀的90年代,金鋒集團就分別與上海牙膏廠、上海制皂廠和上海油墨廠等中國企業合資,目前一些投資得到很好的回報。 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已從1991年的41億美元增長到2003年的309億美元,自東盟的進口從1991年的38億美元增至2003年473.3億美元。2004年1-5月,中國從東盟的進口增長了41.7%。“中國與東盟的貿易互補性很強,目前中國方面保持貿易逆差,預計這種趨勢還將繼續下去。”張蘊嶺說。 值得關注的是,在CAFTA甚至亞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華商的重要角色不容忽視。“東盟華商在東盟各國有巨大的經濟實力和影響力,他們憑借與中國的血脈關系將成為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橋梁和紐帶。”印尼融僑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文鏡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他更希望中國政府能注重新僑資金的吸收運用。(記者注:新僑是指改革開放后走出國門的華僑和老一輩華僑的后代)。 目前世界海外華僑華人有3300余萬人,其中東盟十國的華僑華人最多,占全球華僑華人總數的75%。目前華商擁有的資產在1.5-2萬億美元之間。僅在東南亞, 華人上市公司占整個股票市場上市公司的70%。 國內企業缺乏應對 CAFTA啟動緊鑼密鼓,中國企業能否乘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快車? 許寧寧告訴記者:“中國企業‘走出去’應該首選東盟”。他認為,中國產品價廉物美適合東南亞國家,海外華人集中在東南亞,中國產品符合他們的消費習慣,東南亞面臨產品結構和技術結構與中國相似,東南亞資源豐富,地理位置接近,東盟應該是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跳板和試驗田。 不過,許承認,目前還只是“政府熱,企業冷”。他的解釋是,2001年11月6日在文萊,中國東盟領導人達成共識時,東南亞各國媒體極為關注,但中國媒體則少有報道,因為媒體的視線正在多哈會議上。中國企業還未對CAFTA充分意識。 在2002年簽署自貿區框架協定后,北京東盟之友商務顧問中心曾做過一個調查,許多企業并不了解CAFTA。當問到什么叫“東盟”時,有回答是“中國東部城市的聯盟”,認為“10+1”就是“中國和東盟之間的10個經驗和1個教訓”,對FTA更是迷惑,回答是“美國聯邦調查局”。 許寧寧表情急切:“都不了解游戲規則,怎么知道商機?”,兩年多許先后做了20多場有關報告,向中國企業宣傳CAFTA。 海關總署關稅司一位官員說,2004年1月1日起有593個稅號下的商品獲得優惠關稅,但是,大部分企業對這種制度不知道,沒有及時申請關稅優惠,也就無法享受到關稅下調的利益。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我們的談判透明度差,許多企業無從知道談判進展到什么程度,將要涉及哪些內容,企業無法“先知先覺”。 不過,“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區”這一大手筆正在醞釀;中國和海合會九月擬首輪磋商自貿區談判;中國與南非,中國與巴西等自貿區談判也欲啟動,然而,CAFTA則具有戰略上的決定意義。下一步“區域經濟”將漸漸成為企業搶灘的熱點。也將孕育著一批有聲譽的中國跨國公司。 |